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正文
 

膠王劉維志:被資本趕下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3日 10:22 《資本市場》

  “膠王”劉維志,僅僅成了被國資局拔下的一桿旗幟?

  為山東最著名的國企——東阿阿膠董事長劉維志,在抗爭兩年后,也終于領教了資本的厲害。

  資本的力量有多大?大到超乎所有從計劃經濟時代走來的人可以想象的地步,尤其在
地方政府對資本如饑似渴的今天。

  “資本的力量太厲害了,誰不服都不行”。王志東的下臺和茅道林的走人是個明證,但畢竟還只是個人與公司的較量,而東阿阿膠卻已經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資本博弈棋局,所影響到的不再僅僅是某一個人,而是中國產業整合的格局變化。

  “膠王”劉維志對抗香港華潤

  2004年9月,緣于政策因素,東阿阿膠一夜間成為香港華潤集團總公司控制的企業。當時,山東省大步進行國有股退出改革,將省內眾多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拿到香港進行招商,東阿阿膠也在其中。

  作為績優上市公司、國家瑰寶的中藥企業,東阿阿膠立刻被摩根士坦利、華潤等國內外大買家看中。華潤當即和山東省招商團簽訂合作協議。2004年9月28日,正式和聊城市國資局簽訂合資協議,組建華潤東阿阿膠有限公司,取代阿膠集團,成為東阿阿膠的第一大股東(持有29.62%)。而在合資公司中持有51%的股權的華潤事實上已經成為東阿阿膠的實際控制人。

  榻側突臥猛虎,這顯然不是劉維志等創業班底希望看到的景象,在劉的計劃中,東阿阿膠MBO是遲早要搞的事情,而新控制人的出現無疑使該計劃的實施蒙上陰影。但政府做下的姻緣,劉維志無力回天。

  東阿阿膠在阿膠市場有70%以上的占有率,有“中國膠王”之稱劉維志自1970年就進入東阿阿膠,和現任公司總經理章安(劉維志的妻子,東阿阿膠總經理)一起,將公司帶上新臺階。

  在很多人眼里,是劉維志夫婦締造了一個現代企業、甚至光大了一個傳統產業。認為他們應該擁有公司股份,但事實上卻因為法律等因素未能擁有。

  接下來的合作一直缺少親密滋味:新股東在東阿阿膠的管理、決策上感到話語權不足,創業者們則認為華潤在公司發展上能發揮的作用有限。

  2005年6月,東阿阿膠2004年度股東大會上,華潤和東阿阿膠等方面就董事會成員選舉就打了一場惡仗,結果華潤失敗,在董事會席位上未爭取到多數。

  一個月后,阿膠集團私下開始將“東阿”等81個商標從阿膠集團無償劃轉到上市公司(東阿阿膠)名下,而這些商標在兩年前聊城市國資局和華潤合資時,已約定為合資公司的資產了。但劉的解釋是:這些商標雖然被政府作為合資公司的出資,但事實上這應該屬于東阿阿膠的資產,不屬于國資局。

  國資局挺華潤“棄”劉維志

  盡管對商標歸屬有歧義,但因為有合資協議約定,華潤在法律上是有充分理由的,他們決定要在東阿阿膠徹底打一個翻身仗,借這一仗不僅解決商標歸屬問題,甚至要解決東阿阿膠控制權問題。

  于是華潤給當地政府強大的壓力:合資時,國資局的出資中包括上述商標,國資局必須履行約定。11月底,華潤在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國資局、阿膠集團、東阿阿膠和劉維志。

  其實,起訴只是一個策略,華潤是想借法律、當地政府力量打擊劉維志,獲得東阿阿膠控制權,并不想真打官司。而劉維志夫婦幾乎在此同時給有關部門提出退休申請。劉也不一定真想退休,和華潤一樣,也是策略。

  這樣,他們把解決問題的“球”不約而同踢給了當地政府。

  而政府心態是矛盾的,因為東阿阿膠一直是聊城市的一張王牌,累計上繳利稅9億多,又是一家流通股東持大股的上市公司,業績優良,自1996年上市至2004年度,其主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增長了461%、463%;劉維志是公認的公司締造者,在公司內、外部具有很高的威望,使公司有長達二十余年的穩定期。因此,政府不愿意看到公司出問題,也不舍得“動”劉維志,另一方面,華潤是大型央企,資本力量雄厚,在聊城市已經投資了紡織、啤酒等多個項目,而且這些項目運作良好,政府也不愿得罪。

  經過搖擺和斗爭,政府最終還是選擇了資本。目前當地政府已經在按照華潤的目標,將商標轉回到阿膠集團,然后轉給合資公司。而且,在處理完商標的事情,劉維志等或許就要被批準退休。

  有人氣、有領導才能的劉維志可能要被資本的力量所挫敗,其實劉也不必沮喪難過,有評論說中央政府的

宏觀調控政策都被資本力量左右了:2004年的調控繞開過最需要調控的、過熱的
房地產
,而從鋼鐵、電解鋁和水泥這三大上游行業著手,是資本的力量有效地擾亂了行政的視聽,——企業又能和資本對峙多久?

  而劉的命運也是中國產業整合時期,企業被外來資本收購過程中,企業原創業者和資本對撞,并最終失敗的一個縮影。哈藥集團原董事長劉存周在政府主導下的重組中無奈出走;麗珠集團原董事長許效先、云南醫藥集團原董事長龍江離開企業……

  一邊是資本的勝利,一邊是原創業者智慧在企業的流失,這樣的結果并非是完美的,尤其對資本來說,如果資本在實現收益的同時,又能夠解決創業者智慧在企業存續,這才是最優選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