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型銀行改制上市路徑 交行模式值得復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30日 15:3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錢琪主持 本報記者 陳宜飚 香港報道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和最難點在于金融體制改革,而金融體制改革的最關鍵是中國的銀行改革。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政府正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加速銀行改革的進程,而在海外上市,讓國有銀行接受國際標準的監督和檢驗,將使中國的銀行改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經過了1999年銀行業的注資、2000年的剝離后,改革方向越來越清晰,強調的是制度改革。因此注資的方式發生了變化,在清理資產負債表的同時,強調了公司治理機構的建設,強調了戰略投資者的引進,強調了上市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也強調了它的長期性、商業銀行化和國際化的這樣一個過程。 目前幾大行都在謀求上市,引入戰略投資機構,來建立完善的各自的治理安排可以看成是一種目標;而目標實現后,國際投資者真正看重的是,金融再造之后,各商業金融主體是否真正能夠完善現代公司治理制度,在風險控制方面真正創造出一種新的內部機制。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曾發表了一個對中國銀行業的評價:它認為中國的銀行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二是會計與披露標準問題;第三即是操作風險。 中國的匯率制度剛剛進行了調整,而明年起,部分發達國家和地區將引入巴塞爾協議第二版,對金融機構實施更為嚴厲的監管……在種種新形勢下,應用穆迪的評價指標,中國的銀行在海外上市將會面臨哪些管理、法律、會計、觀念、文化上的挑戰?上市不僅僅是銀行改革的一針“興奮劑”,持續的壓力來自哪里?銀行上市后,又將面臨什么樣的新課題? 近日,本報特別邀請了熟悉銀行海外上市業務與法規的專業人士,聚首21世紀香港投資論壇,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1. 匯率變動無礙商業銀行IPO 《21世紀》:這次人民幣匯制的變動,對于目前一些商業銀行正在操作中的財務重組及上市進程會有哪些影響呢? 胡祖六:這次調整是勢在必行的一項改革,單從匯率的變化幅度而言是非常溫和適度的,匯率政策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彈性,更加有助于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的穩定,增強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體制的信心。去年香港很多投資者就很擔心中國的宏觀經濟過熱、房地產泡沫、經濟會不會硬著陸等問題。如果經濟硬著陸,新一輪的不良貸款產生,銀行首當其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要上市,屬于逆市而為,一定困難重重,現在政府宏觀政策有些調整,匯率政策更富彈性,更加有效,會減少經濟對行政手段的依賴,增大中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這些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改制、重組以及海外上市創造了更加有利的環境。 李克非:人民幣升值對于剛剛獲得政府注資的商業銀行是有一定影響的。中行、建行分別獲注資225億美元,工商銀行我所知的也有150億美元的注資。這些資產可能由現金、債券或是其他形式的外幣資產組成,隨著人民幣匯制的變動,會產生一定的匯率風險。但是如果政府或是相關部門在這方面已經有所安排,那么將另當別論。 浦永灝:在浮動匯率下,對銀行技術上的操作以及風險控制會有一點的影響,但銀行很早以前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準備工作,因此影響不會很大。相反對那些在海外有辦事處的銀行來說會更有利,因為它們可以更方便進行這方面的頭寸操作,名正言順。 梁國威:匯改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這取決于每家銀行的外幣凈資產,如果這部分資產不大的話,人民幣升值對其的影響也就比較小。 總的來說,匯率變動從會計方面給銀行造成的影響主要是1、取決于其外幣存款的結構,在這方面,農行和工商的影響要比中行、建行小一些;2、取決于外幣結構與經營地域的搭配。很難籠統地說人民幣升值2%會對銀行的盈利的影響會是多少。 2. 要數字還是要體制? 《21世紀》:海外投資者是如何看待商業銀行這種剝離、注資、上市三部曲的? 胡祖六:這涉及到政府在銀行改革中的作用和角色問題,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國內很多經濟學家傾向于反對政府這樣做,認為這是道德風險的源泉。看了很多國際案例,我自己深信政府的作用是不可少的,中國的銀行歷史之久,問題之多,光靠自身力量去解決是不現實的。 實際上,剝離、注資都是催化劑,給銀行的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層層改革都要跟上,是全方位的深刻變革,體制、機構、觀念、文化都要變。幾百億的剝離不良資產,幾百億的注資,把資本充足率提高上去,這些措施都很重要,是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條件。投資者真正看重的是從此以后,銀行是不是真的可以脫胎換骨,成為真正穩健、有效率、追求利潤、給股東創造價值的一個銀行。 李克非:我想投資者會了解,四大行的不良資產率這么高,主要是跟他們的歷史原因有關,過去貸款主要是政策性貸款,信貸風險控制效率不高。但目前大家更需要關注的是,他們不良資產剝離之后,能否保持目前的水平。我們如果把銀行不良資產的剝離比作“人造美女”,如果她能繼續變得漂亮下去,那么投資者也會看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