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陷入模式之爭 政府為窮人埋單乃底線要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5日 09:46 觀察與思考 | |||||||||
浙江杭州 舒圣祥 無論“美國模式”還是“非美國模式”,其實他們有一點是完全一致的:政府負責為窮人埋單。 “我國醫改悄然轉舵?”—6月20日《中國青年報》發此一問,頗為意味深長。衛生
曾經,“市場化”的鑼鼓聲被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敲得震天響,一場規模空前的醫院“市場化”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先行者甚至早已嘗了“國退民進”的“賣醫院”螃蟹。正當醫療大門外“熱錢”虎視眈眈之際,一大批專家學者和醫務工作者勇敢地站了出來,“市場”唱獨角戲的舞臺上,終于回復了應有的理性爭鳴景象。 目前的醫改爭鳴,似乎陷入了一場“模式之爭”:要“美國模式”還是“非美國模式”。所謂“美國模式”,即市場主導型:公立和私立醫院都在市場上平等競爭,政府除了嚴格監管外,只負責為窮人、老人的醫療埋單。“非美國模式”,即政府主導型:公立醫院由政府全額投入,老百姓看病免費;有錢人需要特殊服務,可以到私立醫院去。 筆者注意到,無論“美國模式”還是“非美國模式”,其實他們有一點是完全一致的:政府負責為窮人埋單。這是醫療改革的底線要求,在此之上討論市場主導還是政府主導才有意義。 “效率”被認為是市場主導的優勢,“公平”被認為是政府主導的優勢。借鑒西方學者效率與公平對立的觀點,爭議于是乎始。然而,效率與公平的對立,從來都是相對于“結果公平”而言的。效率與起點公平和規則公平是完全不矛盾的。而照顧窮人正是這種起點公平,否則所謂的“效率”只能是一種偽效率,是以犧牲窮人的生命和健康為代價的“帶血”的效率。在這一點上,目前的“市場化”并不可取。 然而,政府主導也并不意味著對公平的絕對保證,它同樣存在著偽公平的可能。現在許多公立醫院雖然掛著“非營利”的牌子,可實際卻是以營利為經營行為準則的。仍然有許多窮人因為沒錢該看病沒去看病、該住院住不起院,公立醫院對無主病人棄之不顧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政府主導與“非美國模式”的“老百姓免費看病”尚有很長的距離。 窮人的醫療需求在改革之后如何獲得滿足?窮人的生命健康權如何得到政府的保護?這是當下“有中國特色”的醫療改革中首先必須考慮的。 -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