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雜音缺失所以產生楊氏腐敗磁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2日 10:51 中國經濟時報 | |||||||||
-沸騰 2003年9月,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委書記楊毓培因大量違規調整、提拔干部、調動人員問題,被南充市委停職調查,從此順藤摸瓜,查清了楊毓培涉嫌收受巨額錢物的犯罪事實。2004年1月18日,案件被紀委移交省檢察院,被列為全省的腐敗大要案件之一。(10月10日《四川日報》)
在我看來,楊毓培從一個黨的領導干部蛻變為一個貪官污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政治生活中缺失了“雜音”,而“不準發雜音”卻正是楊毓培極力追求的為官環境。 楊毓培還在營山縣當縣委書記時,就把“不準發雜音”經常掛在嘴上,到了高坪當區委書記以后,更是發展成為他的做官“理論”。他所說的“雜音”,就是批評的聲音、提意見的聲音和提建議的聲音,也就是同他的聲音有差別的聲音。 對于發“雜音”的干部,輕者不予重用和提拔,重者給予調崗和免職。楊毓培這樣做,是鉆了制度的空子,因為無論是《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還是黨內的規章,都沒有規定干部受到不公正降職等的申訴和控告條款,而且《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還明確規定,職務任免不屬于行政復議和申訴的范圍。楊毓培正是根據這個制度缺陷,威脅全區干部“不準發雜音”。在這種情況下,無力抵抗的干部只好保持沉默,心術不正的干部就向他“投降”行賄,不愿屈服的干部就向上級舉報以爭取勝利。 沒有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楊毓培的腐敗大案再次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在高坪,缺失了“雜音”,缺乏了監督,很自然地導致了楊毓培權力的腐敗。高坪區財政局長明方貴僅僅為了“保位”,就向楊毓培行賄59萬元。交通局長送了2萬元沒有保住位子,結果被一個送了15.5萬元的鎮黨委書記蔡學勝所取代。根據紀委的調查,在高坪向楊毓培送錢的干部有68人,包括一些副縣級領導干部。以楊毓培為中心,行賄上臺的官員們形成了一個腐敗的“磁場”效應。比如,明方貴行賄的錢,后來找了假發票報銷。所以,腐敗分子造成的任何惡果,最后都要人民來承擔。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楊毓培的“雜音”說,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凡是聽過一些領導干部做報告的人,大概都受到過“不準發雜音”的類似的警告。這似乎說明,近年來這么多的官員落馬,同政治環境中沒有“雜音”肯定有著因果關系。 因此,在我看來,在組織和人群中,不但應該允許“雜音”存在,而且應該用制度保證“雜音”保持在一定的飽和度。 相關報道: 相關評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