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縹緲
近期,發生的事情真不少。
第一件事,是司法介入億安科技(0008)。據相關報道,被公告的四個公司,一水是黑衣襟,小打扮,似乎不是“先發”,僅是“板凳”。
主力的人兒呢?沒逋著。臉兒呢?沒看見。估模是一大高個兒(贏利4.49億元,外加上4.49億元的罰款)。可見今后處理此類案件,還需要再積累經驗。打,就打悶棍,以免大白天的,正主兒沒在,大錢也沒在,就摁住一繡花鞋,妖精也給跑了。
不過也有正面作用。有許多股民,這回可算看見妖精了。他們立即組織起來,準備主張這些股票(還剩77萬股)的債權。而且就目前的態勢看,一方面,他們的要求是合理主張;另一方面,對管理層的壓力當然也有。對此,消息靈通的各路莊家,也樂觀其成。想到市場最后總會有一悶棍,所以,小妖們紛紛放下武器,作鳥獸散。從本周的盤口看,中等級別的資金正由主倉到分倉,又由分倉到私人的暗倉,好一通忙活啊。
第二件事,是股市衙門自己挨一鞋底——被投資人告上了法庭。據報道:國際大廈(0600)第二大股東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訴證監會“行政不作為”。訴狀請求法院判令證監會“管管”0600的第一大股東,對其行為予以查處、責令其改正、沒收其違法所得、處以相應的罰款,以保護好原告的利益。
這也是尋求司法介入。往最好的方面說,這是勇于尋求法律救援——是投資者不再迷信管理層的覺悟與社會能力進步的表現。另議。
第三件事,出自《上市公司》,著名業內雜志。
《上市公司》本來是上交所的機關刊物,市場上很少見到。主筆陸一,也是證券業協會的“鐵嘴”,文章非常了得。多年來,這本雜志被海內外機構視為中國最有專業水準、最有參考價值的實力刊物之一。在業內的地位,始終高高在上。
本周,最新一期《上市公司》,根據截至2000年12月31日上市的共1083家滬深上市公司的年報,用《上市公司》自擬的評選指標,評出2000年度“《上市公司》50強”。
這《上市公司》50強是:
1,寶鋼股份;2,上海石化;3,浦發銀行;4,首鋼股份;5,儀征化纖;6,粵電力;7揚子石化;8,申能股份;9,四川長虹[微博];10,深發展;11,東方航空[微博];12,兗州煤業;13,民生銀行;14,廣州控股;15,馬鋼股份;16,鞍鋼新軋;17,唐鋼股份;18,東方通信;19,齊魯石化;20,上港集箱;20,邯鄲鋼鐵;22,武鋼股份;23,五糧液;24,上海汽車;25,深康佳;26,新鋼釩;27,上海機場;28,中集集團;29,陸家嘴;30,首創股份;31,粵美的A;32,東方電子;33,東電B;34,原水股份;35,國電電力;36,銀廣夏A;37,長安汽車;38,萊鋼股份;38,龍騰科技;38,真空電子;41,中興通訊[微博];41,中原油氣;43,北京城建;44,錦州石化;45,鄭州煤電;46,海南航空[微博];47,中關村;47,安彩高科;47,本鋼板材;50,青島海爾;50,上海建工。
這是件有利于市場的好事。但這里面有個大漏洞,一時傳為笑談。因為“上市公司50強”,竟然評出51個。這是前幾年沒有過的。
縹緲相信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盼能有些挽救。說是50強,就是50強。不然,50強就含水。就算縹緲信,市場也不信。這種小地方不僅考驗“刀功”,同時也考驗誠信。所以,還是那句話:拿不起來的事情,就先放幾年。千萬不要硬“努”。
閑言表過。本章股市論語,說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中唯一的“諄諄教誨”。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當代人的嘴邊,也算得上是個“高頻詞、常用詞”。但其出處,至今也沒有搞清。因為此言在《論語》中,一共出現過兩次。《泰伯》章有一條,《憲問》章也有一條。這是《論語》中的一個錯誤,古已有之。我們知道,老人家那時候的中國古書,是簡櫝,一大捆一大捆的,竹制為簡,木制為櫝,八個字為一列。沒有標點符號。所以,這種錯誤,不排除有錯簡、亂簡的可能。奇怪的是,這個“重出”的錯誤,沒有人改,一直保留到了今天。多少年來,只有1976年,新北大“大批判組”曾經指出過這個錯誤。那還是在《論語》走背字的時候,所以,許多人都沒有注意過。
如果一副撲克牌,出現了兩張黑桃3,誰都會指出這是錯誤,但是《論語》呢?全都啞口無言。為此,縹緲曾經在西安碑林中仔細看過那里的刻石,發現,刻石也是如此。
由此縹緲想到,有些錯誤是很可怕的。特別是權威的錯誤。在外國,有“皇帝的新衣”;在中國,有像《論語》這樣的經典。對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人看到了這個明顯的筆誤,卻永遠沒有人指出來。以訛傳訛,一字不易。要是別人的文章,這張多出來的“黑桃3”,恐怕早已經改了。但是《論語》呢?就不可輕易改動。孔夫子的神圣地位,可見一斑。
這是小事一樁。
話說回來。證券市場是一個以利為重的市場,有錯不改,諱莫如深,則更為尋常。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成了市場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之一。
公平地說,在我們國家,只有兩個領域,基本上不太講求游戲規則,因而也最情緒化:一個是足球比賽的看臺上;另一個就是證券公司的自營大戶室。
不過,現在有一個不好的趨勢,就是銀行好像也要進入這個領域。
據6月7日各大報報道:央行將加強與司法機關的溝通與合作,堅決打擊企業轉制過程中的逃廢債行為(?),并以此促進社會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轉。
此消息來自央行日前的一則通知。央行的《通知》指出:“將進一步健全防范和制裁企業逃廢金融債務的相關制度,下大力氣對這一問題進行綜合治理。”央行還將為金融機構提供有效防范和制裁企業逃廢金融債務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通知》還列舉了一系列逃廢金融債務的事實。對比公開報道的消息,縹緲真有危機的感覺,實在是置疑我們的新聞媒體在金融方面的水準與把握。
首先,逃廢金融債務是我國多年以來金融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不論是以往的暗逃,還是今日借“改制”明逃,都是造成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較高的重要原因。央行最新數字統計,到2000年末,在工、農、中、建、交5家商業銀行開戶的62656戶改制企業中,涉及貸款本息5792億元,其中經過金融債權管理機構認定的逃廢債企業達32140戶,占51.29%;逃廢銀行貸款本息1851億元,占改制企業貸款本息的31.96%。在逃廢債企業中,國有企業22296戶,占69.37%,逃廢貸款本息1273億元,占68.77%;非國有企業9844戶,占30.63%,逃廢貸款本息578億元,占31%。
這就是告訴我們:有一個太陽,比1000個太陽還亮;有一個莊家,比1000個億安科技還牛。所以,央行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要出手。
其次,央行認為,“一些地方政府領導或政府部門出于自身利益或局部利益的考慮,公開或私下干預法院獨立審判,縱容企業逃廢債,甚至有組織地推動企業實施違規違法破產逃廢債。”央行對此表示憤怒。
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債務的被逃廢,根本不是央行自己可以解決的問題。央行根本“不在其位”,用不著把事情攪上身。如果我們認為央行“在位”,則央行也不是法官,而應視同共犯。
所以,商業銀行的職責在于,為廣大銀行儲戶們統計清楚這些債務,管理好這些債務,為此,要關照好自己的工作人員。至于其他問題,該由誰管,就是誰管。該是什么問題,就是什么問題。這是《商業銀行法》的大原則,不可以隨便動的。
如果說,由央行出面,強調“為有效打擊逃廢債行為,金融機構在支持國有企業的改革和債務重組過程中,必須加強內控建設,進一步明確各級分支機構抵制和糾正企業逃廢債的責任,主動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利用新聞媒介披露各種逃廢債典型案例,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話是不錯——但這本屬基本職責。在原通知中,下面還有一段話,因為未見公開報道,在此不掇。
縹緲認為:往事不必多說,現實最為要緊。按央行的這種思路,盡管是很實在的思路,也明確地表達了部分領導的希望,但也只能是一個思路而已。
其帶來的副作用,卻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對于前期在逃債上還有些畏手畏腳、羞羞答答的企業而言,《通知》猶如大赦天下。是真不怕后面還有大部隊“聞雞起舞”?實事上,就在猴王集團破產案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早就看到商業銀行的無奈。如果銀行不具備干涉司法的具體條件,責任可以免了。事實上,司法已經管了的,銀行又怎么管?僅僅在規范方面嚴加監管?那證監會的“行政不作為”,就是前車之鑒。
央行應該明白一點,資本市場是由多個參與者共同組成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點非常重要。資本市場從來不只是一方的游戲,而且也是大家共同的游樂場。借貸雙方的不平等,“蛇”的腰太長,曾遭到經濟理論界的長期詬病,改革過程之中,本來就是阻力之一。現在,應該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并且可以“軟著陸”,達成最終的動態平衡。否則(斯蒂格利茨和溫斯的信貸配給理論),由于存在著“逆向選擇”,銀行的管制越苛刻,好的企業越不敢來找你,結果,來的將完全是徹頭徹尾的騙子和賭徒!
我們不想看到,由于“逆向選擇”,越壞的人、越沒有信譽的人,越愿意進場,拿走人民的血汗錢,拿去胡天胡地(因為只有它知道怎樣從根本上“滿足”你的監管的要求)。
我們也多次指出,不當的壟斷、管制本身,就是與狼共舞,是創造騙子、走私犯、惡棍和莊家的社會機制之一。然后政府為了環境治理,又設置新的規則,又開辟新的市場。事實上,開放B股市場的過程中,我們最初的設想,就是這樣……
從多年實踐來看,信貸配給理論本來不難理解。我們說,央行可以調整思路,市場經濟卻萬萬不可以回頭。最根本的,你在市場經濟時期是處于什么位置,就考慮什么位置的問題。——只做好你該做的事!
說白了,規范是監管部門的主要工作,這是對于守法者而言。監管只防君子,不防小人(逆向人)。金融犯罪則是司法機關所轄,其它的參與者最好不要多考慮別人的“管段”。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古有明訓如此!
在我們的市場中,長期以來有一種自我膨脹、有一種角色錯位的毛病:學界喜歡牽涉進具體的股市漲跌,專業管理者喜歡超越司法機關的權力,賬房先生喜歡發號施令,傳媒喜歡評價與猜測,而縹緲這種眼尖嘴快的“潑皮混混兒”呢?更是不識時務,含沙射影,指桑罵槐;孔夫子一直以來的諄諄教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全給我們拋到九天云外去了。
現在,我們的股市發展了十年,積累了很多問題,到如今能解決的大多解決了,剩下了最難啃的骨頭。這都不是能著急的事情。
很多人,包括最高管理當局,都以為只要有關方面肯下決心就可以解決,譬如逃債、譬如法人股、譬如莊家,但問題并不這么簡單。我們改革才20多年,股市才10多年,很多事情,以我們目前的條件絕對解決不了。
路還很長。不在其位,不知其艱辛;不吃一塹,不會長一智。所以說,大文章不實在,古《論語》有余音——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比較實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