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入市在即 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再添勁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1日 10:54 證券時報 | |||||||||
——析企業年金入市對市場的意義及影響 □巨田證券 傅子恒 昨日,由勞動部、社會保障部與中國證監會聯合下發的《關于企業年金基金證券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見諸報端之后,在市場再次激起強烈的反響,兩市大盤均以大幅上漲的長
源頭開閘強化市場信心 有關年金入市對市場的影響,筆者認為其積極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市場信心方面,在滬市綜指1300點拉鋸之際,《通知》的出臺無疑再度給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是9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抓緊落實“國九條”之后出臺的政策“組合拳”中的又一利好舉措,是管理層在陽光資金入市場方面繼續開閘,在弱市格局中無疑再度提升了市場信心。其次,在資金供給方面,企業年金入市與保險資金入市一樣,帶給市場的是實實在在的資金供給的增加。目前已有的統計顯示我國企業年金存量規模已接近1000億元,短期而言,如果以昨日發布的《通知》精神中規定的股票投資20%的上限預計,則企業年金當前的理論入市規模為200億元左右,僅相當于一家大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規模,市場實際的資金影響應該說并不大;但長遠來看,如果以我國年金規模年均增加800-1000億元、10年后將達到10000億元的趨勢進行前景展望的話,則其潛力無疑是相當巨大的,而如果再加上可以適用本《通知》的“其他按規定可以進行證券投資的社會保障基金”,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基金、農村總養老個人賬戶基金等(統計顯示這些基金合計每年亦有1000億元的增長),則入市場資金的未來增長更是無可限量。 機構投資者結構再生變局 除可以帶來增量資金以外,企業年金入市對市場產生的影響還將體現在機構投資者隊伍結構將發生更深刻變化方面。回顧我國證券市場近年在投資者結構方面出現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1999年以前的市場主要是券商主導的資金與散戶及其他民間資本的博弈。2000年以來的大調整之中,券商與民間機構大洗牌,在管理層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原則指導下,證券投資基金逐步發展起來,成為市場的主導性力量,與此同時,QFII資金、社保基金也陸續成為機構資金者中的重要力量。今年下半年,保險基金、企業年金獲準入市之后,機構投資者隊伍繼續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壯大。由于不同性質的資金具有不同的投資需求,決定了其也將具有不同的投資風格與投資偏好,由此,也必將帶動其他一系列深刻的市場變革。 多元化投資理念漸露端倪 昨日發布的《通知》引發市場對企業年金持股理念進行關注。事實上,在這一通知沒有發布之前,一些地區的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已在小幅度涉足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剛剛披露完畢的前三季財務報表顯示,截至9月底,上海與深圳企業年金管理中心及其相關基金在23家上市公司中現身,合計持股4.5億元。從這23只股票的特點來看,一般具有業績穩定、絕對價位較低、股價長期超跌低迷等特點,如珠海中富(資訊 行情 論壇)、銀河科技(資訊 行情 論壇)、滬天化、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濟南鋼鐵、吉林森工(資訊 行情 論壇)、中達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華微電子(資訊 行情 論壇)、騰達建設(資訊 行情 論壇)、上海金陵(資訊 行情 論壇)、岳陽紙業(資訊 行情 論壇)等等莫不如此;另一些股票一度為券商重倉股,股價也一度經歷過大幅的跳水,如太極集團(資訊 行情 論壇)、升華拜克(資訊 行情 論壇)、火箭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雖然對于此類股票,有市場人士質疑其持股尚有一些不規范之處,但這些股票的基本面情況目前從財務報表來看并沒有惡化跡象,且當存疑。總體來看,上述股票給人突出的印象是年金在股票的行業屬性、業績成長性方面沒有刻意進行選擇,似乎采取的是因低價超跌而“人棄我取”的策略,這與證券投資基金以及社保基金的選股思路差異較大。盡管因目前企業年金入市規模尚小,我們還不能就據此說上述股票就代表著其未來的擇股思路,但這一事實給我們的啟示是,機構投資者的理念差異性正在出現,預計未來這一差異因各機構投資需求與風險偏好的不同而仍會繼續顯現。從行情運行角度來看,市場投資理念的差異與多元化,也預示未來市場熱點與機會將趨于多元化與復雜化,這是當前行情與2003年行情最為不同的一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