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王建國: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扎扎實實做好財政支農工作

2013年09月05日 16:39  財政部網站 

  ——財政部司處級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第三期培訓研討班體會

  通過學習我的體會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自豪、信心、責任。為國家十年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倍感自豪,對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同時感受到全面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農惠農富農方針政策,財政支農所肩負的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財政支農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結合財政支農工作,我想從六個方面,就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與大家作個交流。

  一、既要強化“政策扶持”,又要防止“大包大攬”,支持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最近,有新聞報道,一些地方片面推進城鎮化,結果就是讓農民“被動上樓”,還有的地方出現耕地“占優補劣”現象,甚至有的地方掀起了新一輪“地產熱”。對這些現象,社會媒體議論紛紛,有的說是政府替農民謀福利,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有的說是政府部門“大包大攬”、“越俎代庖”,認為農民對土地有天然的感情,有維護自身權益的意愿,但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處于弱勢地位。這些年我們在調研或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引進企業發展現代農業,但沒有對農民形成“帶動”作用,而是“代替”農民發展現代農業;農民承包地流轉后,土地使用的“非糧化”、“非農化”現象嚴重,對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供給造成隱患。此外,一些地方支農模式,尤其是項目管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陷,“大包大攬”現象比較突出,農民直接參與決策程度不高,意愿得不到充分體現,建成的項目往往不能很好滿足農民的實際需要。上述這些問題,都與農民的利益息息相關,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支持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這一論斷,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宗旨,體現了對農民主體地位的尊重,更對我們進一步做好財政支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從財政支農角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盡管近年來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三農”弱勢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生產仍很脆弱,農村發展基礎仍然薄弱,農民自身發展實力仍顯不足。為此,現階段一定要繼續堅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健全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讓農民群眾與城里人一樣,共享財政改革發展成果。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支農機制。完善支農項目的決策機制、運行機制和管護機制。無論是研究制定政策,還是落實執行政策,都要尊重農民的意愿,聽取農民的意見,支持農民切實參與到決策、建設和管護的全過程中來,使農民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在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時,應立足“帶動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確保農民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害,讓農民群眾得到真正的實惠。

  二、既要促進“總量平衡”,又要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保障糧食安全是國家的基本方針。我國對糧食安全問題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從解決糧食“有沒有”、“夠不夠”問題,到關注糧食“貴不貴”問題,再到“好不好”、“安全不安全”問題,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里,我將“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這兩個問題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講。大家或許還記得,1994年“誰來養活中國”問題提出后,我國糧食安全問題在全球引起了輿論炒作。1996年《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發布,客觀地說明中國的糧食生產和糧食安全問題,明確提出了我國糧食自給率要保持在95%以上。而我國的糧食產量也是幾經周折,2003年,全國糧食產量為8613.9億斤,當年缺口達到了1200億斤,這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2012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1791億斤,比2011年增產367億斤,比2003年增產3177億斤,糧食產量實現了“九年增”,連續6年站上萬億斤的臺階。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也是來之不易的成績。但是,糧食安全戰略仍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患。目前,我國糧食的自給率已降至90%左右,低于“白皮書”提出的糧食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的要求。由于消費需求剛性增長,糧食供求關系總體仍然趨緊,資源約束、市場波動、氣候變化等制約因素仍然存在。與此同時,食品安全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由于環境污染、投入品的不當使用、社會信用缺失等因素,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加大,加之全社會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手機、互聯網的普及,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具有顯著的放大效應。對此,我們要始終保持高度警醒。從財政支農角度,要將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既要關注“數量”,又要關注“質量”。一方面,要大力支持糧食生產。不斷健全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提高農業補貼總體水平,加大糧食主產區轉移支付和獎勵力度,進一步調動主產區政府“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的“兩個積極性”;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業技術、農業裝備等支持力度,改善糧食生產的軟硬件條件,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支持推動農業合作、股份合作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全農業社會服務體系,促進提高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水平;支持運用市場手段,穩步提高主要農產品價格,保障種糧農民的合理收益。另一方面,要支持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比如,促進落實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支持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支持測土配方施肥和提升土壤有機質,恢復種植綠肥和增施有機肥;支持“菜籃子”產品生產基地能力建設,促進標準化生產。

  三、既要堅持“加大投入”,又要防止“擠出效應”,進一步完善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

  多年來,各級財政加大投入力度,拓寬來源渠道,發揮財政引導作用,初步建立了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僅中央財政“三農”投入,就從2003年的2100多億元增加到2012年1.2萬億元,實現了“從千億向萬億的跨越”。但是,同時也出現一種傾向:在加大支農投入方面“上頭熱、下頭冷”,“中央熱、地方冷”,特別到市縣一級,支農投入明顯不足,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支農投入的“上進下退”現象。此外,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個別地方甚至出現財政資金被企業“釣魚”騙取等現象。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從財政支農角度看,一方面,要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大“三農”投入,確保公共財政資源配置向農業農村傾斜。不斷拓寬“三農”資金來源渠道,充分發揮財政的導向功能和杠桿作用。積極創新投入機制,探索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民辦公助”、“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在支農項目的組織實施中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建設,利用國際金融機構、外國政府貸款增加對農業農村投入,從而引導各類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另一方面,抓緊研究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科學劃分支農責任,防止對地方支農支出和社會資金的“擠出效應”。進一步建立健全支農投入的考核機制和引導機制,鼓勵和引導市、縣級切實加大“三農”投入。此外,針對企業“釣魚”騙取財政資金現象,要從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加強把關,支持項目庫建設,避免項目選擇的隨意性,積極推進競爭立項、評審立項和信息公開,切實加大對項目建設實際情況及成效的監督檢查。

  四、既要堅持“聯產承包”,又要防止“單打獨斗”,大力支持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突出“推進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創新”這一著力點。研究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問題,要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過去在生產隊時,農民出工不出力現象很難避免。后來,實行了“大包干”,到后來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目前,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二是集體土地承包到戶實行家庭經營,三是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經濟的事情通過多種形式的統一經營來解決。可以說,“聯產承包”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增加了農業生產經營收入,為開創農業農村發展良好局面奠定了堅實的制度基礎。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經濟體制不夠完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以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等問題日益顯現,成為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因素。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誰來種地”、“地怎么種”、“小農戶在大市場中如何生存發展”等問題,顯得日益突出。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些論斷,體現了中央對農業農村發展形勢、對農業基本經營制度的基本把握。貫徹這一要求,一方面,要堅持“聯產承包”。另一方面,支持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比如,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既要注重引導一般農戶向采用先進適用科技和現代生產要素的方向轉變,又要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支持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加大對合作組織發展的投入力度,推動支農項目與合作組織廣泛有效對接,推動支農項目資產移交合作組織,建立健全支農項目資產管護機制;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2013年,我們將會同農業部等部門研究開展農業生產技術與服務全程社會化試點等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采取公司加農戶、公司加合作社和訂單農業等方式,鼓勵企業與農戶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化經營。

  五、既要改善“農村民生”,又要加大“生態保護”,切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民生”問題在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作為單獨章節,“農村民生”也是近些年來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而“生態文明”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單篇論述,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并列,凸顯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緊迫性。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比如,今年1月份,北京霧霾日數多達26天,僅有5天不是霧霾日。PM2.5(細顆粒物),這個大家原本很陌生的專用名詞近兩年迅速走紅,折射出當前我國環境污染的嚴峻性。再如,水污染問題。資料顯示,全國城市55%地下水為較差至極差水質,部分城市和一些重點流域水污染嚴重。最近,出錢邀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成為了網絡時髦事,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水污染嚴重的事實。此外,還有一組林業方面數據: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8%,我國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損失達540億元,平均每天損失近1.5億元。2011年,全國木材消耗量4.99億立方米,其中進口2.24億方米,占比45%左右,我國國內生產2.75億立方米,按照目前森林的狀況,每年可砍伐的木材僅2億立方米左右,森林資源被過度消耗。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彰顯了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性。下一步,從財政支農角度,一方面,要樹立“抓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抓農村民生”的理念,將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擺在與“農村民生”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抓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比如,大力支持森林、濕地、荒漠、草原生態保護,促進現代林業和節水農業發展;支持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支持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試點,完善林木良種、造林等林業補貼政策,支持發展林下經濟。

  六、既要堅持“夯實基礎”,又要注重“改革創新”,不斷提高支農資金管理水平

  大家知道,資金盤子越大,管理要求越高,難度也越大。近年來,各級財政支農投入不斷增加,但資金管理水平卻沒有實現同步提升,資金使用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比如,支農資金管理存在多頭管理、交叉重復問題。初步統計,直接參與管理和分配“三農”資金的中央部門有10多個,一些部門內部還有若干個機構(或司局)在分管支農資金。中央層面安排的“三農”資金項目超過100項,省級普遍在100項左右,少的有幾十項,多的達到幾百項。由于各部門的管理目標、要求不盡相同,加之信息溝通不暢,造成資金或分散使用或重復安排,資金使用效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習近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哀悼王寧
  • 體育全運花游姐妹炮轟被黑 加內特做客新浪
  • 娛樂專訪張智霖:自我要求嚴 吳鎮宇是好對手
  • 財經奢侈品專賣店售假:某女明星70萬購假包
  • 科技三星發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 專題
  • 博客獨家實拍張曙光在美國別墅(組圖)
  • 讀書新中國成立這天蔣介石在做什么
  • 教育大學生落戶京城交易內幕:23.5萬全搞定
  • 齊格:收購諾基亞 微軟瘋了?
  • 姚樹潔:谷開來和夢鴿是失敗的母親
  • 劉杉:房地產狂歡該結束了
  • 葉檀:中學生洋度假何必上綱上線
  • 李迅雷:中國需改變穩增長思維
  • 呂隨啟:光大內幕交易是否構成犯罪
  • 方泉:克強經濟學與路徑依賴
  • 雷永軍:中國奶粉市場重燃價格戰
  • 陶冬:9月18日 美聯儲出手嗎
  • 陳浩武:反腐之花必須結出體改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