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投資歷史上的牛熊市
擁有黃金很早就被人們看作擁有財富的象征,由于黃金所特有的自然金屬特性:數量較少總量持續穩定,不容易出現人為的數量膨脹(紙幣可以輕易印刷導致人為性數量隨意增加),生產黃金需花費較多勞動,所以黃金單位價值昂貴。黃金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物理穩定性極佳,不易腐蝕,便于分割和攜帶等,這一切都決定了黃金成為人類商品社會中最適宜充當貨幣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黃金是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的標準。
黃金用來給其他物品衡量價值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羅馬時代,近現代被作為通行貨幣來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準,在16—19世紀初期被各個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所廣泛采用的金銀本位制或復本位制是比較成熟完善的體制。復本位制分兩種形式,一種是金銀兩幣按其各自實際價格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國的金幣“基尼”與銀幣“先令”,就同時按市場比價流通;另一種是兩幣按國家法定比價流通的“雙本位制”或“兩幣位制”也即通常所稱的“復本位制”。美國和歐洲大陸國家曾采用這種制度。
1、黃金與美元價格穩定期后的第一次小牛市
1792年,美國政府規定了紙幣和黃金的固定兌換率,在本國貨幣體制內引入了金復本位制。當時的黃金兌換官價約為20美元/盎司,在隨后的100多年里這個比例關系總體變化不大。同期英國也開始實行金本位制,標準規格和成色的金幣和金條可以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紙幣自由兌換。美英兩國的帶頭作用,使得世界上許多國家也相繼采用金本位制,于是黃金逐漸發展為公認的國際貿易結算工具。當時黃金與美元的兌換價格在每盎司黃金兌換18--20美元之間窄幅波動,這一價格區間維系了約100多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國家之間產生了大量戰爭賠款以及歐洲各國幾乎都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從1918年至30年代初,絕大多數國家被迫放棄了政府發行的紙幣可兌換黃金的貨幣體制,在這些國家內都出現了紙幣狂貶和金價暴漲的局面。到了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得世界“金本位制”徹底崩潰,于是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
最后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美國和英國也抵抗不住這個趨勢了,英鎊和美元最后也脫離了同黃金的原來比價關系。1931年英鎊相對黃金貶值30%,1934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布法令禁止私人持有黃金,并把美元貶值40%,此時1盎司黃金價值為35美元,既1美元可以兌換0.89克黃金。并且規定只容許中央銀行及各政府之間進行黃金交易活動。形成了新的美元兌換制度,用美元可以在聯邦儲備局兌換黃金。
這些重大變故導致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世界各地的黃金市場相繼倒閉和被關閉。到1939年當時世界僅剩的唯一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被迫關閉,倫敦黃金市場這一關閉就是持續了15年,直至1954年才重新開張。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流通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各國政府的嚴格管制。
2、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黃金價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原來的世界貨幣體系帶來了毀滅性打擊。戰爭臨近結束時,在世界范圍內政治和經濟都需要一個全新的穩定的世界貨幣體系來重建世界經濟新秩序,在這樣廣泛而迫切的要求下“布雷頓森林體系”應運而生。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是:
(1)以美元為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和流通結算貨幣;
(2)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制定了35美元1盎司的官方金價),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可按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
(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1%上下幅度波動,各國央行[微博]有義務在超過規定界限時進行干預。
至此,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黃金的地位,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美元也就在這個階段被人們稱之為“美金”,其原因就是由于美元與黃金的比率非常穩定,1美元可以兌換0.89克黃金,1美元擁有約1克黃金的實際購買力,美元幾乎是黃金的代名詞。
起初,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在戰后世界經濟重建中作用重大,為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復蘇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初始啟動資金。歐洲各國和日本迅速從戰爭創傷中復蘇,世界經濟逐步恢復了因戰爭沖擊所造成的創傷,各國政府和人民重新開始積累財富,開始儲備美元財富,那些積累美元儲備的國家并不急于兌成黃金,因為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可靠的貨幣。
3、黃金擺脫美元困縛: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60年代初美國卷入了越南戰爭,戰爭導致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連年擴大,美國政府被迫開始大量發行美元來彌補這些財政赤字,此時歐洲國家的各中央銀行已經儲備了數量龐大的美元,歐洲各國民眾與企業在經濟復蘇中也都積累了大量財富儲備了大量的美元資產。當歐洲各國政府和市場人士預見到美國還將大量發行美元時,美元將大幅貶值時,就開始拋出儲備美元而兌入黃金。
為了抑制黃金價格的上漲,保持美元與各國貨幣的匯率穩定,同時為了減少本國的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并采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
但美國由于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導致政府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于是各國政府與民眾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到1968年,美國官方儲備的黃金僅存2.96億盎司(約合9200噸),而戰后的1945年有7億盎司(21770噸)之多。美國黃金儲備的大幅減少更加強了市場對美元即將大幅貶值而金價將會上漲的預期,更是促使歐洲各國紛紛拋出美元從美國買進黃金,使美元同黃金的兌換性日益難以維持。我們目前看到的歐洲各國的黃金儲備大多是這個時期買入的。
在整個時期美國政府和西方國家花費數年的時間,試圖阻止金價飆升,試圖控制黃金恢復原來貨幣體系的穩定。他們組織的倫敦黃金基金,旨在把黃金穩定在35美元/盎司。但市場買方力量實在太強大了,這個黃金基金根本不起作用,被迫于1968年3月關閉。1968年3月在十幾天內,美國黃金儲備就減少了14億多美元(折合為124噸黃金),3月14日這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如此大的黃金需求量逼迫著美國政府,美國政府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了。
美國與黃金總庫成員國協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黃金市場被分割為官方部分和自由部分(由此可以看到價格雙軌制的制度設計并不是中國的首創)。在官方市場中以固定價格進行政府間結算及儲備計值。在自由市場中金價自由浮動,由供需關系決定,這成為當前世界市場化黃金交易的基礎。
顯然黃金價格的雙軌制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價格雙軌制的漏洞卻極容易被市場力量所利用。因為只要取得低價的官方儲備黃金,就可以在黃金自由市場上拋出輕易獲得暴利。世界各地的美元持幣者(包括央行和私人)爭先恐后地把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而各國央行又將兌換來的美元通過布雷頓森林體系要求兌換美國儲備的黃金。于是美國黃金儲備出現了急劇的縮減。
1971年8月金融市場上盛傳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大量美元兌換美國政府所儲備黃金的消息,美國政府于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美國政府放棄了在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時的承諾,不肯再將它剩余的黃金出售給西方各國,不肯再用剩余的黃金兌換回它自己發行的紙幣---美元了,于是各西方國家貨幣也紛紛與美元脫鉤。至此,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
4、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黃金大牛市
1971年,在損失了大量黃金儲備后,美國政府宣布退出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此后的黃金價格完全脫離了政府定價模式,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黃金沖破了布雷頓體系的牢籠控制,成為由市場供求關系定價的自由黃金,隨后黃金價格飛速上升,
至1973年因美元大幅貶值的誘導,再次引發了歐洲各國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浪潮。在這個市場浪潮沖擊下,導致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各國之間的緊急磋商最后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同時黃金漲過100美元/盎司大關,是原來官方所規定兌換價格的三倍。
在同一時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通脹率再次急劇升高。加上美國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美國公民在被禁止數十年后,重新獲得擁有黃金的權利,交易商和個人投資者認定這些將極大地增加對黃金的需求,因而傾囊買進。金價繼續不斷攀升,新的歷史最高價格不斷被刷新。最后黃金價格在美國黃金市場對美國公眾開放的當天,黃金價格才沖頂回落。此時的黃金價格是200美元/盎司。(對這個市場現象,熟悉股市規律的投資者應該都不陌生,“利好兌現、見頂回落”!看來中外都有適用的地方。)
1975-1976年間,高通[微博]脹率引發了美國和其他國家嚴重的經濟衰退,高失業率和破產風潮是當時最突出的世界經濟景象。為了平抑市場對黃金的投機需求,美國財政部宣布拍賣部分黃金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也同出此舉,并且要求成員國使用“特別提款權”作為記帳單位,取代原先使用的黃金。當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黃金進入市場銷售時,黃金市場價格創出了低價102美元/盎司。但此時拍賣中的黃金總是被踴躍認購的買單所消化。
黃金在上世紀70年代的價格飆升走勢圖(季度K線)
1977年黃金價格出現大幅反彈,此時通貨膨脹重新成為世界各國的焦點,很快金價在1978年又超越了前次高峰的200美元/盎司。
1979年,黃金市場出現了買方力量大有不管任何人拋出多少黃金就吃下多少黃金的氣勢,迫于強大的市場購買力的壓迫,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迫壓縮了原定的黃金拍賣計劃,不久就徹底放棄了這項計劃。
1979年上半年黃金價格引人注目地漲過了360美元/盎司,但隨后的超越眾人想象力的黃金暴漲令世人目瞪口呆。1979年夏季,世界通貨膨脹情況迅速惡化,美國政府的債務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從1970年的4000億美元,經過九年時間翻了一番后繼續增長,接近1萬億美元。
1979年下半年,黃金價格不斷刷新一個個百元整數單位,400美元/盎司、500美元/盎司、600美元/盎司、700美元/盎司,一個個令人眩目的、以前市場各方都不敢想象的價格被市場力量迅速創造著……。
1980年1月,當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事件發生后,黃金價格被推上了有史以來的歷史最高價:852美元/盎司。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時,黃金價格從當時官方固定兌換價格35美元/盎司,一直上漲到852美元/盎司,期間只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總體漲幅高達24倍之多。
對世界貨幣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與崩潰這段歷史,國內許多大專院校的金融教科書在對布雷頓體系中“黃金與美元”這段對抗歷史的描述是十分錯誤的,出現了明顯的“褒美元貶黃金”的立場性傾向錯誤。在許多教科書中這樣認為:美元是這場風波的贏家,而黃金失去了世界流通貨幣功能等所以是輸家。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許多金融學者在這段金融史的學習中是接受來自美國的素材和教育,在不知不覺中被美國情節洗腦,最后向更多的學生傳達了錯誤的思維理念。
我們認為真實的情況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是黃金被強權政府所霸占和壓迫控制下的世界貨幣制度,是美國政府發行的美元控制和束縛了黃金,美元想完全取代黃金地位的一種貨幣體系制度;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實際上是美元這種獨霸企圖的崩潰,黃金由此擺脫了美元的控制,黃金重新獲得了自由,世界人民大眾由此才能夠自由擁有黃金。美元是這場對抗后的輸家,我們也就能夠理解隨后看到的黃金兌美元獲得了大幅飆升。
5、黃金大牛市后的20年熊市價格調整
任何金融產品的價格經過爆發性的大牛市暴漲過后,價格都會大幅回落,股票、石油、房地產等都是這樣,黃金價格也不例外。在創造出令人眩目的852美元/盎司的價格后,黃金出現大幅震蕩性回落,同時美國的通脹率從接近20%降到1982年的5%左右,黃金價格隨之跌落到300美元/盎司才止住。
在黃金短暫的爆發性飆升牛市隨后的二十多年里,黃金價格出現了長時間的價格回歸。同時世界經濟通漲的壓力減少了,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期,美元經過大幅貶值后,再次堅挺起來,充當了世界貨幣的角色。也許因為黃金70年代末的牛市漲幅太大了,所以后來的價格調整周期也就非常的漫長。黃金價格從1980年后,一直處于熊市下降調整通道中,這種價格調整綿延了漫長的二十多年。但畢竟黃金的特殊性質和功能是不一般的,價格的波動還是相對溫和的,平均來講黃金價格在每盎司300—450美元區間波動,在1999年8月黃金價格創下了251美元/盎司的熊市最低價格。
6、2000年-2012年黃金12年大牛市
黃金的三階段上漲
回顧2001年至2011年的黃金牛市,總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上升階段是2001年至2004年底。這個上升階段,金價從250美元/盎司上漲到了最高的450美元/盎司附近。其特征是:金價漲勢持續時間相對較長,但總體上行步調緩和。這是一個黃金由熊轉牛的蓄勢階段,徹底扭轉了1980年1月金價見頂850美元/盎司之后的下跌頹勢。其中的一個最重要因素是2001年開始美國進入降息周期,開啟了美元貶值的歷程。
第二個上升階段是2005年下半年至2008年3月,金價從410美元/盎司附近上漲至1032美元/盎司附近。此上漲過程時間相對較短,但漲勢凌厲。其主要有兩大刺激因素:一是美元延續宏觀貶值及全球溫和的通脹環境,促使金價對沖美元貶值、對沖通脹風險的金融屬性大放異彩;二是當時緊張的地緣政治帶來的避險需求。
第三個階段是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金價從680美元/盎司附近上行至1921.2美元/盎司。此過程中金價的上升通道流暢。刺激因素是歷經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為重振經濟,全球競相釋放貨幣。而且,在黃金突破1000美元/盎司之后,美元的上漲也沒有令黃金的牛市止步。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