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信托業擴股自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 02:28 經濟視點報
不敵股票、基金,業務受冷,內外交困 相對于火爆的股票和基金,證券投資信托產品所帶來的收益簡直微不足道。 通過增資擴股,不僅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自營業務,并由此獲得更多收入,還可以借助資本的力量打通拓展創新業務的通道。 □經濟視點報記者 司超慧 增資擴股 6月26日的一則消息在河南信托業引爆了一枚炸彈。當日,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高速)在公告中宣布,將出資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入股中原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原信托)。 公告顯示,中原信托擬將注冊資本由目前的5.92億元人民幣增至12億元人民幣或以上。6月25日,中原高速已向中原信托出具了《投資意向書》,擬以貨幣方式出資(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參與中原信托本次增資擴股。但具體方案尚待中國銀監會批準。 據了解,2002年中原信托實施增資擴股,注冊資本達到5.92億元人民幣,同年11月完成信托金融機構重新登記,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頒發的金融機構許可證。 截至目前,公司第一大股東為河南建設投資總公司,出資金額為3.5億,所占股權比例為59.89%。如果此次新一輪增資擴股成功,中原高速無疑將成為中原信托第一大股東。 而對于中原信托而言,牽手財大氣粗的中原高速,使凈資本方面取得優勢,為信托公司拓展自營業務、提高自營資產的效率創造了更多條件。 但是對于此次增資擴股行為,中原信托方面并不愿多談,對于記者的采訪,中原信托辦公室主任劉飛表示,目前增資擴股整體工作剛剛開始,后續程序還很多,公司認為當前不便就此發布更多的信息。 政策推手 無獨有偶,走增資擴股這條路的不止中原信托一家,河南的另外一家信托公司百瑞信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百瑞信托)也在尋求戰略投資者。 百瑞信托是中國信托業在2002年大整頓后,我省保留下來的兩家信托公司之一。前段時間,關于沿海綠色家園集團有意入主百瑞信托的消息備受業內矚目。但是因沿海綠色家園資質不符合銀監會有關規定現已無緣百瑞信托。不過公司宣傳部負責人已經證實,百瑞信托引進大股東的事情在緊鑼密鼓的運作之中。 河南的兩家信托公司為何不約而同地增資擴股呢?難道僅僅是巧合嗎? 對此,百瑞信托宣傳部張偉的解釋是,這輪信托公司增資擴股熱潮和銀監會的政策導向有密切關系。2007年3月1日,銀監會頒布的《信托公司管理辦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銀監會指出,對于個別規范困難的公司,銀監會將鼓勵采取收購或者兼并的方式完成公司重組;或信托業務按照有關辦法進行托管,固有業務進行清理、分立、剝離和轉制等,推動該類公司的轉型。 據悉,對于在過渡期結束前仍不能達到有關要求標準的,銀監會將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責令其停業規范,若在停業期內仍不能達標的公司,將依據有關規定實施市場退出。可以想象,將來新一輪全國范圍內的信托公司增資擴股風將逐漸刮起。 此外,《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試點管理辦法》規定,信托投資公司擔任受托人,應當滿足注冊資本金不低于12億元,且任何時候都維持不少于12億元的凈資產。中原信托此次的增資目標定位12億元,讓人不能不聯想到是為了給這項政策繳上答卷。 暗藏無奈 “增資擴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信托公司堪憂的資本狀況。”一從事信托業多年的人士一語破的。 數據顯示,從3月份開始,信托產品的發行規模重現急速驟減,當月全國僅有10家信托公司發行產品數量18個,發行規模16.4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45.45%和61.69%。 “與基金間的收益率差距是信托業遇冷的主要原因。” 用益信托工作室分析師李旸對記者表示。據統計,去年基金的平均收益超過90%,其中有63只基金年收益翻番。而反觀信托的收益率,去年信托產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為4.71%。 相對于火爆的股票和基金,同屬“受人之托,專家理財”的證券投資信托產品所帶來的收益簡直微不足道,甚至連房地產類信托等傳統強勢品種也受到拖累。 因為信托業務增長不快,信托報酬難以成為信托公司的主要來源。據李旸統計,每年新增的信托業務也就在400億元規模左右,按1%~2%的信托手續費計算,信托業能獲得的收入非常有限。以資本金為主要來源轉化為自有資產的信托公司現狀不容樂觀。 此外,雖然企業年金、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等大型業務,對信托公司注冊資本金的要求很低或根本不做要求,但在對信托公司的選擇上,資本金的大小仍然是一個不便言明的選擇標準。一道道門檻逼著信托公司不得不去通過增資擴股提高資本金。 內外交困逼迫信托公司選擇了增資擴股這條謀生之道。因為,資本金增強有利于信托公司拓展自營業務,并由此獲得更多收入,進而還可以提高自營資產的效率。 但信托公司的算盤還遠不止于此。通過增資擴股,可以借助資本的力量打通拓展創新業務的通道。 爭食創新業務 “拿中原信托此次的增資擴股來說,增強資本實力只是途徑,而爭取創新業務資格才是終極目的。”一位信托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2006年8月,銀監會發布了一紙《關于信托投資公司開展集合資金信托業務創新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這給信托業注入了一劑興奮劑。根據該通知,凡是符合條件的信托公司將獲準自行設計和推介信托產品,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創新業務資格。” 從那以后,不少信托公司聞風而動,紛紛召開緊急會議準備材料申報資格,以求“中簽”。 試點信托公司將得到更為自由的操作空間。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創新類信托公司將獲準自行設計和推介信托產品,因此,信托產品很可能只需到地方銀監局報備,并且接受銀監會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評估,而無須審批,因此產品流程將大大加快。 不僅如此,在《通知》中規定,獲得創新資格的信托公司,將突破現行的單個信托產品只能發行200份上限的限制。與此同時,他們還將被允許開展異地業務。這些條款將大大增強信托產品的融資能力。 不難看出,如果獲得創新業務資格,必定在市場上占盡先機,所以,成為創新試點公司成了不少信托公司的夢想。而事實上,《通知》為信托公司開出的條件并非十分苛刻:除了連續2年監管評級優秀或者良好,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發售信托產品平穩運行,按約回收以外,還規定其財務報表中凈資產項在提足各項損失準備后不得少于3億元人民幣,并且要求公司具有較好的流動性。 這也要求信托公司必須在凈資本方面取得優勢,才能為搶先獲得創新資格奠定基礎。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