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香港創業板改革覓出路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06日 09:45 經濟參考報
股價低、流動性差、集資能力下降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日前公布有關創業板的討論文件,提出三個可供考慮的創業板結構性改革方案,征詢市場的意見。 該文件指出,港交所根據受訪人士的意見和對多個海外增長型板塊經驗的初步研究,為創業板得出三個在市場結構上可以考慮的改革方案。 方案一,將創業板作為第二板。創業板將大致維持現行的架構,并定位為公司到主板上市的“踏腳石”。監管模式與主板基本相同,交易所旨在鼓勵創業板公司成長,然后轉往主板上市。因此,申請人只要符合資格,轉往主板的手續會盡量簡化。 方案二,將創業板與主板合并成為單一板塊。合并而成的單一板塊可以是一個無分級別的市場(為接納增長型公司上市的特惠渠道可有可無),也可以有兩個級別——增長型市場會是較低級別及另有其上市準則。現有創業板公司將會轉到該板。 方案三,建立全新的另類市場。在這個方案下,現有的創業板公司將會轉到主板,再為增長型公司重新開展一個新的另類市場,市場制度要比先前的嚴格。新市場將有別于主板,為發行人提供一個可供長期掛牌的上市場地。此市場的審批制度可以較具彈性,但對保薦人的監管可能會較嚴,也可能只限專業的投資者參與。 香港創業板自1999年11月推出至今的6年內,到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共超過220家,集資金額累計450港元。期間有12家創業板發行人轉到主板上市。創業板無疑為內地與香港的公司增辟了上市渠道。 然而,不少創業板股份在創業板推出初期分享過一輪科技網絡熱潮的風光之后,股價卻連年下跌。有些創業板公司出現虧損或長期停牌,其股份的流動性也甚低。與此同時,近年創業板新上市的公司數目呈現下降趨勢,而創業板公司上市后的集資活動一般也比主板少。2005年創業板的總集資額只有28.98億港元,比2004年大幅下降45%。在此背景之下,港交所及社會各界均認為有必要對創業板進行改革。 據港交所提供的數字顯示,截至2005年12月底,創業板上市公司共201家,是主板公司數目的21.5%;但創業板公司平均規模小得多,每家公司平均市值為3.31億港元(主板公司平均市值為86.87億港元),因此整個創業板的市值僅是主板市值的0.8%;總成交額僅有主板的0.6%;而總集資額也不足主板2005年集資額的1%。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