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保本理財實現清零,但保險、券商仍提供保本產品

銀行保本理財實現清零,但保險、券商仍提供保本產品
2022年03月03日 21:38 21世紀經濟報道

  21理財私房課丨 銀行保本理財實現清零,但保險、券商仍提供保本產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方海平 上海報道

  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已經平穩收官,大資管正式進入全面凈值化時代。

  對于銀行理財在四年半過渡期中轉型改革的成效,中國理財登記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如此表述:在資管新規確立的主動化、凈值化的監管導向下,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整體符合預期。

  一是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截至2021年底,保本理財產品規模已由資管新規發布時的4萬億元壓降至零,基本完成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

  二是凈值型產品比例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增加23.89萬億元,產品凈值化轉型進程顯著。

  三是同業理財和多層嵌套大幅減少。截至2021年底,同業理財降至 541億元,較資管新規發布前下降97.52%。

  四是存量整改基本完成。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存量整改計劃,為銀行理財業務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中第一點就是保本理財產品實現清零。從這場改革的初衷來看,核心是為了讓資管回歸本源,實現風險出清,防范在剛兌背景下出現風險累積,這一問題在產品端集中體現在保本保收益、剛性兌付等行為,及其造成的預期和結果上。因此,從投資者的視角來看,轉型最明顯的改變就是,產品不能保本保息了,凈值會波動了,收益不確定了。也正因如此,“保本產品實現清零”是改革最重要的成效之一。

  不過,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投資者依然可以買到保本產品。

  市場上還有哪些保本產品?

  銀行保本理財已然清零,但這并不意味著整個理財市場上不再存有“保本保息”類產品。

  最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在朋友圈里發現,有券商理財師在推薦此類產品,并明確表示“保本保收益”,且約定年化收益率高達6.88%。

  事實上,打開該證券APP也會發現,其上呈現的各類產品中,“本金保障”類的產品赫然在列,只是約定的年化收益沒有那么高。

  據了解,這些產品一直以來普遍存在,不少券商以此作為某種福利吸納新客戶,保本保收益是真的,給出高達6.88%的約定年化收益也是真的。但這是如何實現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這屬于該券商的質押式報價回購產品,僅作為新客戶專享,額度上限10萬,只能持有28天,該產品資料中標明“本息安全,由本公司信用和質押品為本息安全提供雙重保障”。至于為何能做到如此高的約定收益率,該券商人士解釋:“公司給交易貼息,這種只能買一次,不是常態化發行。”

  除此之外,券商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保本保收益”產品,即收益憑證產品。比如,某券商發行的一款名為“XX專享XX期收益憑證產品”資料顯示,產品類型為固定收益保本型,期限為34天,風險等級為R1,單個投資者最低認購5萬,最高認購30萬,固定收益率為6.8%。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解釋:“簡單說券商的收益憑證相當于券商發的債,是融資業務而非資管業務,類似銀行的二級債,一般主要針對機構,機構是收益憑證的大頭,個人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是通過產品去購買的,只要券商不破產,收益憑證就是有保障的。”

  可以看出,這些產品主要是為了吸引新客戶設計的,除了安全保障、年化收益高,都有短期、限額等特點。其背后,券商自身的信用以不同的形式起著保障甚至補貼作用,因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但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你可以將其理解成有限促銷,就像銀行送雞蛋、送米面油一樣。”

  “本息保障”如何做到的?

  因此,這類產品雖然看起來誘人,但卻很難作為投資者長期理財投資的可選項,只能以“薅羊毛”的心態偶爾參與一把。不過,從現實中來看,券商常態化發行的產品中亦包括“本息保障”類產品,即收益憑證產品,不過其保障的固定收益率較低。比如某券商即將發行的一款收益憑證產品,固定年化收益僅為2%,以及在此基礎上掛鉤各類指數的浮動型收益憑證產品。這種本息保障,相對于風險較低的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現金產品,優勢是否明顯?

  除了券商的收益憑證產品系列,市場上還有一種名正言順的本息保障類金融產品,即保險公司發行的一些具備理財特征的保險產品,比如投連險、萬能險、年金險等。

  比如,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某銀行渠道日前銷售較為火爆的一款年金險產品,其產品介紹稱:“交三保十年,滿期測算4.6%,生存金、現價寫入合同,年交24萬交3次黃金十年可實現100萬財富計劃;年交240萬交3次黃金十年可實現千萬夢想。——守護本金安全,同時兼顧流動性。”

  銀行渠道表示,該產品保證年化收益率4.5%;該保險公司人士亦向記者確認,累積生息的情況下,可實現年單利4.4%-4.6%。

  可以看出,這款產品的特點是,有一定門檻,相較于市場上其他理財產品而言期限較長,保險公司對于產品的核心定位是以保障功能為主,理財是次要功能,但是在資管改革打破剛兌、本息保障不符合大潮流的情況下,其在符合監管的范圍內發行這類產品,也具備一定吸引力。

  正如《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指出,銀行理財業務過渡期整改任務基本完成,整體符合預期。轉型改革在資管機構和產品層面相對容易推進,但是對于投資者而言或許還是需要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不可否認,仍然存在相當一批投資者對于安全保障、保本保息等有著某種“執念”,理財層面,保本理財已然全面清零,與此同時,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開始變成“香餑餑”,但從購買門檻、期限以及收益等特征上來看,產品吸引力實在有限。盡管如此,依然不缺客戶,這從某個側面也能反映出當下理財市場兩極分化的狀況,要么承受波動風險,要么接受略能覆蓋通脹的收益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玫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07 斯瑞新材 688102 10.48
  • 03-04 軟通動力 301236 72.88
  • 03-04 高凌信息 688175 51.68
  • 03-03 思林杰 688115 65.65
  • 03-03 立航科技 603261 19.7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