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小概率的高回報 結構性產品零收益危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5:19 理財觀察

  撰文=姚瑜磊  圖片=CFP

  農歷春節之前,浦發銀行一款“零收益”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引發了一場“雪災”。

  高收益的幻想破滅之后,“零收益”的現實把這一類產品打回原形——被層層營銷概念糖衣包裹的它們,或許只是一個“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

  所謂最高收益其實是一個發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這和部分產品宣傳的賣點大相徑庭。高預期收益不是誘人的餡餅,而是營銷的噱頭。

  不僅如此,無一例外地,幾乎所有國內商業銀行銷售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批發”至國際投行,究竟是國內銀行“上當”國際投行,還是市場對結構性產品本身存在誤讀?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零收益”警鐘

  一年之前。

  2006年12月28日,浦發銀行第九期“匯理財”F2人民幣理財計劃在全國數城市發行,該產品為結構性產品,其收益與建設銀行中國人壽、中銀香港和招商銀行四只H股掛鉤,期限一年,并不能提前贖回,預期最高收益率為16%。

  一年之后。

  2007年12月24日,浦發行發布的收益公告顯示,該產品收益率為零。同時由于利息稅調整,客戶的最終收益率僅為0.0396%。而同一期間,四只股票中的三只股票無一例外都上漲,其中,建行(0939。HK)上漲31.29%、中國人保(2328。HK)上漲47.41%、招行(3968。HK)上漲96.25%。

  股票上漲,掛鉤的銀行理財產品卻只有零收益,浦發的該款結構性產品引發市場質疑。

  本刊發現,“零收益”并不是個案,只不過浦發不幸成為“先烈”。

  例如民生銀行于2006年12月8日和2006年12月19日,分別發售的非凡理財人民幣12期和15期產品,期限兩年。

  產品掛鉤中國人壽(2823。HK)、平安保險(2318。HK)、中國人保(2328。HK)、中行(3988。HK)、建行(0939。HK)、交行(3328。HK)、工行(1398。HK)、招行(3968。HK)八只股票,期末按照這8只股票價格的增長率進行排名,產品的收益率即為“32%-[前三名股票的走勢平均值-后三名股票走勢的平均值]”,預期最高收益為32%。

  但是,根據本刊的追蹤,從2006年12月8日到2007年12月31日,最好的三支股票漲幅的平均值與最差的三支相差154.88%,即使經歷了2008年1月22日股市的暴跌,截止到1月31日,最好的三支股票漲幅的平均值與最差的三支差值仍為90.47%。

  因此,截至1月底,民生銀行的該款產品收益率依然為零(見表1)。

  “只有在2008年底產品到期時,差值縮減到32%內,客戶才能有收益,如果其中的一些個股受到投資者的熱捧,產品到期時,投資者同樣很難獲利。”民生銀行的客服人員表示。

[page%20title=%20subtitle=]

  不僅如此。

  招行的“金葵花08系列之跑贏大市”亦有類似容易出現零收益的產品結構。只有觀察日中,掛鉤的5只股票與盈富基金的差值全部大于或等于5%,客戶才能獲得12%的最高收益,即收益率=12%-(最優股票的股值表現-最差股票的股票表現)。否則,收益會大打折扣。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小概率的高回報

  “這么大的牛市,收益率怎么會低于定期存款利息呢?” 對于浦發銀行零收益的結構性產品,不少投資者表示質疑。 

  不過,多位銀行的產品經理表示,這其實是對結構性產品的一個誤讀。

  因為雖然掛鉤股票,但是這類產品其實并不直接投資掛鉤的股票,其收益的計算往往和股票的價格波動相關聯。

  例如浦發銀行這只引起爭議的產品,其收益率=最大值[16%-(最好的股票表現值-最差的股票表現值),0],其中股票表現值=(股票在2007.12.19的收盤價-股票在2006.12.28的收盤價)/股票在2006.12.28的收盤價。

  這意味著,該產品的收益其實和單只股票的漲跌關聯不大,而是和股票間的漲跌幅之差相關。

  按照這樣的收益計算公式,該產品的最高預期收益為16%。

  為檢驗該款產品的可能收益,本刊進行了數據模擬。

  本刊以浦發銀行的產品為例,假設四個股票都大漲,并且模擬各個股票的表現值,根據上述公式得出產品收益率(見表2)。

  數據顯示,如果要實現最高收益16%,需要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四只股票必須同漲同跌;并且漲幅和跌幅必須完全一致。但是,從統計學的角度,這樣的概率是相當小的。

  如果最好股票與最差股票的表現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6%,那么,不管單只股票漲幾番,收益率仍然為零。

  無獨有偶。

  本刊發現,取了類似浦發“匯理財”產品結構的深發展“聚匯寶超越計劃2007年1號與2號”產品也遭遇了“零收益”的厄運。

  其結構與上述浦發行的06F2計劃完全相同,理財收益=Max[0%,19%-(最好股票表現-最遜色股票表現)]。所掛鉤的三只股票中,由于中國銀行在2008年2月1日的收盤價低于了起初價,導致最好股票與最差股票的差值為36.31%,遠遠高于16%,因此到期收益也為零。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經理表示:“(浦發)此類產品均為保本型產品,客戶是用一年大約2%的定期存款利息去博16%的收益,概率自然很低。這就像買彩票,用2塊錢去博100萬,中獎的概率當然很低。收益與風險是對等的,如果客戶既想保本,又想獲得高收益,其實是一個兩難。”

  但反對者認為,在多數情況下,銀行方面在提供給客戶的“產品合約”中,只是簡單的說明產品的最高收益和最低收益,而對“客戶獲得最高收益的概率有多少”,并沒有在合約中說明。

 [1] [2] [3]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