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方理財機構越來越多,利用返傭金招攬客戶已是其一大“法寶”
■本報記者 夏 青
“現購買任意信托產品均可返現金,100萬元可返5千元現金;300萬元可返2萬元現金;500萬元可返3萬現金;購買1000萬元以上返更多,買得越多返得越多!”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在某理財網站看到這樣的廣告。
原來,購買信托產品也可以討價還價。
為了吸引客戶,信托產品的收益除了信托合同上寫明的預期收益率,還有一部分可以商討的返傭金。
據業內人士介紹,返傭金原本是信托公司給代銷渠道的營銷費用。無論通過哪種渠道,都有返點,具體多少要看你的產品的收益,期限,這和產品的傭金有很大的關系,并不是固定的。
隨著第三方理財機構越來越多,利用返傭金招攬客戶也是開展業務的一大“法寶”。
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表示,直接給客戶返傭,在第三方的信托產品銷售中基本是一種“常態”。銀行的高凈值客戶資源多,不用愁銷售。而為了吸引投資者購買,第三方就會將部分傭金分給投資者。
本報記者以客戶名義聯系多家“第三方理財”銷售人員時,銷售人員都明確向記者表示可以返傭,而且資金量大的話,返傭比例也越大。
一家剛開業不久的第三方理財網站的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他們基本上是將信托公司的所有代銷費用都給客戶,有的項目能達到2%。
另據格上理財一位銷售人員透露,就近期國民信托的一款西安的棚戶區改造的項目來說,公司給的營銷費用是1.5%,現在他們愿意給出1%或者1.2%的返傭給客戶。
他表示,小公司成本小,能給客戶更多的返傭。但大公司比較可靠,而且,后續還會有更多的服務項目,例如,給客戶組織投資報告會,旅游,節日禮券等等。
帥國讓說,目前市場上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較多,也是魚龍混雜,不排除有些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將收益較高,但風險也較高的產品推薦給投資者。因為信托投資合同是投資者跟信托公司簽的,銀行和第三僅僅是個中介平臺,基本上不承擔責任。不過大的平臺在推薦給投資者的產品在風險控制方面還是不錯的,畢竟要考慮自身的聲譽。
對于返傭金的競爭,一家第三方理財的負責人表示無奈:“一般來說,我們不主動提。因為我們還有包括研究員在內的很大一個團隊,而且對于客戶還有后續很多的服務跟進,信托公司的營銷費用基本上用來覆蓋這部分的成本。但是現在很尷尬,小公司都給,我們如果不給,必然面臨客戶流失。給的少,客戶會比較,也不高興。”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返傭金”是一個灰色地帶,很容易出問題,前幾天甘肅信托相關人員遭受調查的事件可能就與此相關。目前監管層鼓勵信托公司建立直銷渠道,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對此帥國讓說,直銷渠道建立短期內很難,因為有些信托公司的直銷能力很弱,掌握投資者的資源較少,他們更偏重產品的設計,而建立直銷渠道成本較大;建議可以收購一些實力較強的三方或是控股第三方。
不過,對于投資者,研究員建議,重點還應該放在信托產品本身,選擇靠譜的項目和公司。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