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資風險
融資風險也是特別重要的一項考慮因素。以期貨合約為例。企業做多期貨合約,以避免將來商品價格高升的風險。但是,在企業未來實際交易進行的時刻之前,如果價格不升反降的話,為了仍然持有原有的合約,企業需要支付更多的保證金。在合約金額很大的情況下,這筆保證金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了。因此,企業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之前,顯然要對這種情況有充分的估計,要確保萬一需要追加保證金的時候,企業能夠有相應的資金來源。如果準備不足,企業就可能暴露在這種融資需求的風險之下了。中信泰富的例子中,其在這方面就做得有些問題,一是沒有向投資者做及時的公開,企業的自由的現金也無法應付價格朝著與預期相反的方向運動,二是母公司事先對其的行為也沒有足夠的了解,只是問題暴出以后,才有了溝通,雖然母公司后來提供了約15億美元的貸款安排,但這顯然是一種冒險和僥幸的做法,對母公司也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流動性風險
金融衍生品本身的流動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慮方面。一般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上交易的產品如期貨合約具有很高的流動性,企業可以很容易的在任何交易的時刻賣出或買入。而在場外市場(OTC)上簽訂的,或者與某一金融機構直接簽訂的合約,則具有比較低的流動性。一旦簽訂以后,在合約到期或者終止之前,企業很難在市場上買賣。如果企業的經營活動在這段時間里預期未來的交易活動比較大的變動,則企業很難再對所做的對沖合約有所改變,一種可能是與對方協商終止合約,另一種可能是尋求一份新的合約來對沖掉原有的合約,但這都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在中信泰富和南山電力的例子中,他們都沒有采用傳統的場內交易的標準合約,因此合約的流動性受到了限制。在合約到期之前提前清空頭寸的成本也是巨大的,這會讓所有沒有實現的損失全部發生,所以中信泰富的公告中稱,其還要視情況來謹慎處理企業目前仍然持有的合約頭寸,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在全球市場商品價格走勢日益錯綜復雜的情況下,中國的企業,特別是涉及商品交易和外匯使用的企業,要保證其競爭力,就必須要在其戰略的高度上考慮用金融衍生工具對沖其未來的風險。這里戰略的含義有兩點:一是要從企業戰略實際需要的角度考慮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二是一旦確定要采用這種方法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進行保值避險,也一定得在戰略的層面上實施,否則,正常的保值避險很可能會走向瘋狂投機的地步。
一個好的衍生工具對沖策略需要考慮很多潛在的風險因素,在持有金融衍生品之前,必須對這些因素做出深入的分析,對各種可能的情況下合約價值的估算及對未來經營的影響做出審慎的評估。
(本報“亞洲金融數據中心”經濟學家何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