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分析員 查曉磊 香港報道
五大套保操作風險
最近,伴隨著全球金融危機,油價回落,幣值波動,一些參與衍生工具交易的企業爆出了不同程度的損失。中國國航稱其第三季度因為在石油衍生產品交易的損失使得收益變成負的;中信泰富爆出外匯結構性產品的巨額虧損,實現和潛在損失共計可能高達20億美元。里昂證券指出,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中,有20多家涉及衍生產品交易,因為涉及產品不同,公司利潤受到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深圳南山電力在新加坡的衍生品合約也被中國證監會叫停。一系列接踵而來的事件令人對衍生工具望而生畏。
然而,企業,特別是涉及大宗商品或者外匯使用的企業,要在全球市場中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利用金融工具對沖風險,實現持續穩定的增長是一項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中國企業利用衍生工具進行風險對沖的時間還不是很長,經驗也非常缺乏,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有了這個意識。世界主要的衍生品交易所也越來越多見中國企業的身影。
以中國國航為例,其年報中指出,該公司自從2001年開始就參與石油及相關產品衍生交易,因預期油價在巨大需求拉動下會有不小的攀升,而油價是其成本最為重要的部分。因此,航空公司利用衍生工具對油價進行必要的套期保值,是其公司根本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看來,國際原油價格在2001年左右其實是處在一個相對低位的水平,如果在2001年的時候利用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將企業未來采購石油相關產品的價格鎖定在低位,則會顯然避免企業過多地受到國際市場石油價格高升的拖累。
再來看中信泰富事件。公司參與澳元外匯結構性產品交易的最初動機來源于公司在澳大利亞投資了一個鐵礦石項目。因此,公司預期到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中,對澳元會有持續的需求。而從歷史來看,澳元對美元的匯價雖然有起伏,但是處在上升趨勢中。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就暴露在澳元升值的風險之下,所以,就從配合實業運營角度來說,該公司參與澳元衍生交易的活動是可以理解,而且也是必須的。
然而由于衍生產品的復雜性,套保交易的策略和技巧顯得非常重要,否則,非但不能減輕不確定,反而招致更大損失。為此,暫且不討論是否有投機意愿的存在,企業從事套期保值,策略選擇及對沖手法的失誤也可能導致巨大損失。套保操作的五大風險包括,基差風險、對沖比率風險、隱含期權風險、融資風險、流動性風險。
基差風險
基差風險(basis risk)來源于擬對沖商品與所交易的衍生產品不完全一致,以及對沖商品實際發生的買賣時間與所交易期貨的到期時間不相一致。基差一般是用商品的現貨價格和其期貨價格之差來度量。在實際中,一方面很難找到和經營活動完全匹配的期貨合約,另一方面企業在未來什么時候發生交易也無法準確確定。因此,根據企業總體的戰略需要,有長期或短期期貨合約交易的策略可供選擇。如果能準確估計未來買賣的時刻,則可以通過與之相應的長期合約將未來的利潤或損失鎖定在現在。如果經營活動是從現在到未來連續發生,或在金融市場上無足夠長的合約來對沖一筆很長時期之后的交易,則可以選擇一系列短期合約來達到對沖的目的,即在現有短期合約即將到期時將其賣出,并同時買進新的短期合約,實現對沖保值的向前滾動(roll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