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友怒揭三家銀行理財產品零收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4:33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經歷了2007年資本市場的大牛市,今年年初卻頻頻曝出銀行結構型理財產品出現零收益的事件,浦發(fā)、民生、深發(fā)展三家銀行先后卷入其中。讓投資者想不明白的是,在牛市行情下怎么會遭遇竹籃打水一場空,成都還有投資者氣憤地找到銀行要求按照2007年的股票漲幅來確定理財產品收益的事件發(fā)生。專家提醒:銀行理財產品并非“包賺不賠”,投資前先看清合同規(guī)定事項。 質疑 股票漲為何產品收益不漲? 近日,民生銀行網站的論壇上出現了一個有關理財產品“零收益”的帖子,發(fā)帖者稱,2006年12月他購買了民生銀行“非凡理財——人民幣第十二期”理財產品。該產品掛鉤8只在香港上市、具有內地背景金融龍頭股,預期收益為7%左右,期限為2年,對該產品他投資了6萬元,前兩天銀行給他打電話稱,該理財產品到現在為止基本沒收益(也就是零收益),并稱估計到今年年底到期時也不會有收益,建議客戶考慮贖回。提前贖回,需支付3%的手續(xù)費,也就是說他這6萬元放在民生銀行一年還虧了近2000元。 此外,還有網友發(fā)帖稱,他在深圳發(fā)展銀行購買的一款“聚財寶飛躍計劃2007年1號——股票籃子掛鉤型理財產品”也出現了零收益的情況,該產品宣傳語稱,“本期發(fā)行的2007年1號(股票籃子掛鉤型)理財產品與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3只優(yōu)質銀行H股表現的一致性掛鉤,將讓您有機會獲得高達1年15%的超高回報!”可本月初該產品到期時,該網友卻被銀行告之“該產品到期收益率為零”,2月2日發(fā)布的產品到期公告也顯示,該產品到期收益率為零。這讓網友頗為不解,該產品掛鉤的3只股票一年的平均收益率可以達到6.93%,為什么到期收益率為零呢? 此前不久,“浦發(fā)匯理財F2”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為零的事件同樣也引起了投資者的質疑(本報曾作報道)。浦發(fā)銀行的該款產品同樣也是掛鉤港股,掛鉤建行、中國人壽、中銀香港、招商銀行4只股票,一年下來,除了中銀香港有小幅下跌外,其他3只股票均有30%-100%不等的漲幅,因此到期的零收益讓投資者無法理解。 揭秘 掛鉤股票漲跌不一致 令人疑惑的是,2007年資本市場向好,掛鉤資本市場的銀行理財產品卻出現零收益,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里?“資本市場大牛市并不意味著結構型理財產品收益就高,由于其掛鉤產品的條件沒能得到滿足,就會產生零收益!鄙钲诎l(fā)展銀行成都分行零售銀行部的蘭總這樣解釋。 記者了解到,以上幾款零收益的掛鉤港股市場的結構型理財產品,產品設計非常相似,同樣是掛鉤股票出現大部分上漲,但最終因為結構型產品的收益條件設置而未賺錢。因此,有投資者稱,銀行結構型理財產品表面上說是分享掛鉤指標的財富效應,但實際上客戶就像在參與“對賭”。 “聚財寶飛越計劃2007年1號”理財收益計算公式為:收益率=[0%,15%-(最好股票表現-最遜色股票表現)]!捌职l(fā)匯理財F2”收益率計算公式為:收益率=最大值[16%-(最好的股票表現值-最差的股票表現值),0%]。 以“浦發(fā)匯理財F2”為例,該理財合同內寫明了4只掛鉤股票分別是建行、中國人壽、中銀香港、招行。某股票表現值=(某股票在2007年12月19日的收盤價-某股票在2006年12月28日的收盤價)/某股票在2006年12月28日的收盤價),也就是該股票一年的漲幅。掛鉤股票的表現值: 建行為32.29% ,中國人壽為47.41% ,中銀香港為-2.62% ,招行為96.2% 。根據以上公式,只有這4只掛鉤股票同時漲跌,并且漲跌幅度一樣時,才能獲得最大收益。 銀行業(yè)內人士解釋,當初產品設計時是考慮到掛鉤股票同為金融股,股價波動具有一定聯動性,最好股票與最差股票表現應該不會相差太大,因此實現收益的可能性較大。不料,去年港資金融股調整頗大,在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下,中行股價與其他銀行股價的差距較大,導致與中行掛鉤的產品最后收益為零。 專家 投資前了解產品 西南財大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結構型理財產品多數掛鉤海外資本市場,目前各家銀行衍生結構金融技術服務大多從國外引進,自身定價系統(tǒng)等方面均在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在理財產品投資測算、銷售運行環(huán)境均設置不夠。 需要對投資者進行提示的是,在購買產品前需到銀行網點詳細了解產品,不要盲目簽定合同。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要抱著一夜致富的心態(tài),其理財產品本身定位相對較穩(wěn)定的特點,在投資者整體資產組合中起到平衡作用,預期收益率需正確看待。 記者 劉暢 實習生 朱思成 相關報道: 相關評論: 相關策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