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輕松付款實現美國夢:美國消費信貸發展與啟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 11:42 財經時報
作者 耿林 采用分期付款獲取所需商品的消費方式從十九世紀初期開始進入美國家庭,在此之前,大部分美國居民的主流意識仍沿襲著崇尚勤儉、憎惡債務的思維定式。這種頑固觀念來源于傳統文化和宗教信仰。在牧師的心目中,債務是與疾病、惡魔聯系在一起的“邪惡三位一體”。新教牧師向信徒推薦圣保羅的緘言,“不要欠任何人的任何東西”。 不管分期付款方式是否是由賒銷方式演化而來,真正具有現代意義上的消費信貸方式,則是起源于十九世紀初商家為促銷住房、汽車和冰箱等耐用消費品而采取的分期付款策略。最初,消費者需先支付約占總價款30%的首付款,其余借款在半年或一年內還清,以后延長至分年付清。 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分年付款被按月支付本息的方式即“輕松付款”方式所替代。在商家的宣傳和誘導下,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為實現“住房夢”、“汽車夢”而債務加身。從1920年至1929年,每個美國家庭實際債務幾乎翻了一番,從平均387美元增加到739美元。據統計,到1930年,全美汽車的60%-75%,家具的80%-90%,洗衣機的80%,收音機的75%是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進行銷售。 隨著分期付款方式轉向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市場,中產階級成為消費信貸的主力軍,汽車消費貸款在信貸發展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輕松付款”使“公眾能夠購買昂貴的耐用消費品”。在美國,成千上萬的家庭采用同樣的方式——“美妙的信貸”獲得了“繁榮和奢侈”,“將他們消費昂貴商品的美夢化為現實”。但是,“輕松付款”的結果并不輕松。為了償還債務,不少消費者被迫采取了精打細算、節衣縮食的勤儉度日方式。 1924年,一位依靠消費信貸擁有令人羨慕的住房和汽車的印地安那州婦女向人訴說她的苦衷:當欠賬單超過了她丈夫的全部收入時,她被迫每周6天到一家公共機構擔任保潔員。她認為自己在更多的時間里是勤奮勞動的工人,而不是所擁有消費品的享受者。 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消費信貸在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中的頑強表現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在大蕭條時期,工資削減和失業率上升使大眾基本消費大大減少。從1929年到1933年,首飾、建材、汽車、家具電器的銷售分別下降了85%、82%、78%和69%,而消費貸款逾期未還的情況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據對家庭財務公司調查,1929年至1933年逾期未收消費信貸賬款率由9.22%上升到21.08%。但是,隨著廣大消費者的“褲帶逐步勒緊”,其余借款人還是憑借節儉度日按期歸還了所欠債務。對那些無力以現金方式償還欠款的借款人,個人財務公司被迫收回他們所購的商品,真正形成壞賬損失的僅占全部貸款的1%左右。 許多年以后,在回顧這段歷史情況時,不少分析人士堅持認為,由于“輕松付款”的債務包袱“凍結”了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信貸是全面復蘇的關鍵因素,而不是其障礙! 本書作者倫德爾·卡德爾博士以國民消費心態的轉化和信貸方式的演進為主線,用大量的參考資料對美國消費信貸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詳細描寫,從多角度、多層面剖析了美國消費信貸的進步力量及弊端,展示了大眾為圓“美國夢”而紛紛加入消費信貸行列的歷史畫面。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