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如何辨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9日 02:41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如果你第一次被造假數據騙,可能是疏忽。但如果反復被騙,就需要檢討自己的問題。畢竟,在市場經濟中,幻想財務造假的消失,是非常不現實的。

  如何辨別財務造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常識、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反常收入,尤其是關聯交易、現金流狀況、應收賬款情況、重要財務指標的連續性等等。

  常識是發現造假的重要工具

  常識,是發現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不具備專業財務知識的投資者識別造假的主要途徑。

  比如,在電腦制造業,多年以來,整個行業的平均稅后利潤率為5%左右,最好的公司戴爾可以達到6%。而國內最大的電腦制造公司的稅后利潤率一般為3%,這些都是可信的。但有一年,同樣從事電腦生產的某上市公司,其稅后利潤率達到10%,讓人感到驚訝。再仔細看年報,原來公司利潤中,超過一半的總利潤是來自一次重大的股權轉讓交易。此外,國內還有一家大型電腦制造公司,規模比行業龍頭小,其業務收入基本上都來自電腦生產,但有一年,其稅后利潤率卻達到這個行業的上限,并大大高于同期的行業龍頭。普通投資者看半天報表,除了佩服這家公司的經營水平以外,也不會找到原因或問題,這時就要多留一個心眼。

  以下問題是要考慮到的:這么高的利潤是怎么來的?收入是怎么計算的?成本是怎么計算的?營銷成本(尤其是巨額的廣告投入)是怎么計算的?巨額投入的資本品(如生產電腦的設備)如何攤銷?回款情況怎么樣?這個行業的門檻高不高?如果不高,為什么能不尋常地實現比相近的制造業要高很多的利潤率?這么高的利潤率能維持多久?如果這些問題都想一想,就能及時發現一些新情況。

  那些已經被發現財務造假的公司,如ST銀廣夏、藍田股份、東方電子,其從事的業務一般(如銀廣夏、藍田股份主要從事種植、養殖業,東方電子在電網自動控制領域并不是最一流的公司),但它們稅后的利潤率卻曾連續多年達到20%、30%,甚至40%,這樣的利潤率世界上恐怕只有微軟等幾家公司才能達到。已經被確認財務造假的美國世界通訊公司,當年的利潤率可以比競爭對手(朗訊、SPRINT)高出近一倍,搞得朗訊、SPRINT一頭霧水,找不出原因,后來大家發現,原來世界通訊是財務造假的高手。

  所以,常識識別,對于那些對財務不太了解的投資者非常重要。

  特別關注一次性收入

  重大交易、一次性收入,這是很多非法、“灰法”(看似合法,但既不道德,又缺乏合法原則支持)的財務造假最常采用的手段。那些重大交易,表面上大股東或者關聯方吃了大虧,但它們最終會大筆從其他普通投資者手中賺回來。靠重大交易而取得利潤,往往不會創造太多的現金流,產生的利潤也是一次性的,不會持久。而且,經常搞重大交易的公司,往往對老老實實搞經營已經沒有了興趣,這種染上壞習慣的公司,也很難變成真正的藍籌公司。

  另外,對反常收入、關聯交易,也需要引起投資者的關注。例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來只自某一個公司,就需要警惕了。當年的銀廣夏,取得的驚人利潤大部分來自出口,而出口又主要通過一家德國公司完成,事后發現是一場銀廣夏自編自導的騙局。

  應收賬款增速需要格外警覺

  如果一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在增加、或者增加的速度,大大超過主營業務收入的增加速度,平均應收賬齡在增加,這往往是公司要出問題的先兆。

  美國一家著名的軟件公司,把某一軟件產品賣給客戶,按照協議,只要該客戶每年向軟件公司支付一筆使用費,就可以在未來很多年里使用該軟件。這家軟件公司在進行財務處理時,卻把未來的軟件使用費全部折現處理為當年的收入,把根本還沒有收到的未來收入列為應收賬款。這種做法,就是前面提到的所謂“提前計算收入法”,有欺詐投資者之嫌。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就是利潤的產生伴隨著應收賬款的大幅增加。

  國內一些上市公司經常在年底搞突擊銷售,最后幾天的每天銷售額是平時的幾十倍,造成大批的應收賬款,投資者對這樣依靠大量應收賬款而實現的收入要格外警覺。

  重要財務指標應有連續性

  如果一家公司變化太快,玩“蹦極”運動,一下從連續多年的虧損變成每股1元多的盈利,一下從垃圾股ST變為“績優成長”,同時二級市場的

股票價格也提前高歌猛進,此時,普通的投資者就要分外留心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利潤高速成長的背后故事。

  從成熟資本市場的上百年歷史看,“烏雞變鳳凰”的故事確實有,但概率極低,不超過10%,世界五百強的大公司,基本上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干出來的,很少有重組、突變、“大躍進”出來的。重組文化是中國股票市場的一大特點。“重組”出來的財務指標,往往是不連續的,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誤導性。

  在不成熟的、只有十多年的中國股票市場,根據觀察,真正“烏雞變鳳凰”的比例更低,不會超過5%。絕大部分“烏雞變鳳凰”的故事,事后看都是一場鬧劇:很多烏雞暫時打扮成鳳凰,但卸了裝,還是烏雞;有些還沒卸裝的烏雞,站在鳳凰的架子上,到現在還沒有下來,它們不是不想下來,而是實在下不來,但隨著歲月推移,“雞老珠黃”,最終要完成高臺跳水。真正修成正果的鳳凰,到現在可能用十個指頭就可以數出來。烏雞變不成鳳凰,但把烏雞打扮成鳳凰的人卻賺了錢,相信烏雞是鳳凰的人卻成了真正被煲湯的“烏雞”。

  可惜的是,現在的中國股票市場上,這種“皇帝的新裝”童話總是在不斷上演。烏雞,寄托了太多人發財的夢想。

  “老老實實做人”,是中國人的古訓。但到了股票市場,很多人卻都成了十足的投機分子。一些憑常識就能發覺的很多財務造假現象,很多人卻愿意去相信,這為造假者不斷編故事、造數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是

證券市場發展的基石,百年老店的華爾街都因為幾個會計丑聞而變得晃晃悠悠。穩定和發展,固然都很重要,但要對證券市場的“財務造假”形成巨大震懾力,就必須要行霹靂手段,方能顯菩薩心腸了。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