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鵬
目前的造林公司除了堅持使用許諾高回報、低風險(如保險公司承保)、向離退休干部推銷、租用高檔寫字樓等原有手段開展工作之外。又出現了兩個新特點,其一,借用“名人”提升公司形象和信譽度;其二,通過網絡,以招聘為名開展銷售工作
“最初說3個月可以辦林權證,后來改成半年,最后又改成一年,但現在一年多過去了,連林權證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北京的退休老人劉天明,談起自己購買合作造林林地的經歷,氣憤而無奈。
退休之后賦閑在家的劉天明,并不習慣無所事事的生活,而是希望能夠繼續做點事。2005年初,他被北京某造林公司的招聘廣告吸引,應聘了該公司的“商務代表”。但隨后,不僅發揮余熱的想法沒有實現,反而大半積蓄被造林公司深深套牢——以每畝6000元的價格,購買了30畝林地,一年多之后,公司許諾3個月就能辦理的林權證仍舊蹤影全無。
事實上,劉天明的遭遇絕非個案。
近兩年來,在合作造林(或稱托管造林)這個新興而又備受非議的行業中,類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以招聘為名變相推銷
周駿是去年畢業的一名大專生,正為遲遲找不到工作而郁悶之際,朋友向他推薦了北京一家“宣傳得很熱鬧”的木業集團的招聘機會。
在參加了一次面試和幾次“培訓”之后,周駿被這個“朝陽產業”深深打動了。
公司方面先是播放了資料片,介紹了中國林業的大背景——“由于中國現在森林資源缺乏,每年要花近200億美元從國外采購木材,因此國家推出了第六大林業工程,即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計劃2001-2015年造林2億畝,需要資金718億元。為了配合林業發展,國家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如:產權制度的調整,稅費制度的調整,原來稅高,要交稅41%,現在減到3%,明年計劃減為零。”
緊接著,又把公司的業務情況介紹了一番:“我公司引入國外成熟模式——托管造林,投資回報率很高。此項目功在當代,利在后人,是利國利民利投資者的好項目,投資10畝,僅需39800元,按照保守的估算,5年后連本帶利能達到12萬,純利80000左右,就像搖錢樹一樣。這個投資很簡單,交款后,即可得到林權證,功能與產權證一樣。林業行業現在屬于朝陽行業,因此現在投資沒什么風險,回報率很高,像以前投資原始股一樣,了解的人還不太多,要是到正陽或者夕陽時期,利潤肯定就低了……”
在培訓的最后環節,是一對一的聊天,公司人員問周駿:“這么好的項目,這么好的背景,有這么高的收益,你難道不感興趣?”
在周駿表示很感興趣,并提出想去林地看一看。公司代表非常熱情的表示:“明天就有去林地的車,我建議你去時帶上銀行卡。很多預定了號位的客戶,看完林地之后都會馬上購買,我擔心你晚了就買不到了!
周駿回家之后,向家人詳細講述了這一情況,但卻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對。周的父母雖然都是京郊農民,沒有太高文化,但卻老實本分,對這種賺快錢的方法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最激烈的反對來自周的表姐,這位在北京當律師的表姐,查閱了大量資料,耐心向周駿剖析了投資潛在的風險,但周根本聽不進去,還和表姐吵了一架。
由于周駿沒有買到林地,一份“月薪3000-5000元”的工作也化成了泡影。
“當時我真被忽悠住了,那段時間對林地著了魔,誰勸我也聽不進去,F在我很慶幸,在家人的反對下沒有買成林地!弊屩茯E大夢初醒的,是當初介紹自己去木業集團應聘的朋友的遭遇——她在投資119600元,購買了30畝林地之后,順利成為“銷售代表”,但只工作了三個月。前兩個月順利拿到了每月3000的工資,第三個月分文未得,第四個月就被公司告知“不必來公司上班,可以在家自行開展業務”。而她的林權證至今也沒有拿到手。
已具備部分傳銷特征
對于合作造林的投資人而言,每畝地數千元的投資額,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價格。但實際上,造林公司與地方政府合作,進行林業投資的成本遠低于此。
潞西市人民政府去年年底發布的一則公告顯示,該市與億霖木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開發80000畝林地合同,億霖木業集團以每畝800元人民幣的單價買斷80000畝松木、杉木類、西南樺、旱冬瓜、木荷、櫟類15年的林木所有權。
林業專家呂玉奎則估算,一畝速生林,從種下到采伐前的總成本在2000元左右。
由此可見,在合作造林公司拿地成本與銷售給投資者的價格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利潤空間。而這部分利潤,為造林公司在內部開展層層提成的“直銷”提供了可能。
一位曾在合作造林公司工作過的人士稱,造林公司往往通過所謂直銷,即向親戚朋友推銷來開展業務。一般銷售人員每10畝提成1000元,月銷售50畝以上的,每10畝提成1700元。并有機會晉升為銷售主管。
該人士還介紹說,造林公司中,每10人左右為一個銷售小組,從每個銷售人員完成的業務量中,銷售主管也都能獲得每10畝1700元的提成。
有關專家認為,這種層層提成、并以親朋好友為銷售對象的銷售模式,已經具備了傳銷的一些特征。而國家工商總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則表示:傳銷的特點是上線發展下線形成金字塔式網絡鏈條,所以這是否傳銷,還要充分調查取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北林業人士就此評論說:“大部分利潤被造林公司吃掉了,地方得到了短期效益,但從長遠來說對農林發展是不利的。因為很多造林公司并非真正造林,而僅僅是為了圈地,地方林地資源并沒有得到好的利用。在這中間真正受損的,是大批中小投資者。”
手段更隱蔽
在2004年底、2005年初,造林公司曾經歷了一輪媒體風波,但一年之后,一些曾被曝光的造林公司仍舊在開展業務,甚至越做越大,但是它們在宣傳上,也改變了套路,不再像以前那樣張揚了。
在記者的調查中發現,目前的造林公司除了堅持使用許諾高回報、低風險(如保險公司承保)、向離退休干部推銷、租用高檔寫字樓等原有手段開展工作之外。其一,借用“名人”提升公司形象和信譽度,其二,通過網絡,以招聘為名開展銷售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造林公司,將公司領導與政府高官、文體明星的合影,制成大幅照片,以此來打消投資者的疑慮。
一位造林公司員工透露給記者的一則公司內部文件則明確稱:“要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的傳播功能,增強公司的知名度,讓廣大客戶更直接、更快捷地了解企業動態,減少公司運營費用,向現代化企業過渡!痹撐募羞制定了一系列詳細的鼓勵員工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和招商信息的條款,如向員工支付稿費、作為績效考核參考因素等等。
這些在網上傳播的信息,往往張貼在一些投資、招聘、致富的論壇上,往往只留下電子信箱和QQ號碼之類,最多再加上員工個人的手機號碼,而很少留下公司的總機電話。從而具備了傳播上的指向性和隱蔽性。
劉天明老人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表示:“造林本來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但國家主管部門一定要對這些造林公司進行統一嚴格的管理,對林權證件要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按時發放,不要讓一只耗子壞了一鍋湯。”
注:為保護當事人,文中劉天明、周駿為化名。尊重采訪對象的意見,也隱去了部分造林公司的名稱。
相關報道:
警惕合作造林高回報承諾背后的投資風險
國家林業局:不贊同夸大回報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