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保之外還需什么健康險(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7日 14:30 《私人理財》雜志
可見,社會醫療保險好比城市家庭安裝的木制大門,可以提供基本的防護功能。但是對于對于“蟊賊竊匪”,單憑這一道防護,尚顯單薄。若想進一步增強個人或家庭的健康防護能力,還需再安一道鐵門——商業健康險。 目前,市場上的商業健康險主要有重大疾病險和醫療險兩大類,前者以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疾病為給付保險金條件,后者則以發生保險合同約定的醫療行為為給付條件,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呢? 重疾險 定期比終身劃算 重大疾病是健康的第一殺手,往往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社保和商業重疾險對此有如下差別:
可見,對于已有社保的人士,商業重疾險至少還有兩點價值:一是,社保為事后報銷,而重疾險一般只要確診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即可賠付,對于被保險人來說是“雪中送炭”;二,人們對優質醫療服務的需求很大程度是社保不能滿足的,而重疾保險金為被保險人選擇更好的醫療設備、醫療服務、醫療藥品從而贏得更佳的醫療結果甚至是增加存活的幾率提供了可貴的經濟基礎。所以,無論是否擁有醫保,從保障的角度,每個人都應該擁有重疾險。 按照保險期限的不同,重疾險可分為定期重疾險和終身重疾險,(有的保險公司推出的重疾險設定一個較高的保險終止年齡,如80歲,期滿后給予被保險人相當于保險金額的滿期金,實際上可視為準終身險)。終身重疾險規定無論被保險人發生合同約定的重疾還是身故,保險公司都按照保額賠付,實際上可以看作是返還型險種。而定期重疾險的保險利益一般同樣為身故和重疾,只是保險期間是特定的,如20年、30年等,一般為消費型險種。以同一保險公司的兩款產品為例,兩者差別如下: 30歲男性投保
同樣的保額、同樣的繳費年期,一個年保費3480元,一個年保費550元,無疑后者便宜的多;但前者可返還,因為人固有一死;后者在保險期間內平安無事,除了買到了安心,保費白繳了。兩者衡量,很多消費者認為還是返還型劃算。事實果真如此? 理財師認為,對于有一定經濟承受能力且圖省事的人士來說,可以選擇終身重疾險。但是,如果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選擇消費型定期重疾險,在得到同等水平的保障的同時,無疑可以節約不少的費用,在投資渠道越來越多元的今天,把這部分解放出來的財務用來投資,完全可以獲得更好的綜合收益。 拿上面兩款重疾險來說,假如A、B兩人均為30歲男性,都投保10萬保額,20年繳費,A選擇終身型,年繳3480元;B同樣每年拿出3480元預算,只不過B選擇定期型,保障期間20年,則年繳550元,然后B將余額即每年2930元建立一個專門賬戶并用來投資獲益,也就是說,A、B二人在20年的時間內都享有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額為10萬的重疾保障,但B另外還有一個不斷增值的專門賬戶;20年后,A可繼續享受額度不變的重疾保障,直至終身;而B的重疾保障期滿,保險公司對其承擔的保險責任結束。但其專門賬戶不斷增值,假定年收益率為7%,則20年后,資金累計為10.778萬;并可繼續投資獲益,作為自己的重疾保障專用金,顯然B獲得的保障水平一直比A高,而且,投資收益率越高,B的比較優勢越明顯。 那么,如果,年收益率達不7%呢,情況如何呢?假如,B的專門投資賬戶年收益率為3%,那么,在20年的時間里,A的重疾保障是10萬,B的重疾保障是10萬+投資賬戶累積額,B>A;20年后,A的重疾保障仍然是10萬,B的重疾保障則只剩下投資賬戶額度,計算為7.873萬,則A>B;但B的專門賬戶可以繼續投資增值,假定投資收益仍然為3%,且B不增加額外投入,則9年后,B的專門投資賬戶開始超過10萬,即B>A。所以,對于精打細算的人士來說,選擇B方案總體更勝一籌,特別是在投資渠道日趨多元的今天,在20年的時間里,平均每年獲得7%的收益并非難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