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www.stcn.com)09月05日訊
近日,風險管理與保險領域著名專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財苑)、博導孫祁祥教授接受證券時報網專訪,就賞月險熱賣、泛鑫保險高管攜巨款外逃被抓回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評論。
“賞月險”傷害保險業聲譽 不利行業發展
賞月險——中秋看不到月亮,就賠你錢,而且賠率大致是1賠2!某保險公司的新險種讓人耳目一新。此前該公司在淘寶旗艦店的銷量排行顯示,該險種成為熱捧對象,遠超其他普通險種。
孫教授說:“賞月險給人的印象就像是一場賭博:投保人與保險公司博天氣——天氣不好,看不到月亮,投保人獲得雙倍回報;天氣好,保險公司則將保險費用納入囊中。這樣一種做法將會加深人們原本可能有的‘保險是賭博’的錯誤認識,傷害保險行業的聲譽,對保險業發展不利。保險公司搞創新一定要尋著正確的思路,各種創新產品、創新手段的出現一定要給保險業增分,而不是減分,更不是負分。”
孫教授進一步解釋說,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就將保險比做一種賭博。如果不做仔細分析,保險與賭博在很多情況下似乎具有相似性。例如,在這兩種場合,貨幣都要在基于某種事件發生的基礎上換手。但盡管保險和賭博在交易上具有相似點,但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本質差異的。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其一,在賭博的場合,損失的風險是由交易本身創造出來的。如果你不去參賭,你就不會面臨損失100元、或者1000元,甚至傾家蕩產的風險;而在保險的場合,你必然面對各種各樣的,可能給你的人身、財產造成損失的風險,因為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換句話說,沒有交易,風險照樣存在。其二,賭博所面臨的是投機風險;而保險所面臨的是純粹風險。也就是說,在賭博的場合,交易者有可能損失,但也可能獲利。而在保險的場合,投保人或者損失,或者無損失,他不會從保險中獲利。從這兩點來看,我們可以說,賭博是一種為參加者創造風險的活動,而相反,保險是一種將現存的風險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的工具。
孫教授表示,如果大家把保險當成一種賭博工具,而不是即存風險的一種重要轉移方式,那就曲解了保險的本質,這將大大降低保險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降低保險制度在整個國民經濟乃至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泛鑫事件給保險監管敲一記警鐘
上海最大保險中介機構泛鑫保險代理公司美女老總陳怡攜巨款外逃,最近又被抓回。案件顯示,公司業務屢屢違法,管理層一直心存僥幸,最后見無力回天后就一走了之,導致眾多投保人、投資者遭受巨大損失。
孫教授表示,對于像泛鑫公司這樣的事件來說,風險監控不可能在投保人、投資人個體,只能是在監管部門。因此,這一事件給保險行業監管敲了一個警鐘——如何控制保險公司、經紀代理公司的風險,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
“消費者個體基本上是不可能預見到這類風險的。泛鑫建立了一支看起來素質很高的營銷團隊,在上海幾年的時間里就做到了行業前列,作為個體的投保人來說,他怎么可能知道哪些公司有什么樣的問題”孫教授說。
孫教授表示,一定要給消費者一個交代,要明確消費者的損失由誰來承擔;對未來怎樣監控類似風險,比如,對經紀公司風險保證金、保費資金的監管,都要有切實可行的辦法。
【人物簡介:孫祁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保險學會副會長,全國保險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在保險領域著述頗豐。】
(證券時報網快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