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江
近期信托界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中信信托發行了一款信托計劃,募資7億元。其投向竟然是天弘基金子公司發行的一款資產管理計劃。信托公司在國內投融資市場苦心經營多年,鮮有為基金子公司項目專門募資的案例。尤其是中信信托為國內最大的信托公司,竟然將客戶資金“委身下嫁”名不見經傳的天弘子公司。
“如果僅僅是看好天弘子公司的項目,中信信托肯定不會這樣操作。再者中信信托自身也不可能缺乏優質項目,更不會去充當基金子公司的資金池。”4月23日,北京某基金子公司高管接受采訪時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了解,這一看似奇特的“信基合作”背后,或許暗藏一個規模龐大的非標投資資金流轉鏈條。而在這一鏈條邏輯背后,來自公募基金、保險、信托和基金子公司的金融牌照聯動,呈現出一副繁冗復雜的金融構建。而這背后,隱約看到阿里的影子。
中信下嫁背后神秘金主浮水
中信信托發行的這款產品叫“鼎譽一號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下稱:鼎譽一號)按照鼎譽一號的推介材料簡介,從設計結構來看,該產品不分層、不分級,分期募集,總金額不超過70,000萬元。四月下半個月,推介發行A1期信托受益權,擬募集資金不低于10,000萬元。A2、A3期信托受益權將在A1期募集成功后6個月內募集,且與A1期募集資金之和不超過70,000萬元。
在投向天弘子公司發起設立的“天弘天方鼎譽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資管份額之后,天弘子公司其項目儲備庫中挑選優質種子項目進行投資,交易對手擬選取具有良好企業信譽、經營管理狀況良好的公司,首選具有國資背景的企業,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商企業融資、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等。
由于具體的投資項目,這是一款典型的通道業務產品,同時也是一款資金池產品。由中信信托出面,最終的項目投資由天弘子公司操刀。
“兩者的角色明顯的出現了‘倒掛’,按照行業的慣例,信托在項目上有優勢,出于各種需求,往往由基金子公司出面成立資金池產品,在最終對接信托的集合資金計劃或單一資金計劃。”4月24日,北京某信托公司研究人士受訪時指出。
根據本報記者掌握的資料,相比而言,中信信托為國內最大的信托公司,資產規模超過7000億元,在投融資市場擁有完善的項目遴選和投資機制;天弘基金子公司成立僅1年時間,盡管管理規模已經爆發式增長至800億元,但無論是規模和項目管理能力及經驗,都與中信信托尚難站上同一梯隊,更遑論由中信信托募集,為天弘基金子公司充當資金通道。
同一天,21世紀經濟報道聯系中信信托官方人士,該公司婉拒了透露這款產品的相關投資細節。
“這樣操作并不違規,基金子公司產品和信托產品互投均沒有問題。”北京某銀行系基金子公司總經理接受采訪時表示。對于這款產品這樣設置的目的,由于未曾從事同類型的業務,該人士表示并不了解這一模式。
另外,從約定收益來看,這款為期24個月的產品,為100萬-200萬元的投資人提供的收益為9.0%,相比其他資金池產品,投資期限較長,約定收益也處于較高水平。這也意味著,天弘子公司可能此前已經完成項目遴選工作,投資期限和投資收益已經明晰。
“肯定是出于投資人資質的考慮,天弘子公司不得不選擇一家信托公司作為業務通道,要不這樣設置根本沒有必要。”北京一位信托行業投資經理受訪時指出。
這位投資經理說的投資人指的是保險資金,在投向非標資產的過程中,保監會明確制定了所投資產管理類公司的資質,基金子公司并不在此列。
“可能是這樣,我沒有具體參與這款產品,太具體的情況并不知情。”4月24日,或許因為事情比較敏感,中信信托內部一位信托經理對此的表態,顯得頗為含糊不清。
阿里做局?2.7萬億險資非標猜想
保險資金假借投資信托最終投資基金子公司產品,這種猜測背后數萬億元的“生意經”浮出水面。
根據保監會目前的監管規定,保險公司投資理財產品、信貸資產支持證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和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于該保險公司上季度末總資產的30%。
按照保監會剛剛公布的一季度末保險行業總規模約8.9萬億元計算,其可投資這一領域的資金總規模達到2.7萬億元。近年來非標投資領域收益率一直處于高位,相比證券類投資優勢明顯,保險資金投資這一市場也變得十分熱忱。
與此同時,保監會對于保險公司投向的主體資質要求則十分嚴苛。就在4月23日,保監會發布的《關于保險資金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再次明確作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的門檻,為“上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產不低于30億元人民幣”。
也正是基于這種態度,險資投向基金子公司,在政策上并未有實質性的開閘。
“如果是通過這種設置,吸引險資介入基金子公司項目的投資,邏輯上從而也說得通。”上述信托行業投資經理指出。
按照保監會的上述規定,可以接受險資投資的信托公司大約只有16家左右,中信信托作為資金通道,出現在上述“信基合作”合作方中也顯得不足為奇。
險資為何會選擇天弘子公司,這背后則可能浮現出一條復雜的資金流轉鏈條。
此前,根據阿里金融內部人士透露,基于“余額寶[微博]”形成的超過5000億規模資金池,該公司已經完成儲蓄端的搭建;在放貸端口的搭建中,該公司選擇通過萬能險產品作為通道,吸引余額寶用戶將資金轉移至相關的萬能險產品,然后再通過非標投資完成“放貸環節”。
“萬能險的投資門檻只有1000元,與余額寶的投資者相對契合,可以完成余額寶資金向險資的流轉。其后險資在通過認購相關的信托資管計劃,介入非標投資領域。”此前的2月中旬,阿里巴巴[微博]在吸引投資人投資天安人壽和珠江人壽兩款產品期間,一位業內人士推測阿里的用意。由于約定收益較高,上述兩款產品上演了3分鐘售罄的奇跡。
只是后來,資金進入天安人壽和珠江人壽之后,盡管有相關人士透露,資金由阿里金融操刀投向相關項目,不過其投資路徑一直是個懸疑。
在上述鏈條上,如果補入中信信托和天弘子公司兩個環節,這一邏輯鏈條也變得清晰。
如果這一邏輯落地,相關的投資資金可以實現從貨幣型公募基金-萬能險-信托-基金子公司-非標債權項目等長達多個環節的過渡,一種復雜繁冗的資金流轉鏈條也就搭建完成。
由于阿里巴巴此前已經入主天弘基金,天弘子公司為阿里巴巴旗下金融牌照,通過這一系列的金融工具應用,資金也順利回流至阿里體系之內,后續的投資可以變得名正而言順。
混業之混,鏈條之長
相比而言,在目前市場上的各類金融牌照之中,公募基金牌照的放開趨勢最為明朗,其具備的基金子公司業務牌照,使得公募牌照功能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大放異彩。
比如以上述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基金子公司總經理為例,其所在的公司在過去一年時間規模已經達到2000億元,這一成長速度足以令資管行業瞠目。
也是在這一背景下,平安、國壽等險資已經拿到公募基金牌照,此外,泰康也在籌備公募基金業務開閘。在崇尚金控和全牌照經營的內地市場,在股權上險資與基金有關聯的案例則不勝枚舉。
混業背景下,隨著不少金融機構開始試水相關業務,并開始嫻熟的利用各種金融牌照聯動,類似上述資金的流轉案例可能也會日益增多。相比單純的介入信托投資,險資選擇旗下控股的子公司,或者關聯公司的子公司介入非標投資,顯然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除了上述邏輯之外,北京另外一家大型信托公司信托經理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提出另一種可能。
“中信信托市場號召力大,有中信信托出面成立相關集合信托計劃之后,資金過道天弘子公司,最終用于接盤自己的到期項目。”該信托經理指出。通過這一設置,信托公司避免了出面“借新還舊”可能引起的市場之一。
上述信托經理同時指出,中信信托委身變成一家基金子公司的“業務通道”,或者合作方足夠有實力,或者有自身的投資訴求。
“也有這種可能,不過作為國內最大的信托公司,只需要成立一款普通的資金池產品即可,無需引入其他機構。再者,天弘子公司也不會情愿出面幫助中信信托接盤。”上海另一家合資基金子公司高管認為。
連日來,本報記者與多位信托業及基金子公司從業人員溝通,多數認為中信信托為險資做通道的可能性較大。在三方關系中,中信信托為國內最大的信托公司,阿里巴巴為國內龍頭電商,天弘子公司為阿里巴巴旗下投資平臺。在互聯網金融風越刮越勁的背景下,中信信托無疑也有與阿里巴巴合作的沖動。
撇開中間環節的各種金融牌照,最終對接項目方的資金,可能為以千元門檻介入的保險客戶。
不過上述信托行業投資經理認為,由于各個環節均是監管批復的牌照,險資在投資上比例要求也較為嚴苛,與目前監管層嚴打的非法聚攏資金投資信托顯然有質的不同。
在另一個維度,融資鏈條被延長之后,各個環節的金融機構在獲得通道收益之后,是否增加了國內實體經濟融資的成本?這是一個更宏大的議題。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