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期貨高管大換血 市場預期11月股指期貨上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8日 14:06 華夏時報
市場人士預測的11月推出股指期貨很有可能成為現實。臨近期指上市,期貨公司高管會出現一個流動高潮。許多期貨公司高管都紛紛跳槽到了新的券商部門或者其他的金融領域。期貨公司頻繁跳槽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 本報記者 馬超彥 實習記者 沈鴻雁 北京報道 在北京某期貨公司的總經理辦公室里,張先生眉頭深鎖著。他手夾一支香煙,慢慢吞吐著一個個的煙圈。 8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中國期貨保證金監控中心公司達成一致愿望,簽署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跨市場監管協作系列協議,籌備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市場人士預測的11月推出股指期貨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臨近期指上市,期貨公司高管會出現一個流動高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貨研究專家預測。 去,還是留?作為某大型期貨公司的總經理,接連收到了多個獵頭公司和券商的任職邀請,張的煩惱正是緣于不知該如何選擇。 股指期貨推出在即,張經理必須快刀斬亂麻,盡快作出決定。 事實上,在股指期貨推出前夕,許多像張經理一樣的期貨公司高管都紛紛跳槽到了新的券商部門或者其他的金融領域。 期貨公司頻繁跳槽引起了市場的極大關注。 整合助推人事地震 期貨公司人才流動比較頻繁。“所有期貨公司的員工都在流動。”某期貨公司農產品分析師感覺到身邊的同事正在不斷地“舊貌換新顏”,其中包括了高層和普通員工。 中國證監會網站近日發布的“第一批通過2006年度年檢的期貨經營機構及其高級管理人員名單”顯示:約有57個期貨公司高管人員任職資格失效。其中涉及的期貨公司數量達到了47家,預示著全國將近四分之一的期貨公司高管職位發生變化。 而股指期貨機遇空前,可以預見,期貨行業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會重新洗牌,優勝劣汰。一位券商人士甚至告訴記者,“建立新期貨公司政策開閘不是空穴來風”。 “期貨行業是要靠一批訓練有素的職業經理人去支撐。”國內訓練有素的期貨人才實際上僅7000人左右。在整合面前,期貨行業高級職業經理人才稀缺因此越發嚴重,必然引起這種明顯的流動。”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教授對《華夏時報》記者這樣表示。 但是,上述券商人士認為,人才流動是期貨行業在新一輪的調整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 在新一輪的重組過程中,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必然會選擇優秀的公司。事實上,在期貨公司掀起股權變更浪潮之前,人才已經開始流動。 而在期貨行業即將迎來春天之際,上述期貨行業專家堅信,“股指期貨的推出無疑是其發展的強力助推器”。 有一個光明的發展前景,熱愛期貨的張經理更加舍不得離開期貨公司。 張經理坦承,“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利益考慮,只不過在股指刺激下期貨公司洗牌的過程中,這種考慮積少成多,造成了一次小小的人事地震而已”。 波及多數公司發展 而中小期貨公司可能是這次“地震”的重災區。 每家公司在硬件上的差別微乎其微,而構成實質差異的是人才,是通過人才而形成公司的競爭力。 高管的頻繁離去,會不會加速中小期貨公司走向沒落?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太可能”。 “好的券商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能夠提供良好的薪酬、發展平臺,確實會吸引優秀人才的加盟。但他們也不是無限制地擴張,有人才走,對某些期貨公司肯定會有影響,尤其是對小型的期貨公司,但人才絕不會一起走,流動到最后一定會達到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國泰君安分析師彭艷說。 這場“人事地震”絕不會波及大多數期貨公司的發展。 每當行業有變化時,人才都會有流動。十幾年前,期貨行業最紅火的時候,從事期貨行業的人達到過十萬大軍;但行業萎縮之后,紛紛投奔券商。 上述券商人士也向記者證實,證券行業不少人才來自期貨行業。此輪高管離去沒必要引起“震動”。 張先生也比較反感外界對他們更換崗位的過度敏感,因為他的去留對原來的公司不會“形成影響”。 同時,期貨公司也在大規模招募人才。“這是一種正常現象。”一位期貨行業專家這樣解釋說。 “人員的變動對于機構的整合也有促進和帶動作用,但其影響力的大小則要因公司而異。”上述期貨行業專家回答本報記者。 “期貨公司高管跳槽新東家,肯定會帶去一些客戶資源,帶去風險監控經驗和防范機制。”一位堅定留守期貨公司的高管對記者表示,“但是,對于券商來說,在一定時期內,如果想僅僅通過挖掘一些期貨公司有經驗的高管來做到與期貨公司一樣的風險防范水平,這并非易事。”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