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全球銅過剩24萬噸 專家稱不影響銅價談判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4日 14:53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王鳳君 過去的幾個月,全球銅業一直處在過剩的恐慌之中。 國際銅業研究(ICSG)公布最新的研究報告稱,今年全球約有24萬噸銅過剩。 消息一出,國際銅價應聲下跌,最低達6000元/噸,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經過近一個多月的整理再次出現走緩跡象,截至7月13日上午,LME各類期銅價格基本停在7800元/噸之上。 自年初以來,隨著國內銅價與國際銅價比值的逐步走高,精銅進口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遠期銅盈利空間大幅上升。受此影響,1月份中國精銅進口同比增長86.3%,達到了13.1851萬噸,創下了近兩年來的新高;1月至4月,中國銅相關產品進口總量也較2006年同期增長130.6%,達到746155噸。國際精銅庫存向中國回流的趨勢也已初步顯現。 但是中國大幅進口銅,也對國內第二季度的精銅消費能力形成考驗。 盡管中國銅進口繼續大幅增長,但是同時中國銅產量和庫存量也大幅增加,不由得引起市場對中國銅消費能力的憂慮。中國海關公布,中國4、5月份銅進口量連續下降,5月份進口銅148929噸,比4月份再降38%。 有專家稱,中國是國際銅市的大買家,對中國未來需求趨弱的預示使LME期銅對未來的上升空間和力度缺乏推動信心。最終導致5月LME價格下跌。由于對中國市場缺乏信心,分析師們認為,今后銅價走勢仍不會樂觀。 實達期貨分析師王曉丹認為,國內自有產量較去年增加6萬噸,進口較去年增加48萬噸,去年國儲拋銅以20萬噸計,交易所庫存自2007年初至今增加了5.5萬噸,也就是相對于去年國內的供應過剩為28.5萬噸。 而消費方面,以去年表觀消費量30萬噸為基數,并按年增長率為6%計算,今年的月消費量應該為32萬噸。那么國內前四個月的供給過剩量應該為20萬。“這個數據表明國內的現貨壓力非常之大。” 另外,關于中國即將進一步調低銅材出口退稅率的消息也引起市場關注。有報道稱,國家為制止銅冶煉行業的盲目投資和對銅精礦進口的過度依賴,堅決抑制銅鋁產品的出口力度,銅材出口退稅率將進一步調低。就政策的影響,分析師表示,雖然中國銅材出口量并不算大,但出口退稅率下調多多少少會給市場心理形成打壓,前期獲利多頭開始加速兌現利潤,拋盤集中出現,銅價必然出現急跌。 此外,進入7月,就是傳統的消費淡季,在此期間除非有強勁基本面的配合抬高價格,不然7月銅價將弱勢橫盤整理。 另外,中國與世界各國巨頭的銅談判已拉開序幕,業內很多人士認為全球銅過剩可能會使談判價格降低。但是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銅部主任尚福山表示,銅過剩影響的主要是國內銅冶煉企業和銅生產企業,而銅談判價格,主要跟加工費有關,與銅總量關系不大,所以影響有限。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