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推出股指期貨增強維護金融安全能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08:4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銀河期貨蔣東義 十年前的1997年,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年度。既是香港百年殖民地主權收回之時,又經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金融危機,整個東亞的國家經濟發展嚴重倒退,多年的財富積累遭到洗劫。在吸取的諸多歷史沉痛經驗教訓之中,如何維護金融安全是重中之中。 金融衍生品的發展,一直都伴隨著是否加大金融風險的爭議。特別是在反思亞洲金融危機時,金融衍生品往往被視為國際金融大鱷沖擊各國或地區貨幣和資本市場的主要手段。于是有些觀點擔心中國資本市場處于半開放階段,推出股指期貨危險很大。我們認為這種看似保護國內資本市場的觀點,實際上反而會限制我們金融力量的發展壯大,長期來看有損于我國的金融安全。 首先,股指期貨不是亞洲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甚至也不是直接誘因。關于亞洲金融危機的大量研究表明,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國經濟發展結構的失衡,直接誘因就是流動性過剩導致債務膨脹,而資金提供方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再突然收縮銀根,導致資金迅速回抽,經濟突然大失血而導致危機產生。 其次,從股指期貨發展的歷史來看,股指期貨是股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管理股市風險的有力工具。股指期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迅速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金融產品之一,已經說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國股改后股市總市值占GDP已經高達90%以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并且仍在加速增長。股指期貨推出的條件已經成熟。 第三、股指期貨也可用來對付金融大鱷的手段。亞洲金融危機中,不同國家和地區采用了不同手段,泰國、印尼這些國家不得不舉手投降,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簽定城下之盟,被迫接受IMF大量有損國家主權利益的貸款條件,此為最次的結果。而馬來西亞則要強硬許多,頂住國際壓力,干脆關起門來,實際資本管制,不求人輸血,自己來止血,此為中策。最成功的當屬香港。香港政府主動入市反擊外資金融大鱷,利用外匯、利率、股票、期貨等金融工具,全面對抗國際炒家,不僅成功維護了香港金融穩定,而且使得國際炒家認虧出場,加強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保證了香港回歸后的繁榮發展,這才是上策。香港之所以能在危機中擊退強敵,除了經濟基礎堅實外(馬來西亞當時經濟也比較健康),主要在于香港金融行業發達,香港金融管理機構經驗豐富。因此,對待金融衍生品,把頭埋在沙里回避的鴕鳥政策只是自欺欺人,只有加快在實踐中成長壯大才是硬道理。 第四、隨著我國開放過程的加快,股指期貨的推出宜早不宜遲。剛剛加入WTO之時,也有許多人擔心我們的經濟會受到強大沖擊,但事實表明,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各行各業得到高速發展,國際競爭力反而得到極大增強。中國注定要走的開放強國之路中,開放促進改革創新,改革創新加強開放的競爭能力,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受益相互發展的過程。不設防的開放是危險的,閉門造車更不會有好結果。我國資本市場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QFII、QDII都是一個過度的制度,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國內的投資者可以充分學習境外投資者理念經驗和運作模式,先QFII再QDII,也體現了境內機構投資者經過磨練后,進一步到國際市場上與境外投資者同臺競技的合理安排。 同樣,在金融衍生品方面,我們國內幾乎是空白,這個過程不是太快,而是大大落后了。 2005年11月人民幣匯率開始漸進改革,今年銀行業已經對外資開放,外資銀行可以經營人民幣存貸業務,我們相信,資本項目下的開放已經不是很遠的事情。 國內股票投資機構已經可以通過QDII參與國際股市投資,但國內機構缺少金融衍生品投資和管理的經驗,尚無法與境外投資者在股指期貨上一決高下。加快推出股指期貨,讓國內的機構盡快學習和掌握金融衍生品的投資管理,正是在我國資本市場沒有完全開放時要加緊的練兵過程。有人擔心目前我國沒有資本市場沒有開放推出股指期貨有風險,難道要等資本市場完全開放才讓國內毫無經驗的投資者與外國資本市場玩家同臺競技嗎?因此,維護國家金融安全,不是靠閉關鎖國的保護,而是要讓內資金融機構在實踐中發展壯大起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