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普遍認為,新規下保本混合型基金或做絕對收益的基金會比較受益。
理財周報見習記者 李潔雪 記者 章銀海/深圳、上海報道
IPO開閘在即,機構內部暗流涌動。
盡管監管層對“打新基金”的字眼相當排斥,但A股市場近來持續的低迷,使得打新相對確定性的收益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機構追逐的對象。為吸引客戶投資,一些機構甚至涉險推介專注打新產品。
理財周報記者進行了大量的采訪,為您呈現“打新”風向。
公募打新熱情高漲,私募分羹欲望強烈
根據新規,網下申購中不少于40%的份額,將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配售。如此一來,公募基金被扶上打新的頭把交椅。因此,盡管多數基金公司口頭上表示“沒有為打新做特別的準備”,但言語中還是流露出對打新的熱情。
在上一輪打新中大獲豐收的興全基金就表示,“我們沒有刻意地為打新做準備,就是進行正常的投研,上一輪打新我們也是這個邏輯。我們認為這么大量的新股中,肯定還是有一些好票值得去投資的。”
上一輪打新中,興全獲配總金額為6.36億,在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一;從打中新股的數量來看,興全共打中27只新股,位列第二,僅次于國泰基金[微博],其以28只新股的成績排在第一位。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也透露,“我們對新股一直都保持一定的關注度,因為企業在上市融資后,有助于加強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個別企業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值得投資的標的。”
與上一輪打新規則有所不同,IPO新規調整為網下投資者報價將以機構為單位來報價,且只能有一個報價。
對此,上一輪打新中斬獲8只新股的國聯安表示,“這可能會導致:首先,參與新股申購基金產品數量較多的基金公司,如報價準確,其旗下單個產品拿到的新股數量將會較少;反之亦然。第二,報價檔位由過去的3檔降低至1檔,會使中簽難度增加。”
興全基金則認為,“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說,定價要求的嚴格能夠較好地遏制過度地投機,或者遏制網下定價這個環節可能出現的惡意炒作。”
除了公募,私募方面也表現出了對新股的極大興趣。
一位私募公司董事長向記者透露,“私募基本上只要有閑余資金都會去打一打,大家的積極性都還是挺高的。如果參與打新,肯定是為了短期的效益,打一陣就會拋出去。”
不過,也有少數“不為所動”的投資者。
深圳銘遠王志忠就表示,“我們上一輪就沒有參加打新,新一輪也不打算打。一方面這不符合我們公司長期投資的原則。新股大部分都不透明,可查的公開記錄很少,而且上市前一般財務上都進行過粉飾,背后隱藏著一定的風險;另一方面,既然大家都知道打到新股就能掙錢,大家都去打,其實獲得的收益是很低的。”
盡管個人興趣不大,但王志忠表示,“有熱情的人一定是大大超過像我們這樣的人。他們這么做其實也很好,既然有那種大家覺得很容易賺的錢,那為什么不做呢?”
券商資管表現不一,國泰君安積極備戰
除了基金外,券商資管也是新股發行申購的重要參與者。
據理財周報記者統計,在2014年年初第一批48家新股發行時,有近二十家券商的資管產品參與其中,包括東方紅新睿5號、中信理財2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光大陽光集結號收益型二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
不過,新股發行改革的加強,讓券商資管“打新”難度逐漸加大。
“不僅政策上不允許券商資管推出專門打新的產品,而且現在網下配售優先向公募、社保基金,機構只有一個報價,券商資管中簽率大大降低。”滬上一家券商資管內部人士抱怨說。
據記者了解到,在上一輪新股發行時,有一款專門用于打新的資管產品“興業鑫享首發1號、2號”。但在1月底證監會[微博]加強現場調查的情況下,將該款產品更名為“興業鑫享1號、2號”,并對產品資產配置比例進行了一定修改。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券商資管不能參與打新了。“只要資管產品投資范圍內允許申購新股,還是可以用來打新的。”上述資管公司人士直言,但只能在產品允許比例范圍內。
對于即將開始的第二輪新股發行,由于新股發行政策的變化,券商資管態度顯得并不一致。
“沒有可以關注打新,暫時不考慮。”滬上一家中小型券商資管研究總監表示說,“除了中簽概率低外,以前可以借著打新噱頭,發產品申請打新資格,但是現在要有資產,做大產品可能實現不了收益。”
“我們現在很謹慎。證監會管得嚴,政策指導、新股發行最終方向尚不明確,大家都看不清打新前景如何。”滬上一家風格偏保守的券商資管人士坦言,目前還處于觀望,但是基本的工作如網下投資者備案、新股研究等還是在進行。
而國泰君安等大型券商依舊保持著對打新的熱情。國泰君安得益二號在第一季度資產管理報告中提到,將繼續關注新股規則完善后的網下投資機會,積極參與新股投資。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國泰君安在第一輪打新結束后推出了國泰君安君享新利一號,主要針對第二輪打新,且該產品新股占凈值比很高。
混合型基金成打新主力,機構私下推“打新”產品
業內普遍認為,新規下保本混合型基金或做絕對收益的基金會比較受益。
理財周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5月29日,今年3月以來共有120只新基金上線,發行數量合計459.81億份。混合型基金充當了發行市場的絕對主力,共計發行42只,其中靈活配置型基金共25只。
與推出適合于打新的新基金產品來進行打新這種比較委婉的方式相比,部分機構暗中的做法則顯得意圖過于“赤裸裸”。
記者掌握的一份博時對客戶的內部資料宣傳道,“【重點推薦】IPO在政策調整后即將開閘,個人客戶如何參與網下配售?‘博時靈活配置三號’專注打新產品火熱發行,上限1億,須提前預約。100萬起點,免參與退出費,費用成本全市場最低。三個月開放一次,6月6日截止。”
對此,博時基金[微博]方面回應稱,“博時靈活配置三號”一切都是嚴格按照規定運行的,不存在特意宣傳打新的情況。
而記者暗中調查發現,一些券商確實存在私下向客戶推介打新產品的情況。
理財周報記者私下以客戶身份從中信證券營業部了解到,目前中信證券旗下確實有一個規模為2億的打新項目,其中4000萬將向個人或機構募集。該產品的營銷人員介紹,這個產品對接的匯添富的一只基金,1年可續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