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我分享”有獎征文優秀文章正在評選中 為該文章投票】
編者注:新浪財經舉辦“#我投我分享#”互聯網金融有獎征文活動正在進行,匯聚各位“小財主”們在互聯網投資理財的體驗故事,為大家搭建互聯網金融資訊和經驗分享的平臺,聰明您的投資,便利您的理財。[活動詳情][投稿郵箱:ifundv5@sina.com]
作者:中國農業銀行湖北省襄陽分行公司業務部 周明貴
互聯網時代的銀行經營轉型思考
互聯網金融來了,來得轟動但并不意外,因為這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產物。正如電子商務創造了新的購物方式和商業銷售模式一樣,互聯網金融將對以網點覆蓋和勞動密集為生產方式的銀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引發和推動銀行業經營方式的轉變。因此,本文擬就互聯網時代的銀行經營轉型問題,略談淺見,以期商榷。
一、互聯網金融的基本特征
筆者認為,所謂互聯網金融就是金融產品通過互聯網銷售、金融業務通過互聯網辦理、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是互聯網技術在金融業務經營中的運用,是金融行為的互聯網化。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前提條件是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所以,又可直接理解為互聯網上的金融。其特征:
一是實時化。
銀行提供金融服務和客戶取得金融服務的途徑,都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并且不受地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銀行隨時隨地都能提供金融服務,客戶隨時隨地都能取得金融服務。
二是自助化。
互聯網的交互性決定了互聯網金融提供者要將金融功能及職能產品化,銀行的角色要轉換為金融服務商,無論是存款、貸款、購買理財產品,還是支付結算等,都如電商購物一樣,搭建金融消費的自助平臺,讓客戶自主選擇,自助完成。
三是一站化。
互聯網是實時的,也是開放的,結合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部門、各行業間的各類數據都會互聯共享,用戶獲取金融服務或發生金融行為時的身份鑒別、信用判斷等,都將在互聯網上完成,輕點鼠標、一鍵搞定的一站式服務,將是互聯網金融的基本要求。
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
縱觀互聯網的發展,總是以“改變”的姿態被人們所認知、接納,而后融入甚至追趕。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互聯網通過對方式、方法和模式的創新,改變了人們的習慣和傳統,提供了更為便利快捷的服務。互聯網金融也是如此。
隨著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傳統的金融服務方式和經營模式將會被改變,并催生出新的金融業態、新的市場環境、新的經營架構、新的經營方式。
(一)催生新的金融業態。
我們知道,以淘寶、天貓[微博]、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網絡購物創造了新的商業業態,這是互聯網技術在商業銷售領域的成功運用。那么,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運用,其實也是金融服務技術和手段的創新。
通過網絡把營業網點搬到互聯網上,開設“網上營業廳”,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金融業態——“線上金融”。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微博]集團與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額寶[微博],就是在互聯網上融資、銷售金融產品的成功典范,拉開了中國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大幕。
2013年11月1日,首批17家基金公司在淘寶網[微博]開店銷售基金,再一次證明了互聯網在金融領域應用的時代需求和可行性,其意義非凡。不僅改變了金融機構與客戶必須上門面對面發生金融行為的傳統,而且實證了互聯網金融的時代已經到來。
(二)催生新的市場環境。
互聯網除了方便快捷之外,還有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信息公開化。
這使得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下,必須明碼標價,詳盡條件,以供客戶選擇,金融服務同質化更加明顯,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將更加公開、透明、充分。
客戶的不可見性,增加了市場競爭的隱蔽性;互聯網的便利、快捷性,增加了市場競爭的時效性;客戶金融消費行為的自主性,對金融服務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時,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和深化以及民營金融牌照的發放,以支付寶[微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阿里貸、余額寶、人人貸為代表的網絡融資等非金融系互聯網金融還將加速成長,銀行業金融機構“脫媒化”、“去中介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
當然,銀行業的互聯網金融也會快速發展起來,最終形成一個全新的非金融系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系互聯網金融并存的市場格局。
(三)催生新的經營架構。
由于互聯網突破了時空局限,覆蓋范圍不再受地緣和人緣的限制,互聯網金融將促使金融機構在金融服務渠道、金融服務方式、金融產品銷售以及金融服務對象等方面全面互聯網化,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依靠物理營業網點覆蓋服務范圍的優勢將不復存在,這對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現今的經營架構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對營業網點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客戶會逐漸減少或不再需要上門辦理金融業務,金融機構現有的遍布于大街小巷的物理營業網點,將呈收縮趨勢并全面轉型。
二是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技術的進步和業態的創新必將帶來新的勞動組合。由于“金融網店”的誕生,使網上營業成為現實,網店營業(操作)員將成為新的工作職位,大部分一線柜員將會轉崗擔任“店小二”。
客戶經理將是金融從業員工的通稱,營銷、服務客戶的職能和角色定位,將更加清晰。甚至發展到一定階段,每一名員工都可以經審核批準開一家“金融網店”,猶如理財工作室一樣,走品牌化的發展之路。
“金融網店”不再是人海戰術,單人勞動產出率將大大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人力資源管理,也將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轉變。
三是對業務操作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國家已將加快網絡提速、促進信息消費、推進電子政務作為刺激經濟發展、配套經濟轉型的國家戰略。尤其電子政務的推進,使公民身份識別、企業年檢、權證審核等事項,實現了網上辦理,電子存檔,這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以往銀行通過人工獲取客戶相關資料后的審核鑒定、登記確權等環節,均在網上電子化操作。不僅改變了方式、減少了環節,而且提高了效率。在辦公室里組織存款、辦理貸款,座在家里辦公將是為期不遠的美景。
四是對內部經營流程提出了新要求。
現在的商業銀行大多是部門分責制,業務邊界和職能定位非常明晰,對公部門負責對公業務,對私部門負責個人業務。
但“線上金融”的“金融網店”則是“一站式”的,要求對公對私、資產負債等業務全盤通吃。傳統的層層上報、分級審批的經營鏈條,將不能滿足互聯網金融實時化、自助化、一站化的發展要求。五是對經營風險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不管是銀行系還是非銀行系,互聯網金融的基礎或者說基因仍是金融,所以金融風險依然存在。某種程度上講,由于互聯網的廣泛性、快捷性以及不可見性,其風險控制難度要比傳統金融的風險控制難度大得多。
因此,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控制要從互聯網金融誕生之初就配套發展,共生共榮。
(四)催生新的經營模式。
回望電子商務近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以淘寶為代表的網絡購物方式已悄然改變了商業銷售模式,最為典型的是小米手機[微博],以“零”工廠、“零”生產工人、“零”銷售店面,完全通過互聯網“線上”銷售模式,實現了創立三年營業收入超300億元的奇跡。
如果我們稍加留意還不難發現,一些知名品牌的服裝專賣店也已悄然撤店,走上線上銷售的經營模式。究其原因無外乎是節約了店面成本、人力成本和貨物運輸及管理成本。
“線上金融”的“金融網店”就是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互聯網經營模式,這一模式將促使銀行進一步加快各類客戶、各類業務數據的大集中,在產品研發、產品定價、營銷渠道、服務方式、業務管理、財務核算甚至制度體系等方面發生重大變化,全面植入互聯網理念,以全新的互聯網模式進行業務經營。
三、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的路徑探析
互聯網金融的特征對銀行轉型經營提出了新要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給銀行轉型經營指明了新方向。
其實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一個新生話題,嚴格地說從銀行的“網上銀行”誕生起就已經將互聯網作為了金融創新的工具,只不過創新應用的動力和發展的速度、深度、廣度、力度不足而已。
目前,在非金融系互聯網金融的“攪局”下,“逼”著銀行業往前跑,銀行被“改造”已成事實。因此,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已不是轉不轉的問題,而是怎么轉的問題了。
綜合現今互聯網的應用普及、人們金融消費習慣以及銀行業務流程等情況,筆者認為,現階段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應重點做好“四搶抓一轉變”:
(一)搶抓移動(網絡)支付業務。
移動互聯是互聯網的3.0版,尤其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4G的應用,將使移動互聯成為互聯網的未來形態。移動支付則是在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安裝客戶端應用軟件,實現隨時隨地在線支付功能,比如用12306移動客戶端在線購買火車票、用銀行的網銀客戶端和支付寶在線繳納手機話費、信用卡還款等。
尤其支付寶和余額寶等第三方支付企業的產品已具備資金存儲功能,并且可從其資金余額中滿足各種支付結算需要,使個人及企業資金完全脫離于銀行體系之外。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沖擊的是銀行的經營方式,那么,移動支付則顛覆的是銀行最基礎的結算支付功能,甚至是基本職能的喪失。
因此,搶抓移動支付業務應是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的第一場戰役,也是銀行捍衛結算支付職能的保衛戰。移動支付的范圍很廣,僅就繳費而言,就有水、電、氣費、電視收視費、電話費(寬帶費)、物業管理費、養老保險、按揭還款、商場購物、交通罰沒、稅收以及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內部的定期繳費項目等相關費用的繳納,可以說只要有結算交易就能夠進行移動支付或網上支付。
目前,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雖然已搶占了銀行未來的部分業務和客戶,但也為銀行培植了網絡支付的客戶和習慣。
從客戶資源來看,除了余額寶、百度[微博]百發可以完全脫離銀行體系以外,其他絕大部分網絡支付仍然依賴的是銀行的賬戶及渠道,所以,銀行在移動(網絡)支付業務上仍有明顯的優勢。銀行要想保住支付結算的職能及陣地,就必須迎頭趕上。
一是完善功能。從目前銀行網銀使用情況來看,由于功能性缺失和流程性斷檔,已不能滿足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應與門戶網站整合為網上營業廳進行功能及流程再造,打造成銀行的互聯網金融門戶。
二是擴大覆蓋范圍。就是要加強移動及網上支付項目的維護,不斷擴大支付業務的覆蓋面,要讓客戶能夠隨時隨地隨心轉、隨心付。
三是抓好營銷。提高網上營業廳及客戶端(手機銀行)的客戶覆蓋率,搶抓寶貴的客戶資源。
(二)搶抓存款理財業務。
存款購買理財產品是利率市場化要求下的產物,銀行雖已開展了多年,但由于對這一存款形態變化的思考缺位以及壟斷獲取低成本資金的利益驅使,致使理財業務演變成了維護存款的工具。
然而,余額寶的上線不僅宣告了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更重要的是宣告了不是只有銀行才可以存錢,不是只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才可以獲取更高的存款利息,存款理財化的趨勢已經直接動搖了銀行的根基。
因此,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銀行不能再以壟斷心態和低成本獲取資金來源,要把客戶購買理財產品作為存款方式的轉變,轉變資金的聚集方式,走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共贏之路。
一是要降低購買理財產品的門檻,視客戶購買的理財產品為存款,取消一些不必要的限制,為客戶購買理財產品大開方便之門。
二是要讓客戶能夠自由申贖,進得來、走得了、有錢賺,象傳統的活期存款一樣自由存取。
三是要加強理財產品的資金運用,秉持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理念組織資金。
四是要改革內部資金運作及有關存款業務的考核方式。理財產品的發售權限決定了理財資金的向上性,這就要求銀行在資金運作及存款指標的考核上要做相應調整,尤其存款業務的考核導向,要調整到理財產品的銷售上來,培植理財產品銷售客戶群體,搶抓存款理財市場。
(三)搶抓互聯網金融賬戶。
互聯網金融是新的經營方式和模式,而一個新的方式和模式被人們接受時,先入為主往往是影響習慣產生的主要因素,此其一。
其二,互聯網還有“首次依賴”的特性。銀行系的互聯網金融不是原生的,是被“逼”出來的選擇。可以預見,互聯網金融必將引發客戶資源的重新洗牌,這對以客戶為基礎載體的銀行經營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互聯網金融是大數據時代,將促使客戶高度重視并相對集中所有資源。在習慣因素影響以及資源整合雙重作用下,客戶換“主”的成本將明顯增加,一旦營銷成功,鎖定客戶的概率較大。
因此,搶抓互聯網金融賬戶,也是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的當務之急,尤其法人客戶互聯網賬戶的營銷尚屬首次,過之而不在,須高度重視,及時搶抓。
(四)搶抓互聯網金融產品建設。
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離不開產品作為支撐和載體,由于互聯網金融改變了銀行的傳統經營方式和模式,現有產品的操作流程顯然是不符合互聯網金融要求的,尤其融資類產品能夠完全適用網絡流程的幾乎空白,其難點主要體現在客戶能力的鑒別上。
產生的原因既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和融資主體資產確權網絡化滯后的因素,也有銀行風險防控措施傳統化的原因。從現階段來看,包括余額寶、人人貸、眾籌等互聯網金融發端企業的較大額度的融資類產品,也沒有實現純粹的互聯網化,仍然是線上申報、線下審核,走人工程序,嚴格地說是不符合互聯網金融的內在要求的。
當然,這是當前金融風險控制的技術及條件所決定的。隨著互聯網技術運用的進一步加深、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完成以及大數據互通互聯的實現,金融風險控制的技術及體系建設將發生改變。
順應這一發展過程,銀行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建設應分三步走:
一是把現有產品網絡化。
就是把現有產品搬上網,走線上與線下的雙重流程,雖屬初級階段,但這是搶抓客戶的重要之舉。二是對現有產品進行改良。一方面要按照互聯網金融實時化、自助化、一站化要求,進一步優化流程,減少環節,減少人工參與,提高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快采信網絡化,比如國家對企業的工商年檢制度已經改革,也明確了企業上傳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嚴肅性,銀行則應直接采用。
三是做好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前瞻性布局。根據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要求,對現有產品庫進行梳理,適合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求的,加快改進;不適合的,或進行整合、改造,或做好戰略性退出安排,把有限的資源用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開拓上。
(五)轉變客戶的鑒別方式。
客戶鑒別是銀行對客戶能力的判斷。
貸款客戶以信用評級來判別客戶的償還能力,個人客戶以星級分級來判別客戶的價值及潛力,并以此實行差異化服務。互聯網金融是大數據時代,其實時化、自助化、一站化的發展特征,要求銀行在為客戶提供差異化服務時,要根據客戶的自身條件分級分檔,進行自動匹配
。因此,轉變和創新客戶鑒別方式是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的基礎工作。
一是調整數據采集內容。以客戶在本行的數據流量為依據,比如現金流量、資產存量及周期測評數據等。
二是調整客戶等級的評判方式。按照數據流量測評值劃分相關等級,匹以服務內容,依等級定融資額度和存款收益,讓客戶的等級自己創造,促使客戶集中并十分珍視自己的日常金融行為。
總之,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互聯網技術時代的洪流中,只有擁抱融入其中,方能翹立潮頭,弄潮瀚海。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