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我分享”有獎征文優(yōu)秀文章正在評選中 為該文章投票】
編者注:新浪財經舉辦“#我投我分享#”互聯網金融征文活動于上周啟動,匯聚各位“小財主”們在互聯網投資理財的體驗故事,為大家搭建互聯網金融資訊和經驗分享的平臺,聰明您的投資,便利您的理財。[活動詳情]
作者:王瑋中
岳父是典型的保守理財者,和很多老年人一樣,絕大部分投資僅限于購買最穩(wěn)當的銀行理財,但又常為了百分之零點幾的收益差去做現鈔搬運工,讓我們做小輩的實在不放心也不忍心。
安全起見,微信理財通這種類活期而收益卻高很多的貨幣基金理財方式剛一面世,我就力主對老人進行智能手機和微信服務的掃盲、從而裹挾進移動互聯網大潮,希望從此手機代替他一次次去銀行網點的排隊折騰。
然而,這件對年輕人來說看似十分簡單的事情,對岳父卻真的讓人歡喜讓人憂。
首先,老年人之前都很少使用智能手機,對觸摸屏點擊和菜單切換不敏感,手指經常點錯位置或拖放掌握不好,結果常常迷失在其它功能畫面又不懂如何正確回退;其次,微信本身就是一個功能強大而操作繁復的系統,基于微信的理財通應用又必須從微信入口一步步地進入,一不小心就會跳進其它不相干應用;再次,微信理財通的銀行卡關聯流程盡管已經十分簡潔,但在財付通和銀行卡后臺匹配認證過程中還是出現了這樣那樣意想不到的問題,一會兒是手機號與銀行卡登記資料不符,一會兒是某些銀行卡沒有網上交易權限,幾番更改選擇才算開通成功;最后,要教會老人怎樣在微信理財通里進行申購贖回和查詢交易、資產、收益明細,又是好幾輪反復的練習折騰。
臨到使用微信理財通進行真實購買了,老人又遭遇了單筆購買金額超限需要額外手機短信安全碼認證的情況,難以想象的是他竟忽視了系統提示、反復輸入原來預設的交易密碼,導致當日支付失敗并鎖定而無法購買。更不要提其它的諸如手機電池耗盡需要充電、WIFI突發(fā)斷網需要重聯、安卓系統應用程序過多需要進程關閉等“千奇百怪”的智能手機使用問題了。
不過總算好事多磨,經過屢敗屢戰(zhàn),最終老人適應了這種互聯網金融的理財過程也從中切實體驗了它帶來的便捷和實惠,開始積極地準備把各類即將到期的銀行理財資金都歸集到微信理財通這個渠道來。看著他終于趕上了時代潮流、順便開始廣泛使用微信的各種社交功能(盡管時時要來“麻煩”我們解決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做小輩的我們心里喜滋滋的,慶幸過程中沒有放棄。
這段經歷讓我突然想到,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與老年用戶,這樣一個既特殊又帶有一點普遍性的問題。前不久火爆的打車軟件之爭已經讓馬云[微博]也不得不重新審視福利公平問題,即如何讓馬婆婆這樣一些對新技術應用不太擅長的老年用戶也能同樣分享到新技術帶來的好處。電子商務提供者也許可以定位在證明“長尾理論”有效性、主要滿足被傳統大企業(yè)忽視的所謂“屌絲”青年群體,相對忽視老年用戶群體的需要、僅報以福利公平等些許考慮。
但互聯網金融就絕不可能再忽視已經占有相當部分社會可支配財富的老年用戶群體了,因為他們在金融理財領域實際上具有很強的購買力、特別是較低風險的理財產品。
如果說之前二十年金融電子化的發(fā)展沒有過多關注用戶體驗、更不用說老年用戶群體的需要,那么,在當今這個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重塑未來金融服務業(yè)新格局的關鍵時刻,互聯網金融服務提供者們是不是能做得更到位一些呢?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微信理財通的用戶測試是不是應該讓老年群體用戶也參與其中、從而提升系統的功能流暢度和流程適應度呢?
想得再多一些,在我們這個征信系統還不完善、社會誠信相對缺失的金融土壤里,沒有足夠安全防護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產品的突飛猛進對老年群體來說是否也是一把雙刃劍呢?老年人既有的頑固、輕信等性格弱點是眾所周知的,不然就不會有那么多血淋淋的如中獎變成匯款、存款買成保險、高息理財陷入高風險非法集資的老年用戶被欺詐事例發(fā)生,這和互聯網金融本無關系。
然而,老年人對新技術的接受也常常從一個完全抵觸的極端走向另一個完全不設防的極端,看到老人輕易接受陌生微信用戶的添加請求我心里就直打鼓。
有多少人意識到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實際面臨的各種無處不在的風險,諸如身份被盜、對手方信息判別、移動應用木馬、支付信息泄露、乃至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大部分年輕人尚且不曉,更不要說對新技術的熟練掌握程度遠低于年輕人的老年用戶這個互聯網金融的弱勢消費群體了。
我們的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是在原先的利率非市場化、行業(yè)壟斷和監(jiān)管割裂的特殊環(huán)境里從第三方支付這個縫隙開始破冰的,在風投資本和創(chuàng)新文化的支撐下,互聯網企業(yè)秉承一貫的免費策略,不斷沖擊思想保守、行動遲緩的傳統金融服務提供者和他們的業(yè)務模式。隨著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普及,互聯網金融服務開始出現了真正的爆發(fā)式成長,余額寶[微博]和微信理財通這些成功的產品服務創(chuàng)新,終于引起了傳統企業(yè)的“恐慌”和監(jiān)管機構的重視。
從老年用戶角度,他們不會反對任何帶來福利提升和“金融民主化”的技術和業(yè)務創(chuàng)新,但一定希望服務提供者和金融監(jiān)管者在考慮行業(yè)利益和政府目標的同時,充分兼顧用戶利益尤其是平衡維護弱勢消費者群體的權益,從風險防范的制度設計、嚴格的執(zhí)法保護、人性的受害救濟等方面促使互聯網金融的發(fā)展產生最大的社會效益。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