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基金 > 2010年度基金年報 > 正文
理財周報記者 滕曉萌/文
第一梯隊:申銀萬國4億奪冠,中信、國泰君安緊跟其后
第二梯隊:廣發、光大、中信建投超2億
大型券商依然占據主流,但中小券商在拼命追趕
我曾經問一位監管者,對于基金公司的股東,為何要有那么多的限制?
他說,我們覺得,買方和賣方之間,應該有所區隔。如果賣方是買方的股東,那么兩者的獨立性從何談起呢?
如你所知,這正是我們目前所面臨的現狀。一方面,作為基金公司的股東,券商們對于基金的影響,有時可能大過外界想象。另一方面,作為券商的客戶,基金公司對于券商研究的影響,有時也可能大過你的想象。
到目前為止,賣方研究部門所能夠產生的利潤,絕大部分都來自于買方的分倉。
對于任何一家券商,這都有足夠的誘惑。2010年,在各大券商的經紀業務普遍下滑時,基金支付給券商的分倉傭金,超過了62億元。
而2009年中國最賺錢的券商——中信證券,全年凈利潤不過61.9億元。
所以分析師們總是被組織去分倉費用較高的基金公司路演,接受基金經理們挑剔的目光。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總監說,他每天接到來自賣方的短信,就可能超過300條。
我曾經問一位選股能力非常出色的基金經理,是先有你的股票交易,還是先有研究報告的?
他啞然失笑:你很了解我們。
我們總是聽到這樣的故事,卻永遠查無實據。畢竟,沒有任何規定說,分析師不可以推薦自己熟悉的基金公司的重倉股。
但是我們始終相信,優秀的賣方機構,需要有機會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來證明自己對于這個市場的價值。
我們也相信,賣方所能獲得的認可,應該更多來自于他們不斷增強的研究能力和服務水平,而非其他各種莫名因素。券商的基金銷售能力,應該在基金銷售費用中體現,而非強行要求基金增加交易席位。
一度引起關注的新聞是,公募界的一哥,其分倉的第二大券商,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地方性券商,既無研究實力,更無銷售能力。
當時引起的質疑是:基金公司的選擇標準何在?
今年,一哥的分倉賬戶中,再也不見這家小券商的身影。
時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基金公司,將自己的股東列為分倉的首選。在正常的分紅和股東回報之外,通過此種方式向股東輸送利益。有的基金公司,甚至不得不提高換手率,以增加相關券商的傭金收入。
盡管這個行業有種種潛規則,但最后的成績單卻令我們依然相信,60家基金公司用腳投票的結果,相比各類民間評選,更能顯示各家券商研究能力的對比。
2010年分倉收入超過2億元的券商是:申銀萬國、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聯合、安信證券、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廣發證券、光大證券和中信建投。
我們既能看到招商證券、安信證券、東方證券的追趕,也能看到中金公司、國金證券的衰落。
優勝劣汰,無論對于買方還是賣方,都是好事一件。
相關報道:
股東大過天:匯添富給了東北 華安給了國泰君安 富國給了申萬和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