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基金危局:老鼠倉管理混亂 產品同質化人才流失(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 00:14  中國經濟周刊

  據悉,如今,無論基民盈利或者虧損,各大基金公司都按固定比例提取管理費,其中,主動型股票基金的年管理費率大多為1.5%,指數基金的年管理費率大多為0.5%~1.0%,債券基金的年管理費率大多為0.6%~0.7%,貨幣基金的年管理費率為0.33%。

  受這種盈利模式的驅動,很多基金公司都把規模增長視為公司經營的主要目標。在基金公司的利益和投資者利益發生沖突時,不惜損害投資者利益,突出表現為在營銷行為方面,基金公司熱衷于在股市的階段性波動高點,向投資者大量募集資金;在投資行為方面,則熱衷于追漲殺跌,從而造成股市劇烈波動,不但不能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反而成為市場穩定的破壞者。

  “各大基金公司對于所提取的管理費用,除部分用于支付銀行渠道的傭金外,就主要用于給公司高管、基金經理和員工們發放巨額年薪等成本費用開支,最后剩下的則是分配給基金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稱,這種生搬硬套海外成熟市場的做法現在看來很容易引起投資者的不滿。

  據介紹,國內基金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從所管理基金提取管理費收入,具體方法是基金資產凈值×1.5%(年費率)再逐日提取。例如,一只基金剛成立時的凈值為30億元,那基金公司1年提取的費用就有4500萬元,每天提取的管理費至少也有12萬元。

  而基金經理的薪酬和管理費之間并無直接關系,其薪水是與其管理基金業績直接掛鉤,總的來說都是“工資+獎金”模式,獎金一般是季獎,差別就是在獎金系數上,不同基金公司系數也不一樣,而系數是根據基金凈值增長率排名情況確定。一名優秀的基金經理年薪很容易超過100萬元。

  基金12年來時路

  1997年11月,國務院批準發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為基金業的誕生提供了“出生證”。南方、國泰、華夏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先后在1998年、1999年成立,稱為“老十家”。相關主管部門以“老十家”為平臺,對原有的基金進行了調整,整合為29只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總規模197億元,形成我國新基金起家的“本錢”。

  最初基金發行就像現在新股發行一樣,網上發行,搖號抽簽,中簽率很低。1998年3月23日,A股市場首批兩只公募封閉式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通過交易所系統上網發行,有近兩千億資金蜂擁而至進行搶購,而這兩只基金的發行規模各只有20億。最終,基金金泰和開元的中簽率都約為2%。

  不過這種火紅的勢頭并沒有延續太久便遭遇了打擊。2000年,基金在股票交易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被媒體揭露,基金公司的公信力和形象大打折扣。

  在之后的將近1年多時間里,既沒有新基金發行,也沒有新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基金業一度進入冰凍期。

  2001年9月,華安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了我國第一只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華安創新,我國基金業的發展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2004年基金發行遭遇“井噴”,當年3月,海富通收益基金和中信經典配置基金的首次發行規模雙雙突破100億份。

  隨著股改的展開,A股逐漸由熊轉牛,進入2007年,A股的火爆使得基民數量暴增,上至滿頭白發的退休老人,下至還在讀書的大學生,都為“基”瘋狂。

  在那時,證券營業部人滿為患,銀行里購買基金的人排成長龍,發行規模幾十億上百億的基金,往往幾個小時內就銷售一空。

  當無數基民還沉浸在數字財富瘋漲的喜悅之中時,始自2007年10月中旬的股市大調整,終結了基民的狂歡。A股由牛轉熊,股票型基金大面積跌破凈值,不少基民坐等收錢的夢想成了泡影。

  到2008年,由于受到國際金融的影響,上半年整個基金業竟然虧損1.08萬億,全年基金虧損額達到1.45萬億。而基金業從1998年到2007年10年盈利總規模也只有1.4萬億元到1.45萬億元之間。

  基金業10年盈利抵不上半年虧損的表現讓人們開始反思,基金業的發展是否走到了拐點?那一年,基金投資者評價基金的行為是“后知后覺、追漲殺跌、人云亦云”;金融學者則稱之為是跟風操作、趨勢投資、羊群效應。

  如今,基金業走過12年,“所有能暴露的問題基本都已出現,所有能犯過的錯誤,也基本都犯了,現在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基金業的各個環節。”一位基金業內人士稱。

  經理頻“出走”,“老鼠倉”不絕,規模非正常增長……

  信任危機中的基金業

  3年前,人們的理財意識剛剛覺醒時,基金銷售異常火爆,排隊都不一定能買到。在當時,資本市場的急劇擴張及全民理財知識的普及使基金享受了“暴發戶”式的增長,在“賺錢效應”的刺激下,把錢交給基金打理也成為許多都市人的主要理財方式。

  3年后的今天,基金褪去了神秘的面紗,大幅虧損的局面讓很多“基民”不僅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還看到了“暴發戶”式增長所帶來的副作用正在不斷顯現。老鼠倉、管理混亂、產品同質化、人才流失等一系列惡性事件與發展瓶頸正不斷地刺激基民們的神經。

  基金業正深陷“信任危機”。

  頻繁“出走”的基金經理們

  據萬得資訊統計,2010年以來共有156名基金經理辭職,基金經理的變動進入了“高發期”。而這一數據在2007年的大牛市之際是45名基金經理選擇辭職;2008年,市場轉頭走向熊市,全年有88只基金的基金經理發生辭職。

  既然收入在增長,基金經理們為何還會選擇辭職?

  “我每天一大早就醒來,時常還失眠,想得最多的就是業績。”在北京的一位基金經理劉女士告訴記者,業績排名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她已經隨時準備“走人”了,“反正干一天算一天吧。”

  “我現在已經不做公募了,改做私募。”曾多年擔任基金經理的趙女士告訴記者,“除了業績排名上要求較寬松外,操作靈活、激勵機制相對合理也是私募的優勢所在。”

  拿當前最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來說,由于長期偏愛重組類股票的投資,在業界頗受爭議。最近,坊間又盛傳其被監管部門調查。對此,王亞偉在公開露面時曾說:“如果我的投資風格確實無法再適應公募基金發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慮其他的發展路徑。”

  顯然,基金公司對短期基金業績排名的過度追逐與公募基金所面臨的諸多限制,已成為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