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王亞偉被沖擊了,那等于是被公募“潛規則”掉了。在公開露面時,王亞偉說:“如果我的投資風格確實無法再適應公募基金發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慮其他的發展路徑。”究竟是什么讓王亞偉感到自身的乏力?在他身后,究竟隱藏了什么樣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東方早報理財一周報記者/仇曉慧
7月17日,位于西城區金融大街33號通泰大廈的華夏基金,所有員工都在井井有條地忙碌。這一天,距離媒體首次曝出最牛基金經理王亞偉被調查事件正好半個月,距離王亞偉久違的媒體公開露面,已有8天時間。然而此時此刻,一切仿佛風平浪靜。
事發后不久,華夏基金就推出公司今年首只基金——華夏滬深300,當日仍創出247億元的今年最大單日規模紀錄。而王亞偉重倉股在經歷小幅震蕩后,大部分在本周創出新高。
在王亞偉公開露面之后,這個“調查門”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一面。或許“調查門”事件早就隨著那天進入尾聲。或許,華夏基金在未來的一天,還會有一個新的作答。不管如何,對于王亞偉個人而言,這件事情的影響無法就那么輕易平復。
“如果我的投資風格確實無法再適應公募基金發展的要求,我也只能考慮其他的發展路徑。”在媒體見面的最后,王亞偉如此無奈地說道。究竟是什么讓王亞偉感到自身的乏力?在他身后,究竟隱藏了什么樣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早在兩三年前就被查
樹大招風的華夏不止一次遇到這樣的危機,而高處不勝寒的王亞偉也非一直泰然處之。
理財一周報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兩三年前,王亞偉就被證監會調查過。只是當時有華夏總經理范勇宏擋著。信息也沒有披露,所以業內知道的人也不多。
華夏基金內部人士曾向理財一周報記者無意透露,王亞偉的事如果追根溯源,則牽涉到一些錯綜復雜的人事。
說起范勇宏,不得不從王亞偉進入華夏基金前的華夏證券說起。當時,王亞偉所在的華夏證券北京東四營業部是全國最大的營業部,而擔任總經理的正是之后人稱“基金教父”、華夏基金總經理的范勇宏。王亞偉在東四營業部期間,深得范勇宏賞識,一手將他提拔為東四營業部研究部經理。圈內的人都知道,王亞偉對范勇宏有知遇之恩,而他們倆,自華夏證券時代,就是名副其實的鐵桿兄弟。
1998年,華夏基金正在籌建的時候,范勇宏被邀請加入籌備組,這時,他就有意讓王亞偉隨他共事。盡管王亞偉跳槽的決定遭到家人反對,因為他們覺得華夏證券已在業內也頗具影響力,但王亞偉在權衡之下,還是毅然決然地加盟了華夏基金。至少在很長時間以來,這個決定都被證明是英明之舉。
私募界人士稱,在王亞偉被查后,范勇宏找監管部門提問:“基金要不要個性,要不要多元化?”結果是,“既然沒有證據,那就算了吧”。
于是,第一次調查就這么不了了之。
實際上,范勇宏與證監會原副主席、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也交情不淺。2000年1月,范勇宏與當時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的王益合著出版了《回顧與前瞻——中國證券投資基金發展之路》一書。
去年6月,王益被“雙規”。
有財經媒體敏感地注意到:隨著華夏基金與中信基金兩大內資基金的合并后,華夏網站上也有一個小的變化,以前在總經理致辭里,有總經理范勇宏的照片,他坐在中式的木椅上,面色平和。而這張照片現在從總經理致辭里消失了。文末只有一排宋體字的簽名。
在中信證券合并華夏基金的路徑上,中信證券、中信基金董事長王東明出任華夏基金董事長。范勇宏盡管歷經內地基金業十年風雨,仍固守在總經理崗位上,然雄風已不同往年。
往事被重提:王東明曾試圖安排中信系人馬執掌華夏要職,遭到老華夏人的集體反對。
2009年2月4日,網絡讓王亞偉陷入“桃色漩渦”。
基金業一資深人士更是對記者表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2009年4月接過基金業務后,讓很多基金都感覺壓力很大。
7月初,“證監會調查王亞偉”說法轟動基金界。7月9日,王亞偉面對媒體追問。
這三年,發生了許多事。特立獨行的王亞偉,面對著的,是一個新格局。
資金鏈拉抬王亞偉股
有一個上海私募曾告訴理財一周報記者,他當年曾是王亞偉利益鏈中的一部分。“當年”是指2007年,他接盤華夏大盤的重倉股前后大約大半年。該人士稱,“王亞偉人緣不錯”。
這個私募是在去年大智慧Level2撤銷事件后向記者坦誠了與王亞偉的干系。因大智慧Level2可以讓用戶清楚地查詢基金賬戶與游資賬戶,所以當時業內一度風傳,是華夏基金通過監管層給大智慧施加壓力。然而據該私募透露,其實是他們這批私募迫使大智慧Level2撤銷,因為他們中間有人覺得,“接盤華夏大盤的就這幾個賬戶對倒資金,太明顯了”。
該私募稱,接盤的有很多私募,根據“行規”分散接盤。因為王亞偉選出的股票一般的確有潛在重組,不少是炒作的好股票,所以他們也樂意接盤,然后相互對倒,共同抬轎把基金的凈值做高。后面也會有一些其他散戶或機構,成為其后的接盤者。
在他們這個產業鏈中,也有出現虧損的情況,華夏基金會予以補償。但是在接棒過程中,只有最后的接棒者才會遭遇虧損。華夏大盤的選股一貫表現較好,所以接盤的人特別多。
關于這個私募拉抬圈,已有不止一家券商告訴記者,確實聽聞過此事。
有基金業內人士猜測,這個核心利益鏈同時在華夏的歲末排名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然而,理財一周報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接棒”一說在很多基金中都有可能出現,而且查無實據。以王亞偉華夏大盤為例,因基金有不能在單一券商中超過30%交易資金的規定,所以一般基金在下單時,會通過好幾家券商。這些下單的數據,在第一時間內就可在券商總公司的交易通道獲悉。獲悉資訊的也可能是通過券商渠道,而所謂的華夏基金給出的補償,或許是其他機構的“冒名代替”。
不過,記者采訪了不少券商營業部人士,他們都以“水很深”拒絕回答。但是,券商把第一資訊交給大客戶是行規。在王亞偉的名人光環下,通過這些渠道也會有很多跟風資金。
一私募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作為王亞偉,根本無需找到這些私募。因為他在投資圈很有名,他身邊肯定也有一些經常交流信息的朋友,尤其在北京。這些北京投資圈的資金就足以把王亞偉的盤托起來,何必要找那么多私募。
這名曝出王亞偉利益鏈的上海私募,也并非草根私募,他們有大公司出身的背景。平時還做PE投資,后來規模做大之后,在2008年就逐漸退出“王亞偉圈”。
“特殊信息渠道”爭議
對王亞偉屢屢踏準重組題材,一公募投研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你看ST昌河、中航精機,都不是什么績優股,怎么可能他一投資就曝出有重組題材了呢?畢竟,投資重組的公司難度太大了,你可以進行大股東的換位思考,但重組還牽涉到地方政府的態度,以及重組第三方的實力,要了解這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對上市公司的長期追蹤與對管理層的深入交流。如果是一家公司就算了,王亞偉總是一籃子一籃子地投。這怎么可能做到呢?”
記者查看了今年以來王亞偉重倉的幾個品種,差異實在太大。一季報顯示,王亞偉重倉恒生電子、吉林敖東、金牛能源、中材國際等,完全分屬不同的行業。
很有意思的是,王亞偉基金一季度持有較多的峨眉山A、昆百大A、北巴傳媒、天保基建等上市公司都在年中公告業績預增。以其重倉的峨眉山A為例,峨眉山A于7月11日發布業績扭虧公告,7月13日又公告中期凈利潤預增165%~175%。而此前默默無聞的中恒集團,今年出現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凈利潤暴增逾2倍。
理財一周報記者設法找到王亞偉獲悉這些重組股的渠道的原因。華夏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華夏投研人員上百人,每年投入的資金也是天文數字。
然而,公募投研人士表示,要從大量垃圾股或績平股中篩選出一飛沖天的品種,談何容易。據他多年的投研經驗,基金公司的股票池一般有200~300只上市公司,這已經凝聚了強大的投研人員辛苦的勞動。而王亞偉等于是把另外1000多家上市公司再淘金一遍。他肯定自己有一套有效的信息源,畢竟王亞偉的出身不同于其他學院派投資高管,他原先所在的華夏證券營業部都聚集了全國的大戶,他的私募關系堪稱很雄厚。據他猜測,可能是一些對研究上市公司特別有經驗的私募直接通過一定渠道告之王亞偉。
那位告訴記者拉抬王亞偉股一事的私募,擁有投行背景。假設這批人聚集在王亞偉身邊,王亞偉不缺資源。就好像當年的“涌金系掌門人”魏東,其父親魏振雄自1992年起,就擔任有中央財大背景的中惠會計師事務所的董事長和主任會計師。該事務所承辦全國業務,曾經給蘇州高新、石勸業等數家上市公司做過資產評估。顯然,這一渠道給魏東提供了很多一線資訊。而“山高皇帝遠”的王亞偉是否也有相似的渠道呢?
記者經過多方了解,能有貫穿全國重組資源渠道的無外乎全國大投行、會計事務所、律師行以及銀行評估機構,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
王亞偉自己在7月9日的公開采訪時稱,自己投資重組股“不靠內幕消息,只依靠三點:公開信息、合理推測、組合投資”。
有圈內人士質疑,這個“內幕消息”如何定義呢?不對稱的信息算不算內幕消息呢?一行業分析師認為,在中國的特殊市場環境下,內幕交易等概念根本就難以界定。
以投資績平、績差股成名的私募道邦投資董事長林榮時則堅信王亞偉未必有內幕消息。林榮時表示,基金經理幾乎都有自己的信息源,為何大部分人難以復制王亞偉的成功?因為他們沒有花巨大的時間用于學習、思考、判斷上,且耐心不足。
他說,有些重組股的確是可以根據邏輯分析出來的,未必去實地考察。而王亞偉之所以每次都能在爆發前抓住機會,只能說明他還是一個技術派高手。從操作理念上講,王亞偉也屬于跟莊派,他能根據公開信息判斷事實真相,并能通過技術分析,掌握最好的切入時機。
一家上海規模頗大的私募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歸根結底,問題的關鍵出于王亞偉的風格,他更像一個私募操盤手。他的風格與技法在私募圈內看來都微不足道,然而在公募業則引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因為憑借公募的相對收益的思維方式是無法理解王亞偉的。如果他被沖擊了,那等于是被公募“潛規則”掉了。不如像王亞偉所言,“考慮一下其他的發展路徑”。
東方早報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