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系類基金產品適合什么樣的投資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8日 07:40 每日經濟新聞
近日一些媒體報道了銀行與基金公司合作的諸多類基金產品(基金化信托產品)都面臨著跌破或即將跌破凈值的尷尬局面。一時間,該類產品成為眾矢之的,質疑之聲四起。在如此局面之下,當初沒有購買的投資者暗自慶幸,而已經購買的投資則如坐針氈,甚至不少投資者已經下定決心要提前贖回,從此遠離這些產品。那么,這類產品是不是真的毫無投資價值?是不是投資這類產品不如去投資公募基金?如果說這類產品有投資價值,那么它究竟適合什么樣的投資者來投資呢?帶著上述的問題,我們對目前銀行系的類基金產品進行了一次深入的研究,同時把這類產品與市場上現有的公募基金進行了全面的比較。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和比較結果能夠較為客觀全面地解答投資者的諸多疑問。 有了銀行的把關,是不是這種產品就沒有風險了呢?是不是這種產品適合所有銀行的客戶進行投資呢?當然也不是。眾所周知,理財其實就是投資,既然是投資,就一定伴隨著風險。因此,在投資之前一定要明確投資標的的風險屬性。正確的投資決策一定是在充分了解產品的收益及風險屬性之后,并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后做出的選擇。 由于采用了完全基金化的投資管理,因此這類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屬性均與目前市場上的公募基金比較類似。換言之,類基金產品產生高收益的潛力較大,但收益表現波動的區間也比較大。這一點投資者必須明確,當然銀行也有義務向投資者揭示。例如,光大銀行就在產品說明書中明確說明該類產品在光大銀行理財產品風險評級體系中為最高的五星級,風險度高,不適合保守型和穩健型投資者進行投資。只有在明確了產品的風險與收益屬性之后,投資者才會對最壞的情況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夠理性的看待產品的收益及表現,從而不會因為恐懼和慌亂做出錯誤的決定。 在產品表現好的時候只看到收益而忽視風險,在產品表現不好的時候只看到風險,過分的擔憂和恐懼都是不可取的。自古以來,人們對于事物的恐懼大多都源于對事物的不了解,在充分了解了之后,其實每個人都是敢于去吃螃蟹的。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不完全恰當,但至少我們應該明白,就類基金產品的特性而言,短期的業績波動是由產品特性決定的正常現象,正如吃螃蟹必須費力的把殼剝去一樣。在今天沒有人會因為基金跌破面值而從此放棄基金投資,就好像沒有人會因為吃螃蟹需要剝殼而不去吃螃蟹一樣,因為早在這之前你就應該已經了解并且下定了決心為了美味要不惜冒著手指可能受傷的風險,為了高收益而寧愿承擔更大的市場波動的壓力。 那為什么又會有人因為類基金產品業績的波動而對其投資價值產生質疑呢,我們認為對于業績的正確解讀是評判類基金產品究竟是否具備投資價值的關鍵所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