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理性買基金 正確看業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12:40 新聞晚報
主持人:上周三,是利息稅調減第一天,銀行系統統一進行升級,工行在系統升級時趕上基金火爆發售,導致銀行內部TA系統癱瘓。 匯添富均衡增長基金實施拆分、華安基金安久“封轉開”首日集中申購,兩家基金均通過工商銀行限量發售。其中,均衡增長拆分第一日就募集到上限,火速暫停申購;基金安久初步統計申購資金已超700億,創下了基金“封轉開”集中申購以來單日申購資金的新高。 但值得我們反思的是:這種瘋搶新基金的做法是否理性?今天我們刊登三家基金公司對基民買基金的觀點,希望能夠被讀者借鑒。 正確看待基金業績 短期收益率最高的基金是否是最適合每一位投資者?實際上,追入短期幾個月收益率最高的基金,并不見得是最合適的投資方式。投資基金之前,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不同的基金種類進行選擇,例如股票型,債券型等等。 有些投資者買基金只看排行榜,哪只基金排在前面,他就買哪只。但是,在股票市場普遍上漲時,股票型基金跑在前面,他就買股票型基金;但到了股票市場調整時,債券型基金跑到前面,他又買了債券型基金,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基金都買在最高位上。 同樣是股票型基金,從簡單的收益率排名來看,往往是各領風騷3、6個月。往往去年排名很靠前的基金,今年的表現已經截然相反。投資者按照這種方法投資基金,常會對基金業績偏離預期感到不滿。 實際上,導致這種情況主要是投資者缺乏對投資產品的信心和耐心,回頭來看,長期持有基金的投資者在本輪行情中獲益最多。 但投資最后總是歸結到收益上,如何選擇一個既能跑得快,又穩定的基金呢?一個巧妙的方法就是對基金公司進行了解。如果一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差別很大,有的跑得快,有的慢,就說明這個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業績波動很大;相反,如果一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業績排名相差不多,而且幾年來一直比較穩定,長期業績一般就會比較好。選擇這類基金公司旗下的產品,就是投資者聰明的選擇。 基金買賣渠道的選擇 在什么地方買基金比較好?在哪家銀行買基金比較好?當投資者準備投資基金時,常常遇到最簡單的問題。 由于國內開放式基金的制度體系安排,開放式基金的投資和銷售主要由基金公司進行管理。基金代銷常常是以基金產品為單位選擇基金代銷品種,這樣就形成了同一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分布在不同銀行進行銷售,而每家銀行所代銷基金的種類也不盡相同。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理財的買賣渠道時,應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銷售機構所銷售的基金產品要比較全面。目前基金產品的類型已比較多,基金產品種類也較豐富,各類型的基金產品各有特點。一個基金銷售機構所銷售的基金產品應該有股票型,靈活配置型、平衡型、債券型、貨幣型、指數型等各種類型的基金產品可供選擇,每個類型下也須有更多小類型表現出各自特點供投資者選擇,比如股票中有成長型,價值型等。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財需求方便地構建自己的投資組合,并能適時進行調整。 再者,銷售機構所合作的基金公司要比較多。現在基金公司有50多家,基金公司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投資風格、投研實力、客戶服務等也有較大的差異,投資業績也有穩定的和不太穩定的。投資者可以在銷售機構中選擇自己滿意的基金公司,另外,一些知名的,投資實力比較強的基金公司的基金產品線要比較完整。 第三、銷售機構基金交易的業務種類要完善。除了常規的申購、贖回業務外,銷售機構最好要有基金轉換,基金轉換可以幫助投資者節省時間和成本;再者需要有定期定額投資業務,交易類型包括定期申購、定期轉換、定期贖回等;如果銷售機構能提供預約交易也是一項不錯的服務,可以使投資者提前安排好投資。 第四、代銷機構的理財服務要規范。基金理財不像日用產品,選擇需要較多經驗及理財知識,需要規范合格的理財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是否具有比較規范管理的理財師隊伍是一個投資者選擇銷售機構的一個重要方面。 目前,國內的幾家大銀行如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銷售機構都有比較豐富的理財產品有較好的理財師隊伍。尤其在最近,各家銀行也加大的基金公司產品線的完整性建設。比如,國內知名的華安基金公司的產品線基本上全部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上柜銷售。另外,通過華安電子直銷的業務合作,中國農業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上海分行的借記卡持有人也可進行華安基金全線產品的交易。 (施若愚) [信誠理財七日談] “消息”的“魔力” “有消息的!××股票能漲到80元!”“不要告訴別人哦,這可是內部消息!”在股票市場中,這類對話可謂經久不衰,許多投資者對于“消息”的熱衷更是有增無減。 “消息”是成功投資的法寶嗎?是不是內部消息真有“魔力”? 其實,消息是一柄雙刃劍,有時令你快樂無比,有時能將人“打入地獄”。而當消息是你不能控制的、甚至根本不能確認的時候,對消息的著魔就是極度危險的開始。 最近的例子當然是5·30的暴跌,和其后的新高行情中“消息股”的表現。 在5·30之前,許多題材股、概念股大行其道,漲速之快,令人咋舌。其中不乏有“消息”的個股:比如資產注入的、也有整體上市的、還有收購兼并的…… 可是,5·30的大跌讓絕大部分“消息股”原形畢露,其中有很多在大盤迭創新高之后仍然走勢疲軟,連前期高點都不敢突破。 股票市場上的所謂消息,可以大致將他們分為真假消息、以及一手二手消息: 真的利好消息一般能支撐股價,而假利好往往是利益集團別有用心的產物,如希望出貨的主力故意營造利好氛圍,輕信消息的投資者一旦上當,一般會比沒有消息的虧損更加慘重;一手消息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也只有極少數人可以獲得,他們往往是內部人,二手消息甚至經過N手的消息就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傳到了市場中間,這個時候,消息股的股價一般已經上漲了不少,利好已經部分、全部甚至過度在股價中體現,這就將依據二手消息或者第N手消息買入的投資者置于危險的境地。 信息不對稱在成熟資本市場也無法絕跡,在新興市場就更加難以避免。因此,如果對消息還是有些興趣,甚至可能據此進行投資或投機,那么就必須考慮清楚———自己屬于強勢或是弱勢“消息”群體,得到的是一手還是二手的消息?如果不是強勢消息群體,自己能否判斷消息的真偽?如果消息是真的,股價是否已經反應了預期,反應了多少? 如果想依據消息做股票,而又不能做到上述幾點,巴菲特的話還是值得深思———一個百萬富翁破產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聽小道消息并據此買賣股票。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