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基金行業呼喚綠色規模增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5:03 新浪財經
德勝基金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師 江賽春 基金規模保持快速增長 最新的基金二季報顯示,即使在股票市場發生劇烈震蕩的二季度,基金業的總體規模上仍然保持著加速擴張的勢頭。 據季報披露的數據統計,開放式基金的總規模由1季度末的7423.47億份增加到11801.07億份,管理的資產凈值由9314.4億元增加到15907.38億元,份額增長率和凈值增長率分別達到70.78%和58.97%,比一季度均呈加速增長趨勢(表1)。 其中,偏股型基金的增長占據主導。股票型基金的份額增長率和凈值增長率分別達到76.77%和62.50%,增速明顯高于平均水平。在各個類型的基金中,只有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式基金的總規模出現縮水,其中貨幣式基金規模縮減近20%,反映出資金繼續由固定收益類資產向權益類資產流動的趨勢。 表1:2007年以來開放式基金規模變動統計
圖1:開放式基金總規模變化
圖2:股票型開放式基金總規模變化
規模增長的三大誘因:新基金、拆分/分紅、業績 分析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張,我們發現規模擴張的主要原因來自三個方面,即新發基金、基金拆分等營銷活動導致的規模擴張、業績因素引致的持續規模增長。 新發基金 由于投資者的低凈值偏好,2季度新基金繼續得到投資者的追捧。新發基金的平均規模繼續快速膨脹。在2季度新發的22只基金中,2季度末規模超過100億份的占到一半,僅有6只新發基金的規模低于80億份。 新發基金規模較大的,主要是公司管理資產規模大,品牌形象較好的老牌基金公司,如華夏、南方、易方達、博時、廣發。這些基金公司的品牌效應是吸引投資者的主要原因。 2季度新發基金中有幾只通過封轉開從小規模封閉式基金迅速膨脹為巨無霸基金。其中華夏藍籌已成為基金規模最大的冠軍,資產凈值高達341.64億元。華安成長、鵬華治理、博時第三產業都屬于這種情況。 表2:2季度末規模最大的10只新發基金
基金拆分/大比例分紅 2季度以來基金拆分此起彼伏,2季度共有13只開放式基金拆分。其中還有成立不滿半年的基金。單從基金的凈值恐高癥也無法解釋拆分熱,因為7只拆分基金的單位凈值都沒有超過2元。 而只有從拆分后基金規模的暴增才可以看出基金公司為何樂此不疲。統計顯示,13只拆分基金2季度規模平均增長88.94億份,資產凈值增長88.46億元,這其中絕大部分要歸功于拆分的營銷效應。南方穩健二號、銀華優選、嘉實穩健、興業趨勢、申萬新動力拆分規模增長都超過了100億份。 大比例分紅是和拆分類似的營銷行為,在2季度也被廣泛使用。并不奇怪,其目的也主要是為了做大基金規模。這其中典型的如博時裕富、國投核心,單位分紅金額在1.3元以上,刺激了基金規模的超常規增長。 我們統計一下2季度基金份額增長最多的10只基金,發現這10只基金不是拆分就是大比例分紅(表3)。這兩種營銷活動的效應簡直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表3:2季度規模增長最大的10只基金
業績引發的規模增長 如果排除以上兩種原因帶來的基金規模增長,還有第三種原因,那就是因為基金本身業績表現穩健吸引的新增資金。 與新基金的“炒新”效應與拆分等的營銷宣傳效應不同,由業績引發的規模增長主要是建立在對投資者的持續回報基礎上。但和上面兩種方式相比,這種增長方式就顯得溫和許多。不少業績較好、投資風格穩健的老基金也得到投資者的青睞,但資產規模的增長速度遠不如前兩者。這種情況對一些管理總資產規模較小,風格穩健的基金公司并不有利。例如長期投資風格穩健的海富通基金、中信基金、中銀國際基金等,旗下基金資產規模雖然也在增長,但遠比不上善于把握市場機會推出營銷活動的基金公司。 基金行業呼喚綠色規模增長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基金規模的快速增長無疑是好事。居民的理財意識開始覺醒,證券市場的長牛環境,都使基金行業進入了加速發展的黃金時代。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基金規模超常規發展的一些方式也應引起投資者和基金行業的警惕。從2季度以來的基金規模變動來看,基金公司熱衷拆分和大比例分紅似乎已經變成一種潮流;但這種做大規模的方式究竟是否對投資者有利呢? 大部分投資者都是被低單位凈值吸引蜂擁而進新基金或拆分后的低凈值基金,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在成熟的投資者看來,新基金并沒有明顯的投資優勢,低凈值的基金也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戰勝高凈值基金。而恰恰相反,一些規模沖動下造就的規模過大的基金并不能給投資者帶來期望中的高收益。基金規模迅速膨脹會對其原有投資風格、投資理念形成挑戰,不少拆分后規模暴增的基金業績出現明顯下滑。典型的例子如去年的規模冠軍嘉實策略增長,在400億的巨資壓力下,基金經理很難滿足投資者的期望值。 巨大的資產規模對單只基金的運作會帶來很大困難,作為投資管理行家的基金公司對此理當心知肚明,但明知如此還紛紛熱衷激進的規模擴張方式,不能不說不少基金公司是利用了投資者的情緒和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對基金公司來說,對做大基金規模略微有點矛盾心態。一方面抓緊好的市場時機迅速做大資產規模,對增加收入、提升自身的行業地位都有好處。另一方面,大基金又很難再成為基金公司的收益明星,弄不好還會砸了之前的招牌,因為大量新資金大多是被之前老基金的高收益吸引來的。但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從基金公司的角度還是樂見規模做大,基金公司和其股東是主要的獲益者。 基金公司從自身利益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抓住市場的大好環境做大資產規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在于是否做好了管理相應資產規模的充分準備。在利用火熱的市場行情和火熱的投資者熱情做大規模的同時,基金公司是不是也應該多為投資者利益考慮呢?采用激進的規模擴張策略像是拔苗助長,在挫傷投資者的同時最終也將損害自身利益。 與此相對比,我們更傾向于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雙贏的發展方式。也就是靠真正為投資者帶來較好回報,把投資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持續發展模式,或者我們把它叫做“綠色增長”。從這個角度說,一些基金公司在新發基金或基金持續營銷時不過度宣傳,適當控制基金規模體現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從投資者角度而言是值得肯定的。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