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私募基金:從魔到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 15:33 南都周刊

  幾千萬資金量的操作方法肯定不同于幾十萬,所以有些人自己炒股,幾十萬上百萬的投入,成績很不錯,但不代表他能運作幾千萬的資金。

  記者 杭曉琳

  6月9日,私募基金與中國黃金10年論壇在京召開。雖然依舊處于灰色地帶,但私募基金已經有陽光化的趨勢。突然間,這些過去曾被妖魔化的投資機構儼然成為未來期指的重要一分子,維系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

  私募基金的利益分配、 投資策略、制度困境

  今年4月在杭州舉辦的

理財博覽會上,童旭明的公司也租了一個展位。童直接在公司的介紹里添入了“私募”兩字,而在主動前來詢問的人中,有90%的人對私募表示了好感。“之后我們和留下聯系方式的人辦了一次座談會,目前已經有10人成為了我們的新客戶。”

  童旭明說,很多人以為私募基金不會虧損,這就好像天方夜譚,“就拿做短線來說,十次里最少有三次是割肉出來的,怎么可能只賺不虧呢。”

  利益分配:基金管理人收取2%的管理費,加上收益的20%

    “我們不收管理費啊,就是直接分成30%。”

  童旭明是一家私募機構的股東之一,代人理財了三年多。這個衣著樸素的年輕人看起來與年收入上千萬的私募基金經理相去甚遠。

  最近,一場以私募基金為主題的論壇剛剛在北京落幕,一組關于私募與公募基金間的數字對比也頗為有趣。

  2006年公募基金經理的年收入,在業內普遍流傳的版本是年終獎大約100萬元,年薪約30萬元,據說這還是按照國內薪酬最高的一家基金公司計算的。

  而私募基金經理的回報似乎更誘人。假設他在2006年管理1億資金,并獲得100%的收益,扣除各項雜費后,他的凈收入約在1000萬左右。因為據說,國內的私募基金參照國外對沖基金模式,即2-20,基金管理人收取2%的管理費,加上收益的20%。

  “我們不收管理費啊,就是直接分成30%。”童旭明說,他是直到今年初才拿到公司成立至今的第一次分成,而之前,他拿了整整三年的2000元月薪。但這并非公司不賺錢,事實上,在2004年初成立公司后,兩年熊市里童與另外兩位操盤手也替客戶賺到了錢。“現在公司管理的資金規模是1億元,我們覺得還不夠,把自己的分成都投進去再運作了。”

  中央財經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私募基金的資金總規模在6000億-7000億元,超過公募基金一倍。

  鑒于私募的隱蔽性,6000億-7000億元的數據或許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國內私募的規模,但是從北京的那場論壇所傳遞出的訊息,以及越來越多的人打算從事私募的趨勢來看,一個關于私募的明顯轉變正在發生,即從數年前的談“私”色變,到如今的唯“私”則牛。

  “我希望別人明白,私募并不‘黑’。”童旭明說。

  也沒那么神?答案是肯定的。

    起步階段:積少成多

    “那時交易成本低,頻繁地做小波段,兩個點、三個點地賺。”

  成立公司前,童在上海的一家證券咨詢公司工作,這類會員制的公司現在已被禁止,但當時卻蔚然成風。

  公司并不代客理財,只向會員出售研究報告。客戶中不乏富人,童旭明隱約感覺到替人理財的市場,于是找了幾個朋友湊了幾十萬成立了公司。當時是2004年初,正值行情高點1783點,童并未料到,此后會遭遇一條漫長的陰線。

  第一筆業務是在老家富陽。為了節省成本,童沒有在上海租辦公室,而是直接跑回富陽,在一家超市門口擺攤。有個當地的小企業主想拿出部分積蓄投資股票,但自己不懂,看到坐在超市門外的童旭明,問了幾句,覺得挺有意思,就給了他們7萬元,第一單就這么訂了。

  那時富陽只有一家小券商,童在證券公司里借了一間辦公室,開始倒騰這7萬元。此刻,中國股市正在向谷底慢慢挺進,證券公司里每天張貼出來的交易成績都很難看,唯有童旭明代理的賬戶,兩個月內竟然賺了50%。“其實沒有特別的方法,就是頻繁地做小波段,兩個點、三個點地賺。”當時的交易成本低,童旭明的策略就是積少成多。

  10個月后,這個小企業主的7萬元生出了90%的利潤。而童的公司也在當地接下了一批業務。

  “那時的行情很難,死了很多黑莊和私募。”童旭明回憶當時的行情,每天成交量只有幾百萬上千萬元,莊家拉高了股價,卻沒人呼應,莊家出不了貨,套死自己。“現在呢,一只股票漲到二十多元,你說它會到五十元,一堆人相信。”

  童旭明說,過去人們談到私募,就想到惡莊,不是完全沒道理。“股改是個分界點。”童說,股改前,市場容量小,股價和上市公司業績關系不緊密,就能玩游戲,但現在不同了,純粹的炒作依然存在,但會越來越少,“這叫時勢造人。”

   成長階段:多個操盤手,長線、中線和短線并進

    “別人都以為私募有很多消息,但我至今為止只做過一個消息股。”

  童旭明的公司沒有死在熊市里。2005年6月6日,滬市盤中跌破1000點,公司的客戶開始大量涌進,如今公司客戶的起始資金門檻是100萬元。

  童自稱現在不能算是真正的私募基金。“我們曾將資金集中起來操作,但隨著客戶數量增加,資金量越來越龐大后,我們將每個客戶的賬戶分開操作,這和私募基金有差別,更像代客理財。”

  如今公司有60多個客戶,60多個賬戶分布在幾個地區的證券公司。童旭明說,資金集中在一個賬戶里,操作起來容易被人關注,分散在幾個賬戶,不容易被人看破操盤手的意圖。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50萬炒股和5000萬投資是不同的。”童旭明說,幾千萬資金量的操作方法肯定不同于幾十萬,所以有些人自己炒股,幾十萬上百萬的投入,成績很不錯,但不代表他能運作幾千萬的資金。

  “還有代客理財和自己炒股面對的壓力也是不同的。”童旭明講了一個故事,2006年初報上登了一條消息,國家打算投入1萬億發展鐵路。童旭明和其他股東討論后,認為2006年的鐵路領域充滿投資機會,但是當時沒有鐵路股,而鋼鐵板塊的公司太多,不容易選擇。結果童選中了時代新材。這家公司生產的是高速鐵路的一種配件,“那條消息里說,此次發展鐵路的方向是提速。”童旭明因此認為這家公司的業績一定會增長,“這家公司之前只有幾百萬的營收,1萬億的國家投資,只要有1個億落到這家公司,業績就是暴漲。”童旭明以4.5元的成本買進時代新材,將近一年時,童在17元左右賣出。

  “但是剛買時,兩個月幾乎沒怎么動,有些客戶等不及就會退出。”童旭明說,這就是投資理念的差異,“客戶不一定會接受我的判斷,尤其是看到其他股票都在漲時,客戶會施加很多壓力,這和自己炒股就不同了。”

  童旭明的公司一共有三個操盤手,其中一人專司短線,“有些客戶喜歡賺快錢,就必須投其所好。這個操盤手現在負責20個賬戶,已經到了極限。”公司現在不再接受短線客戶,但是新客戶需要知道童旭明等人的理財能力,“所以我現在會客串短線操盤手,但是一旦獲得他們的認可,我會說服他們做長線。”

  童旭明說,做私募是需要投資理念和心理素質的,“別人都以為私募有很多消息,但我至今為止只做過一個消息股。”

  困局:遭遇投資人賴賬

    “如果打官司,我們不一定會贏,即便我們有合同。”

  一年多的熊市,讓太多的投資者心滿意足,公募基金普漲的同時,私募的收益也不會遜色。但是童旭明卻遇到了在熊市中不曾預料的困擾。

  “熊市里,投資人覺得10%、20%的收益已經很滿足,但是到了牛市,有些投資人卻嫌我們賺得不夠多。”有個客戶至今拖欠著童旭明的公司六七萬元分成,客戶的理由是如果自己操作會賺得更多。

  “很多人沒想到能賺那么多錢,于是舍不得分成。”主營金融顧問的上海源泰律師事務所田衛紅律師說,時常能遇到這種代客理財的糾紛,委托人賺了錢突然不想分給受托人,這種糾紛往往以重新確定分成比例而化解,走到訴訟階段的不太多。

  以溫州地區最近普遍興起的一種私募基金為例,即一家公司內,同事間成立一只基金,每人投資十幾二十萬元,雇傭一個操盤手,按合同約定的比例分成。若發生虧損,20%以內由投資人承擔,虧損超過20%要由操盤手墊。

  “這種情況,市場好的時候問題不大,大家都在賺錢,市場不好了,矛盾就會突出。”田衛紅說,由于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私募至今還是灰色身份,所以這種委托理財的合同屬于民事合同,法院會支持受托人獲得報酬,但合同里的分成比例,法院不一定會完全支持。田曾經看到不同的案例,一個是完全支持合同條款,一個卻沒有支持合同里寫明的分成比例。

  “這就是說,如果打官司,我們不一定會贏,即便我們有合同。”童旭明的公司沒有為了這六七萬元去打官司,而他有個同行,被委托人拖欠了上百萬元,至今還沒討回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童旭明設想在銀行開設限制性賬戶,比如客戶打入1000萬元,該賬戶只能在一年后打開(委托合同簽訂的時間一般為一年),并且由銀行將利潤按比例劃到私募機構的賬戶上。“我和在銀行工作的朋友聊過,銀行是樂于做這樣的中間業務的,對銀行來說,幾乎沒有成本。”

  童旭明的想法,在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上,可能會遇到一個阻礙,即監管層當前對私募基金的態度。一位基金公司的研究總監透露,當前監管層對私募的態度依然曖昧,很難說將來會有什么變數。“就算私募的環境越來越寬松,這種夸大私募收益能力,大家都去做私募的趨勢,肯定有問題。”

  多年前就呼吁要出臺“私募基金法”的基金領域權威王連洲認為,對于現在的私募熱,最重要的是規范,不要離開監管層的視野范圍。

  “我覺得有沒有這套法律不重要。”童旭明說,陽光化并不是私募需要的,“眾目睽睽之下反而難有作為,出臺法規后反而綁手綁腳,假設限制了注冊資本,必須1000萬元,那我們當年就沒法成立公司了。”

  私募基金“名人堂”

  

量子基金——索羅斯的后花園

  該基金最初由索羅斯和羅杰斯創建于60年代末期,開始時資產只有400萬美元。基金設立在紐約,但其出資人皆為非美國國籍的境外投資者,從而避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為量子公司,來源于海森怕格量子力學測不準定律。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己增值為資產總值近60億美元的巨型基金。

  量子基金的著名潰敗發生在俄羅斯金融風暴以及做空港幣時,而對美國網絡股的投資更是讓其損失近50億美元,元氣大傷,因此2004年4月28日,索羅斯不得不宣布關閉這一聞名世界的對沖基金。

  黑石——中國國家外匯投資公司參股9.7%

  1985年,在一間小辦公室中,史蒂芬·施瓦茨曼(Stephen Schwarzman)和彼得·皮特森(Peter G. Peterson)創辦了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當時只有兩名員工以及賬戶上的40萬美元。黑石集團在網站上這樣描述公司的創業狀況:“除了偉大的夢想,當時所有的一切都是這么微不足道。”

  22年過后,黑石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截至今年5月1日,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884億美元。

  LTCM——分析師曾獲諾貝爾獎

  世界著名四大對沖基金之一、擁有夢幻組合的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因期權定價公式榮獲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的默頓(Robert Merton)和舒爾茨(Myron Schols)是LTCM的分析師,世界一流的電腦數學自動投資模型輸給了未來無法預知的小概率事件,他們因為俄羅斯金融風暴接近破產。在輝煌期,LTCM每年的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1997年17%。

  D.E. Shaw——“計算的對沖基金”

  上世紀80年代初期,David Shaw一直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直到后來他被華爾街

摩根士丹利高薪聘請。1988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D. E. Shaw Co公司,他稱之為“計算的對沖基金”。如今,該公司管理著273億美元的基金,利用嚴密跟蹤的計算機算法監控國際市場上股票價格的波動。Shaw也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科學顧問。現在,它是美國第四大對沖基金。

  凱雷——“總統俱樂部”

  美國凱雷投資集團有“總統俱樂部”之稱,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曾出任凱雷亞洲顧問委員會主席,英國前首相約翰·梅杰擔任過凱雷歐洲分公司主席。

  凱雷目前管理著39個基金,共管理資金390億美元。主要在亞洲、歐洲和北美用于公司并購、房產以及創業投資等。據悉,自1987年成立以來,凱雷集團已在全球125億美元的策略性投資中獲得了巨額利潤,給投資者的年均回報率高達35%。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