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創新型封基破殼在即 現有封閉式何去何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4:41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是創新提升老基金價格還是老基金成為創新的絆腳石? 證券時報記者榮籬 “現在只有趕緊批新基金,而且是封閉式基金,才有可能穩定市場!6月4日收市后,一位在證券市場多年經風歷雨的“老江湖”說道。“現在市場還一個炸彈沒爆———開放式基金,如果出現大額贖回,后果不堪設想! 6月5日,媒體開始報道開放式基金出現較大贖回。 與此同時,醞釀經年的創新型封閉式基金正在加速。 創新型封閉式加快 據了解,目前有兩家基金公司的創新型封閉式基金方案較為成熟,雖然相關基金公司對創新型封閉式基金的進展保持緘默,但據消息人士透露,兩家公司的方案都已上報到會里,目前正在進行一些小的修改。 目前市場較為熟悉的封閉式基金創新是“救生艇計劃”。也就是當持續折價率達到一定幅度時(如10%-15%)考慮基金股份回購、封閉式基金轉開放式或轉為半封閉式基金,在一定條件下對封閉式基金進行清算。這實際上也就解決了封閉式基金長期以來存在的折價問題。與此同時,也有基金公司將創新更上一層樓,引入與資產證券化類似的結構化分級理念,將投資者的份額分為普通級和優先級兩種。優先級份額的目標投資者是風險收益偏好較低的投資者。而普通級份額則定位于那些期望通過融資增加其投資資本額,進而獲得超額收益,有較高風險收益偏好的投資者。 此前還有將指數期貨、T+0交易、做市商制度引入的設計,還有將封閉式基金用在保本基金的方案,即將出臺的創新型封閉式基金是否會有這些內容,目前還是未知數。 無論創新的內容如何,封閉式基金重新破土似乎已箭在弦上,有知情人士稱“現在有一股很強的力量在推動創新型封閉式基金的面世! 對抗開放式基金助漲助跌 從開放式基金面世以后,封閉式基金被邊緣化,而到了去年下半年,第一只封閉式基金轉開放啟動后,封閉式轉向開放似乎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封閉式基金已不僅僅是被邊緣化了,而是逐漸從市場上消失。 然而,就在一只只封閉式轉為開放的同時,業內也開始提出,作為一種產品,封閉式基金有其優勢,不應該“一棍子打死”。封閉式基金的最大優勢是資產規模穩定,管理人可以制定和貫徹長期投資策略;與此同時,封閉式基金作為一個交易型產品,也有著繼續存在的市場需求。但是,不得不承認,封閉式基金在中國也有其明顯的弊端:一是折價率畸高,二是由于沒有良性的退出機制,封閉式基金容易被基金管理人不公平的對待。如何揚長避短就成為封閉式基金是否還能在中國市場上繼續保留下來的關鍵問題。于是,創新型封閉式基金的提法出現了。 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從提出到現在已有相當長時間,也得到監管層的高度關注,在央行5月31日發布的《2006年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報告》還專門提到“穩步推進封閉式基金轉型的創新”。但分析人士認為,創新型封閉式基金推進加速與此次市場調整有莫大關系。他認為,2006年以來的這波行情充分顯示出了開放式基金助漲的特性:在基金經理們已感到市場過熱時,投資者的資金還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涌入,基金不得不繼續買入股票。而此次調整中非理性的下跌力量也開始顯現,特別是在連續大跌三日后,6月4日指數還創出了8.3%的跌幅。這樣的恐慌一旦觸發開放式基金的大額贖回,基金也不得不跟隨散戶投資者一起殺跌。 目前市場上可供普通投資者選擇的投資渠道只有兩種:直接買股票和開放式基金(現有封閉式非常少,可忽略不計)。由于開放式基金的投資者結構越來越散戶化,因此,開放式基金的申購贖回與散戶在股票二級市場上的買賣也很可能是同一方向的。也就是助漲也助跌。此時的基金顯然不會是“穩定器”,基于此,封閉式基金的再次破土就有了必要性和緊迫性。 現有封閉式何去何從 創新型封閉式基金推出對現有的封閉式基金有何影響?對此,業內有不同的看法。有觀點認為,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彌補了過去封閉式基金制度上的缺陷,它的出現將會造成現有封閉式基金再次被邊緣化。但也有觀點認為,在創新型封閉式基金平穩運行一段時間后,可以給老封閉式基金一個可行的轉型之路,可能加速老封閉式基金的轉型速度。 也有業內人士對創新型封閉式基金是否能一舉成功表示懷疑。這位人士稱,就目前所知的情況看,對基金份額進行分級的做法過于復雜,不便于投資者理解;更為重要的是現在以1元面值發行封閉式基金將面臨老封閉式基金高比例折價的挑戰。他說,現在市場上明明有折價30%的封閉式基金,也就是凈值是一塊錢的基金,花七毛錢就可以買到,老百姓憑什么花一塊錢去買一塊錢的基金?更何況,當新推出的封閉式基金與開放式基金除了交易形式以外沒有大的差異的情況下,封閉式基金折價是在所難免的,那就意味著,老百姓很可能是花一塊錢買了不久的將來只能以九毛五賣出去的東西。 到底是創新型提升老基金的價格還是老基金成為創新基金的絆腳石,市場只能拭目以待。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