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經濟溫和通脹已形成 人民幣升值進入快車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大勢觀察■苑德軍 張新法 王日方 中國經濟溫和通脹局面已然形成 自2006年年末以來,國內消費物價開始出現上漲之勢,以后逐步走高,持續至今。這一輪物價上漲從表象上看,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尤其是糧價的上漲所帶動,似乎不具可持續性,但實則不然,始于食品價格上漲的新一輪溫和型通脹已然形成。以下六方面原因似乎可以為這一判斷提供佐證: 第一,糧食等食品價格漲勢仍將持續。從國際因素看,2007年全球糧食仍將減產,而需求上升、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趨勢不會改變,國際糧價上漲對國內糧食價格的影響力度將有所加大。從國內情況看,2007年夏糧播種面積與2006年相比不僅沒有增加,還略有減少。考慮到2006年糧食單產水平提高幅度較大的實際情況,2007年夏糧作物單產水平提高和增產的難度都比較大。退一步講,即使其他因素導致今年夏糧“意外”豐收,但仍不能改變我國糧食供需的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隱憂仍然存在。另外,雖然我國近兩年糧食增產,但是工業用糧也大幅增加,工業用糧需求的增加將對糧食價格起到拉動作用。還需指出的是,由于化肥等農資價格的放開,糧食生產者價格指數在不斷上升,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也因此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從而對糧食價格的拉動作用會持續下去。從短期走勢分析,進入四季度后,隨著秋糧上市,糧食價格上漲的勢頭可能出現放緩。即便如此,低糧價時代也很難重現。糧價上漲,必然會拉動肉禽、鮮蛋、油脂等食品類價格全面上漲。 第二,房地產銷售價格持續上升會對CPI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由于房地產銷售價格不直接計入消費價格,但租賃價格計入消費價格,租賃價格的上漲將會對消費價格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三,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政策性調價因素助推CPI進一步上行。為促進節能降耗減排和環保工作,政府將綜合運用價格、財稅、信貸等經濟手段,深化重要資源性產品價格和排污收費改革,完善資源稅制度,健全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在客觀上將進一步促進國內水、石油、天然氣、土地等資源價格的上升,進而直接或間接推動價格總水平的上漲。與此同時,地方公共服務價格也將進一步得到梳理。目前,與居民生活相關的地方公共服務價格扭曲的問題比較突出,這將使得2007年地方政府對公共服務價格上調的措施增多,前期被抑制的漲價因素將陸續得以釋放。其中,天然氣、水、出租車等價格的上調,將成為影響今年物價上升的重要因素。 第四,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將會從成本和需求兩方面推動物價上升。勞動力價格提升在提高產品成本的同時,還將增加消費品需求,推動消費品價格上漲,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通脹壓力。今年,我國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將繼續加大,其中兩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加城市低保人員的收入、提高城市最低工資標準,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這將有效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強其購買能力,將對物價的上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五,貨幣因素推動通脹率走高。近幾年來,流動性過剩成為影響我國物價和經濟平穩運行的一大不利因素。自2005年四季度開始,廣義貨幣供應量M2一直處于增速較快的狀況。從2006年年中開始,對經濟運行影響更為直接的狹義貨幣供應量增速也逐漸加快,目前兩者都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由于貨幣供應明顯寬松,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品市場都比較活躍,尤其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出現了較快增長,再加上出口的高速增長,使得社會總需求擴張步伐較快,對價格水平形成拉動作用。考慮到貨幣變化與價格變化之間存在一定的時滯,未來一段時間價格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 第六,資產價格上升會對消費物價產生影響。房地產市場價格上升,有可能帶動相關產業鏈條上的商品價格上漲,同時投資房市和股市所產生的財富效應,向消費領域擴散后也將帶動消費物價的上漲。 溫和通脹是一個經濟體在增長周期中后段必然出現的經濟現象。根據一般經濟學原理,國民收入的增長往往伴隨著通脹水平的走高。我國的GDP平均增速已連續20多年保持在近10%的高水平,在全球經濟面臨通脹風險的形勢下,日益融入經濟全球化的中國經濟在歷經長時間的高增長后,一直伴隨其身的低通脹很難獨善其身。綜觀當今的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格局依舊,但低通脹已經悄然變局,我國已經步入溫和通脹時代。我們預計,2007年前三季度的CPI水平將保持溫和上揚的態勢,但進入四季度會有所回落,全年CPI水平將超過3%。 人民幣升值將步入快車道 步入2007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尤其是在二季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加速。我們認為,央行在2007年5月18日宣布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動區間由0.3%擴大到0.5%,預示著我國匯率制度改革將逐步提速,人民幣升值步伐將進一步加快。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底升至7.4左右,全年升值幅度達到5%,比2006年加快1.7個百分點。主要依據如下: 第一,巨額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由于出口增長強勁,今年全年外貿順差創出2000億美元以上的新高幾無懸念。持續巨額的貿易順差,成了美歐以貿易不平衡為由要求人民幣升值的一個借口。 第二,外商直接投資(FDI)平穩增長。由于直接投資差額是金融資本項目差額中最主要的部分,所以,FDI的持續流入,實際上產生了兩個效應:一方面使中國的金融資本項目順差快速增加;另一方面,FDI投資于加工貿易,使中國的貿易順差呈連年擴大之勢。據統計,目前在中國有85%以上的加工貿易企業有FDI的身影。 第三,“雙順差”導致外匯儲備高速增長。在國際收支雙順差規模不減和國際游資加快流入我國的背景下,我國2007年的外匯儲備規模將不斷創出新高,到今年年底有望達到1.6萬億美元左右。外匯儲備規模過大,使國內外匯明顯供大于求,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 第四,多年來GDP的快速增長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是構成本幣升值壓力的因素。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如短期內人口及勞動力總量基本固定,GDP增長反映的主要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產率的上升意味著,要么工資上漲而引發通脹,要么本幣大幅升值。由于通脹和升值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我國經濟目前正面臨著這樣一個方向選擇的關鍵問題,即是調整匯率和利率實現本幣升值,還是以容忍較高的通脹為代價放慢升值步伐。從最近央行的貨幣政策取向看,對通脹的容忍程度在降低,如2004年以CPI上升5%為加息的警戒線,現在已把這一警戒線降至3%,而且央行已不再固守中美利差保持在3個百分點這一底線。據此,似乎可以認為,央行可能已做好了讓人民幣比以前較快升值的準備。 下半年中國貨幣政策走向 2007年下半年,在穩健的財政政策日趨寬松的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漸趨緊縮,“松財政、緊貨幣”的政策搭配操作會貫穿全年。 毫無疑問,回收流動性仍是下半年貨幣政策的主線。央行將綜合應用匯率、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定向票據發行等手段,加強本外幣政策的協調和銀行體系的流動性管理。 2007年下半年,央行仍將運用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定向票據發行等常態數量型工具,并輔助運用一至二次加息的價格型工具,適時適量地調節市場流動性,合理控制貨幣信貸的增長。在著眼于控制通脹的同時,穩定房價和股價等資產價格。央行將繼續加強窗口指導,引導商業銀行根據國家產業政策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中劣質企業的貸款,增加對農村、中小企業、助學和就業等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并控制中長期貸款總量和投放節奏。同時,鼓勵和支持商業銀行擴大消費信貸業務,完善住房貸款定價機制,改進住房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支持合理住房消費。 匯率政策方面,在“三性”原則的指導下,央行將進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后,進一步增強雙向波動的彈性,逐步釋放匯率升值壓力。在利率方面,將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由中央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工具進行調控的利率形成機制。 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將繼續推進。改革的內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本著“藏匯于民”的思路改革結售匯制度,擴大居民和企業用匯額度,鼓勵企業以QDII等方式進行境外投資;二是對外匯儲備實施公司式管理,通過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的形式收購部分外匯儲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央行回收流動性的壓力;三是新增外匯儲備的投資方式將更趨多元化,改善“一籃子貨幣”構成的權重、購買重要戰略儲備物資等,都將成為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要抉擇。 (作者單位:中國銀河證券公司)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