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泛黃《北支事變畫報》再現日寇侵占太原暴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2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山西網8月15日電 62年前的今天,是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的日子。70年前,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其間出版了《北支事變畫報》,照片全部是日本記者在隨軍作戰時拍攝。多年來,市收藏協會會長王艾甫致力于收集日軍侵華罪證,陸續收集到部分《北支事變畫報》,其中有一期記錄了日軍侵占太原時的情景。 泛黃的畫報 《北支事變畫報》從“七七事變”開始刊發,由朝日新聞社出版,全部是日本記者在隨軍作戰時拍攝的照片。畫報名字先后更名為《日支事變畫報》和《支那事變畫報》。第1期于1937年7月25日印刷,7月30日發行,在創刊號中,共有69幅照片,每幅圖片均配有日文說明。昨天,在市收藏協會院內,記者見到這些紙張都已泛黃的畫報,王艾甫老先生小心翼翼地端出來幾期,告訴記者:“這些畫報已經歷經70年的輾轉流傳,紙張都已變脆,每翻閱一次,對它們都是一次損傷。”翻開畫報,里面的照片記錄了從7月8日到7月20日的日軍侵華戰況,都是對日軍如何取得勝利的描述。 血染太原城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在這套畫報里,日寇將侵略太原的戰爭進程予以詳盡報道,并多次使用了“火吞”、“血染”等字眼。 一幅名為“大軍逼近太原”的圖片上,日寇坦克步兵并進,圖片還有一段厚顏無恥的說明:“11月3日,我軍攻下中方軍隊夸口攻不破的天險忻口鎮,追擊全面崩潰的中國軍隊,以太原為目標,持續全速前進。11月5日,占領青龍橋,距太原15公里。” 日寇侵占太原時,名為“血染太原城”的圖片中,驕橫的日寇寫下這樣的說明:“太原人口10萬,城墻高約10米,厚約5米,和周圍的天險融為一體,成為易守難攻的要塞,但在皇軍的神圣炮火之前,這種要塞何足懼哉!堅城固壁只一瞬間就崩潰在槍林彈雨下。” 另一幅日軍進入太原城的圖片,配有狂妄的說明文字:“被發怒的皇軍的圣火燃燒過的,悲慘的無人的城內,高舉日本旗的日本隊伍精神抖擻,隊列整齊,xx部隊通過迎澤門入城。” 還有一幅日寇攻陷太原城后的照片,士兵在督軍府的柱子上刻著當天的日期“昭和十二年十一月九日”,下面還有“岡崎”等字樣。 在畫報中,還再現了日軍占領海子邊、鼓樓街等地的情景。 當事人見證 80多歲的日本人奧村和一當年參與侵華戰爭,戰后致力于和平事業。兩年前,奧村和一慕名來到太原,見到王艾甫老先生。當看到畫報時,他驚嘆說:“我們沒有見過這樣的雜志,這些資料太可貴了。” 在該畫報第9期中,有張日本士兵脖子上挎著雞的照片,下面注明該士兵是用錢在太原買的雞。奧村和一說,這是胡說八道,當時部隊里根本不發錢,用什么買雞?都是搶!他剛去部隊的時候,因為沒有經驗,大雞都被老兵搶走了,他只搶到了兩只小雞,獻給長官時還挨了耳光,長官嫌他搶的雞太小。 另一幅煙霧騰騰的照片下方注釋說是用炸彈攻占太原,奧村和一也表示這是扭曲歷史,如果是炸彈,炸開時煙霧像蘑菇云似的向上走,而這幅照片上的煙霧則是四處散開,他們當時攻占太原用的是毒氣彈。 侵華的罪證 王艾甫老先生認為,這些畫報是日本政府為了宣揚其勝利和鼓舞士氣而出版,而現在卻成了他們侵華的歷史罪證,從這些圖片和圖片說明里,處處能看到日軍全面侵華的野心。 從5年前發現第一本《北支事變畫報》,到后來陸續收藏到創刊號和其他幾十期,王老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財力。為了搞清第9期關于占領太原的圖片說明,王老還專門花錢請一位大學教授予以翻譯。對每一本畫報,王艾甫老先生都愛若至寶,每一期都精心地單獨用塑料袋子封好。在翻看第9期時,書脊有些開裂,老先生心疼地說,“脆弱的紙張是有壽命的,而歷史文物是不可復制的,應該用高科技的手段來延長這些畫報的壽命,以便將他們長期保存下來。”(來源:太原晚報;記者侯慧琴)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