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藏古玉 老問題連著新問題(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7日 20:09 新浪論壇
以前,齊家文化的玉賣不上價,但在三年前已經(jīng)達到幾千元一件,現(xiàn)在是幾萬、幾十萬一件,但齊家文化比起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來,價格低得多,但玉質(zhì)又好很多,應特別關注。 記者觀點:齊家文化在收藏界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域,無人擁有絕對權(quán)威的話語權(quán),紅山古玉何嘗不是如此?是民間收藏走得太快,是市場化泡沫泛濫,還是考古與國藏研究先天不足呢?無論何種原因,只有真正的思考者與研究者才會走得更遠。 良渚玉器是古玉當中一個重要的收藏代表,相對而言,高水平良渚玉器的仿制難度更高,良渚玉器的業(yè)內(nèi)專家也更希望藉此告訴收藏者,他們完全有能力學會玉器鑒定,用眼力戰(zhàn)勝仿品。 汪遵國:克服玉器鑒定的心理障礙 要研究玉文化,就要鑒定玉器,這回避不了。認為玉器研究難度太大,不可捉摸,真?zhèn)畏旁谝黄穑荒芘袛啵坪跤衿麒b定是隨意性很大的學問,這是古玉愛好者面臨的共同的心理障礙。實際上不對,玉器鑒定是一門科學,入門不難,深造也辦得到,只要路子對,完全可以上道。在玉器界,除專業(yè)人員外,有許多很好的鑒定專家就來民間,收藏者應該有自信——今天可能只有60分,明天就可能80分,后天就可能是90分,因此收藏者面對古玉一定要相信自己。 以良渚玉器來說,已發(fā)現(xiàn)的良渚玉器有上萬件,那么民間有多少呢?我舉個例子,有一次南方搞某項工程,一次性就出土了幾千件良渚玉器。現(xiàn)在大型工程很多,有些出土的玉器流落到了民間。良渚玉器做假的也很多,且相當逼真,但如果對良渚認識得比較透,完全可以看出來。目前能鑒定良渚玉器的大約有20到30人。判斷良渚并不難。比如以玉料來說,良渚所使用的是地方性玉料。經(jīng)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良渚玉器與小梅嶺玉礦所產(chǎn)的玉吻合,小梅嶺有近10處玉礦點,玉質(zhì)與和田玉類似,屬透閃石、陽起石系列,呈淺灰狀,但與和田玉又有質(zhì)量的區(qū)別。和田玉要在百倍的顯微鏡下面才能看到纖維,而良渚玉在20倍放大鏡下就可以看到平行纖維,材質(zhì)不如和田玉,而與岫巖、四川、甘肅等地的玉質(zhì)也都有區(qū)別,因此在玉料上可以區(qū)分清楚。 其次,良渚玉器也有良渚玉器特殊的受沁特點。玉料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表面會起變化,即二次氧化。浙江的沁就是所謂“雞骨白”,這個真“雞骨白”是要有亮光的。江蘇出土的沁色沒有浙江嚴重,出來的玉比較鮮艷,有的沒有沁。 在玉器主體紋飾上,各種紋飾繁簡不一,其中最典型的神人騎獸紋,對比一下真跡就很好識別。再有做工,良渚玉器很細膩,鉆孔是大小頭,細部紋飾再用細石器幫忙加工,工藝特點也容易把握,再加上30多種器型,良渚玉器不是多難把握,因此收藏者只要這些要點把握住了,鑒定沒有那么難。 記者觀點:對于古玉鑒定,行家一直認為“有人用5年可以成為高手,有人用30年仍然一竅不通”,原因在于收藏者是否在不斷思考中掌握了鑒定的要領。而最基本的收藏真諦還在于實事求是,同時遠離“唯利是圖”。
【 新浪財經(jīng)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