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能讓藝術棲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4:27 每日新報
1994年,著名畫家方力鈞、劉煒、王音、岳敏君、楊少斌等作為首批拓荒者相繼來到宋莊,宋莊也因藝術家的聚集而開始聞名。去年開始,宋莊村民就當年的買賣房屋一事,將一些藝術家告上法庭,要求判定合同無效,此舉引起全國的關注。日前,作為宋莊元老級的拓荒者,著名畫家方力鈞也成了被告之一。 方力鈞們很無奈,很憤怒。無奈的是自己成了商業資本的犧牲品,憤怒是在于——若沒有他們的集體進駐,宋莊至今可能還是一個普通的村莊。 這是一個古怪的宿命,藝術家們從城市退入鄉村,原本是為了獲得安寧的創作環境和低廉的生活成本。藝術家們和宋莊的村民之間并無天然的對立關系,但是當商業資本加入進來,這個三方共舞的局面,就很有可能變成一場無人得益的游戲。 十幾年間,2000多位藝術家的涌入,讓宋莊變成了一個江湖。這個江湖以方力鈞、岳敏君等大腕和一些大藝術商人、收藏家為核心,以籍貫地域、畢業院校、代理畫廊等線索為身份標記,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圈子和利益的共同體。這個山頭林立的宋莊,不僅僅是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創作基地,也是中國藝術市場光芒萬丈的鏡像。 宋莊的現狀對當地村民的沖擊可想而知,他們開始意識到自己祖輩居住的這個地方,已經不再是那個灰頭土臉的北方村落,而是一座未來的文化產業金礦。于是他們后悔當初的“不精明”——怎么那么便宜就把房子賣給了這些畫畫的?于是他們出手了,要收回自己的房屋。 宋莊村民的短視可能會令他們親手埋葬一座能使其后代享用不盡的文化金礦,藝術家的無奈則折射出藝術與商業交鋒中的某種尷尬。 幾天前去了上海,而今天宋莊發生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上海的莫干山路50號。當年,莫干山路50號的那一片老廠房在規劃中本來即將被拆除,因為一些藝術家的進駐,這個區域成為上海的一個文化地標。一群藝術家通過在媒體上呼吁、社會考察、出版圖書等方式,竭盡全力想要保住這個上海的“塞納河左岸”。于是,莫干山路50號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折——它不僅沒被拆除,反而被當作一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經營起來?勺詈蟮慕Y果讓人感到凄涼,藝術家們被告知這個地方的工作室供不應求,租金要大幅度上漲,很多藝術家不得不沮喪地離開了莫干山路50號。這個故事,和宋莊的房屋訴訟案其實有相似之處。藝術家們的無奈,在商業資本面前暴露得一覽無余。 藝術家聚集在某一個區域交流創作,幾乎成了一個傳統。從19世紀開始,就先后出現過巴黎郊外的巴比松村、紐約蘇荷區、倫敦東區、柏林米特區等藝術區域。 比較這些區域,不難發現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以低廉的房屋租金,不算太偏僻的地理位置吸引著藝術家們。它們的命運也殊途同歸,當藝術家們聚集在一起之后,房租上漲、商業機構開始進駐,早先進入的那批藝術家已經功成名就,后來的藝術家們或因為無法再承擔租金,或厭煩這個區域變得越來越喧囂世俗,紛紛遷移到下一個尚不為人注意的區域。 宋莊發生的故事,似乎預示著——藝術家們總在尋找一個烏托邦,可是最終發現自己永遠在遷徙流浪的路上。 新報記者 邢一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