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業主購2房1廳建館 收藏3萬多件珍貴藏品(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21:31 信息時報
昨日信息時報A8版報道了《市民有望建個人檔案館》,文中稱,前日提交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廣東省檔案管理規定(修訂草案)》規定,個人可以建立檔案館。其實,在這個規定之前,早在2004年,廣州市就有市民建起了個人檔案館:屈干臣檔案館。 屈干臣,麓苑小區一名業主,用自己幾十年積累起來的3萬多件珍貴證書、獎章、紀念品、書籍和報刊等,建起了全國第一家個人檔案館。建館至今,該館已接待了4000多位參觀者。 買兩房一廳建館收藏珍品 “有什么樣的經歷,就有什么樣的收藏。”屈干臣告訴記者,他之所以能收藏到3萬多件珍貴的藏品,建立首家個人檔案館,跟他干機要、秘書工作多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今年70多歲的屈干臣于上世紀40年代參加革命工作,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部擔任機要譯電員,解放后曾在廣東省委、省政府、人大和經委等擔任秘書和領導工作,也曾擔任廣東省檔案學會的副理事長,對檔案的重要性和作用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屈干臣告訴記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他就有意識收藏有意義、珍貴的東西:小學畢業證,中學同學錄,高考準考證,結婚證,工作證,代表證,黨費證,老照片,各種報刊書籍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見什么收藏什么。到上世紀80年代,屈干臣的收藏已蔚為大觀。于是,他試著在自己的居所開“館”,保存同時也“展示”自己的收藏品。 2004年6月,屈干臣斥資20萬元,在越秀區麓苑路一單元樓購置了一套兩房一廳的住房,辦起了全國第一家個人檔案館。 40年前結婚證要蓋手指模 1968年2月14日,屈干臣與妻子領了結婚證。如今40年快過去了,他還妥善收藏著這張結婚證。記者看到,所謂的結婚證實為一張紙,黃底,正上方是毛澤東主席頭像,中間顯眼的地方是“最高指示”:“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一切革命隊伍的人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最高指示”下面是“結婚證”,兩人名字旁邊還蓋者各自的手指模。 屈干臣還收藏有經濟困難時期的一本“社員證”。這是省委大院職工消費合作社的購物憑證,上有說明:每月憑證供應火柴1盒、牙膏1支、肥皂1小塊、餅干1斤、香煙1包。屈干臣感慨地說,那時候經濟困難,購買任何東西都需要憑證。 冒風險收藏第一部憲法 在屈干臣的收藏品中,一些證件和老照片見證了當時重要的歷史時刻,而一本1954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印證了文革顛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歷史。 這本1954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堪稱“省內孤本”。記者看到,紅色的封面已經磨損,裝禎十分簡陋。全書共84頁,繁體豎排。在扉頁上,屈干臣加寫了一段文字:“‘文革’中,此書被列為禁書,要馬上銷毀。因為內有報告人劉少奇,說他是內奸、叛徒、賣國賊,是打擊對象。后經請求,讓步,可以不燒掉,但必須在劉少奇名字上打叉。”記者翻看內文看到,劉少奇的名字上都有叉,或用手摳抓的痕跡。屈干臣告訴記者,在神鬼顛倒的歲月,收藏要冒很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就可能招來牢獄之災,甚至牽連親朋好友。(記者 黃熙燈 實習生 林智 徐凱)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