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收藏撿漏兒難得見 打眼天天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21:14 蘭州新聞網
收的是古董 藏的是文化 金城全民收藏熱 行家冷眼看鑒定 歷史上收藏熱自北宋、晚明、清、民國時期,至今已是第5次。和菜市場的大媽也對股市心動手癢一樣,目前我市收藏熱度之高,幅度之廣,前所未有,大有“全民收藏”的勁頭。與此同時,造假技術之高超也“日新月異”,隨之而來的便是各類“知名”文化公司來到我市,緊鑼密鼓地舉辦著各種“高檔次鑒寶”。面對這股“全民收藏”的熱乎勁帶來的頻繁的文物鑒定活動,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專門從事古玩拍賣并從事古玩收藏20多年的甘肅博樂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樂群。他既是一個沉穩、大方的國家級拍賣師,又是搜羅珍玩的民間“大腕”,但對這股熱潮,張樂群毫不猶豫地澆了冷水,但也表示決不是澆滅收藏愛好者的興致,只想為大家平添一份理智,奉勸收藏愛好者一定要明白,收的雖然是古董,其實藏的是我們祖先留下的文化。 “撿漏兒”難得見“打眼”天天有 業內的人有一句行話叫“打眼”,意思是上了當,用較高的價錢買了不值此價的藏品,或買了假貨。它的反義詞則是“撿漏兒”,張樂群明確地表示,“撿漏兒”的概率極小,而“打眼”卻是常事,不要說業余愛好者,即便專業人才,即便國寶大師,也是家常便飯。古玩收藏市場中就這么多真東西,卻那么多人買,于是,造假者投機取巧的機會就來了 張樂群告訴記者,古玩跟股票不一樣,古玩是一個杠桿,一定要你在收藏的過程中想方設法了解這個東西背后的故事和它的背景、歷史,通過這些,把文化素質提高了。我覺得文物熱的意義在此,并不是都買東西去。同樣一個碗,上世紀80年代初期買的,到現在為止20年時間,它翻了數萬倍,這是事實!一個碗幾百塊錢買的,官窯的到現在賣幾十萬,這也是事實。張樂群說:“一定要看到這些事實背后是什么,是我們的文化,是中國文化最經典的那部分在閃光,所以需要記住的是古玩的文化,是它背后的歷史! 玩玩可以,別太當真保持良好心態是關鍵 看著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為代表的收藏類電視節目,總請來一幫專家免費鑒定、估值,那么是不是找到了專家,就可以高枕無憂?抱有這種想法的人,最好聽聽張樂群給你潑的一盆冷水:“專家評定值多少錢,你找專家買去。”張樂群告訴記者,他有一個朋友買一件古董,自己怕走眼,特地找到一位專家來鑒定,專家認定是真品。朋友于是花了重金買下,還付給專家價格不菲的鑒定費。最后多次到別的地方鑒定,認定這是贗品,但賣主已經溜之大吉。朋友一怒之下把專家告上了法庭,最后法院裁定專家無罪。張樂群表示,鑒定這東西,完全就是憑個人感覺,專家個人認定這個是真的,有什么辦法?現在也沒有相關法律來規范這個,也不好規范。 對此張樂群強調說:“現在買古玩要鑒別真偽,找專家也要鑒別專家的真偽,因為專家的水平良莠不齊。就像電視上的文物鑒定節目一樣,專家鑒定那些文物值多少錢,不能算數,到時候還是要看物品的實際情況,那上面的專家鑒定也只能是做個參考。何況,即便是專家、大師,幾乎都會有“打眼”的經歷,只不過有的人不肯說罷了,怕現眼唄。還有人不甘心,再接著忽悠別人,把它賣出去! 張樂群奉勸我市的收藏愛好者,現在文物市場上仿品太多,專家都有過上當受騙的經歷,大多數老百姓對鑒寶的基本知識都沒有掌握,想靠這個發財不太可能,“淘寶貝”要帶眼睛不要帶耳朵,提高眼力不要輕信證書,現在什么都有假。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多去博物館看看真東西,掌握一些基本知識,收藏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張樂群說:“玩玩可以,別太當真,在收藏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態才是成功的關鍵! 用知識對話才是硬道理 張樂群在采訪的最后表示,在逛文物市場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平和的心態,如果一定要和市場對話,就用知識對話,那才是硬道理。古玩是千萬分之一的遺存,在歷史的長河里,損壞了一件,就永遠不存在了,它和我們的收藏熱應當是成反比的,你其實根本沒有機會撿漏兒。他告訴記者:“我剛開始收藏陶瓷時,有一次我去隍廟‘逛攤’,當時有一個攤上擺著一個碗,中間有一個裂縫,攤主告訴我這是大明宣德年間的一個大碗,青花大碗,當時要價也不貴,3000多塊錢。我當時就特別激動,動心了想買,當即撥電話給一個朋友。他是個行家,當時比我懂的多。我打電話告訴他,在隍廟古玩市場看到一個碗,是個宣德的碗……。結果他特別不耐煩地對我說,每天上千人在那轉悠,就你一個人是聰明的吧。”明白了這個常識,某種程度上比從“專業”上如何鑒別文物更為重要。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