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勁華
《財經時報》:為什么現在民營企業都熱衷于投資博物館呢?
鐘鳴:目前民營博物館有很多類型。一是比較原始的那種,在企業內部做一個專題的收藏。比如酒廠就做一個酒博物館,藥廠就做一個藥博物館。很多企業做一些體現文化的東
西,黑板報可能就轉換成博物館了。
博物館本身是文化產業,就要有文化資本、經濟實力的支撐。沒有企業的實力和政府的政策是無法實現好的想法的。國家對私立博物館的政策性扶持至關重要,尤其是免稅制。民營企業介入民營博物館有很多動機,不同人的介入、文化程度和經濟實力,結果大不同。
《財經時報》:作為民間博物館是否有一勞永逸的模式?
鐘鳴:我覺得現在民間收藏在數量上是有限的,民間博物館產業應該獨辟蹊徑,和寫作一樣,一定要是很另類的東西,才有意思。
據我所知,現在民間博物館的質量和數量,遠遠超過國家三星堆的東西了,這必須以更大的能量和資金公布于社會。民間收藏是不得了的,以后可能會主流化。
我做過一個比喻,國家博物館是正史,民間博物館是野史。自古以來,在史學上,都是野史補足正史。這是一個互補的關系,兩者都不可或缺。
《財經時報》:當初“鹿野苑”是怎么做起來的呢?帶來了哪些實質性變化?
鐘鳴:都沒有印象了。開始我們什么都在收,四川漢代的石刻比較多,我們最早收的是漢代畫像磚。四川漢代文物比較豐富。實際就是浮雕了。
當時土陶也收。四川是佛教道教的中心。雕塑以前沒有進入正規的家庭收藏。四川又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佛教道教也是隨著南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我們在這樣一個文化的結點上,做收藏是有現實基礎和可能性的。
《財經時報》:很多私人博物館都是慘淡經營,那“鹿野苑”呢?
鐘鳴:博物館慘淡經營不是誰的錯,是你自己方式、認識、表達形式的錯。鹿野苑是一個基地,光是會議接待,會所就足以維持博物館的費用。
員工大概20來個人,70畝地,6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一個月8萬到10萬元之間。但投資很大,整體評估價值2.4億元。當時投資3000萬元,現在博物館整體評估光藏品是2.4億元,園林、建筑、地是一個億,共3.4億元。
現在我認為藝術品市場交易和市場價值,1:10是折中的說法。
相關報道:
私立博物館10年之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