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博物館10年之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8日 22:15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胡勁華 在收藏方面頗具聲名之后,鐘鳴依然覺得做博物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在這件事上,已經耗費了他多年的苦心與熱情。 2006年3月13日,鐘鳴行色匆匆地飛赴上海商談企業私人博物館項目,當天晚上則要從
私立博物館十年歷程 今年是中國正式批準注冊私人博物館的第十個年頭。10年的發展,私人博物館并沒有進入康莊大道,相反卻進入到了一個拐點。鐘鳴在6年前注冊了西南第一家私立博物館“鹿野苑”。鐘鳴是一個詩人,作為“鹿野苑”博物館館長的他,對佛教石刻頗有研究,并且鐘愛此收藏。據他介紹,從漢代石刻到唐代佛像,林林總總,大約有2000多件館藏藏品。 鐘鳴說,人們常說七年之癢,中國私人博物館的冬天似乎比以往來得更早些,目前他想把博物館做成社會公益事業,靠有識企業來支撐。“我們也要考慮怎樣收回投資成本,怎樣發展壯大,我們要尋求自身的良性循環。” 事實上,并不是“鹿野苑”一家私立博物館感覺不輕松,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有幾十年的個人收藏經歷,以收藏明清古典家具為主,藏品達上千件。對于這些至寶,馬未都最大的心愿就是建一個博物館,讓大家一起分享。 1996年,號稱“中國第一私立博物館”的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建立,期間從琉璃廠商業街遷至朝內南小街,最后又整體搬遷到郊區,展廳面積是越來越大,但觀眾也是越來越少,使經營越來越困難。 去年鬧得沸沸揚揚數次搬家的中國惟一的性文化博物館——由劉達臨主辦的中國性文化博物館則是個人籌集資金辦博物館的代表,從1999年的上海南京路繁華區開業,到搬遷至低成本的上海武定路,最后慘淡經營出走江蘇同里鎮,作為搜集了1300余件中國古代性文物和性民俗用品,著名性學專家劉達臨也是辛酸滿腹。 第四次私人收藏高潮 從近幾年拍賣市場來看,私人收藏逐漸成為文物古玩購買、收藏、保護的重要力量,有專家指出,繼宋朝、明末清初之后、清朝康熙乾隆年間,中國歷史上第四次私人收藏高潮正在到來。 在這樣大好的主流形式中,現實似乎被潑了一盆冷水。近段時間,私人博物館紛紛尋找“合作伙伴”,與企業、社區、旅游景點掛鉤。 上海傳來的消息稱,戲劇服裝大師包婉蓉的“戲劇服裝博物館”與奉賢區一家企業“結親”,由廠里提供場地,長期展示她收藏的數百件戲劇服裝;聞名遐邇的“陳海根海螺博物館”,近年來一直為無法拓展場館而發愁;上海植物園利用園內空置的房屋,為錢民權開設鄉村民俗用品博物館;浙江烏鎮旅游區特邀上海錢幣收藏家余榴梁,把私人博物館搬遷到鎮上;浦東牡丹園建成后,吸引了6位民間收藏家到那里去設館…… 私人收藏高潮的到來也帶來了中國私人博物館的普遍“命運多舛”,不少大館建立之初風光一時,到最后都因債務累累而面臨易主或閉館,如全國最大的私人博物館———云南“翰榮軒”、東北最大的私人博物館———黑河“中植俄羅斯藝術博物館”等都沒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平均5萬人即擁有一個博物館,我國平均60萬人才有一個博物館。 成都市文化局文物處負責人透露,成都私人博物館已達13家,包括建川博物館、成都烏木博物館等,建川博物館僅場館建設費用就達5億元,在全國位居前列。但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還相差甚遠。 很多經營者認為,私人博物館地位“尷尬”主要原因是立案困難,因為我國目前沒有一部完整的博物館法,導致私人博物館的館名核定、規模、藏品數量與質量的核定、社會地位、經營管理、為公眾服務的方式、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義務、應該享有的權利及受保護的內容、資金的來源與補充、館主變遷及繼承等均無法可依。 有的收藏品被認為是國家文物而強行低價收購,甚至沒收;有的研究性收藏品、書籍、畫刊或資料,被認為具有不良傾向被搜繳;此外,經費不足,缺乏專業的管理……對于私人博物館的政策傾斜無法操作,對資助私人博物館的企業還不可能實行減免稅收的配套政策,因此很少有企業和個人愿意出資贊助博物館。 而美國對于公立博物館的資金支持和博物館的自籌資金比例為1:1,對捐贈藝術品的給予捐贈品同等價值的免稅;對于私立博物館,則給予更高金額的免稅支持。這些政策積極地促進美國博物館的發展。 博物館產業聯盟與民營資本突圍 國家文物局曾提出,到2015年,中國將在現有2000余座各類博物館的基礎上,再建1000座,基本實現每個中等以上城市擁有一座功能齊全的博物館。然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還取決于很多因素。 鐘鳴稱:“中國很多人在做文化創意產業的時候,并不是一開始就說要加入全球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現行的《博物館管理條例》已經和私人博物館發展不相符,需要國家出臺新的政策,解決關于私人博物館的諸如稅收、捐贈等問題,從根本上促進其發展。” 最先提出創意產業主要是在英國,一個星期就可以誕生一個博物館,在倫敦等城市,最大的經濟收入、效益最好的就是博物館產業了。任何國家只要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這樣一個文化現象。 在國外,有一個定論,國民總產值的收入平均800元,收藏博物館就會蔚然成風。鐘鳴認為,博物館主要是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經濟發展所需要,另外,博物館是本土文化的一個體現。“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動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建博物館,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博物館從定義上來講,就是一個公益事業,是民間的一個私人投資,做一些國家不一定能做到的事。” 非常奇特的是“鹿野苑”是企業全額所有,鐘鳴沒有占股份,拿的是工資。鐘鳴也有意往中國私立博物館孵化器這個角色轉變,說服更多的民間資本介入私人博物館,“我們其實是一個工作室,從策劃、規劃、資源征集、展示、設計全部做完,做完就不屬于我們了。創意產業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因為它就是一個審美,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源于個人的想法,通過一定的轉換形式和平臺,一定的投資規模,換成一種產業,是個人東西。” 而現在鐘鳴正在與資本方溝通,在寧波做四個博物館。“要到現場去考察他的文化景點的資源,歷史的,現有的,再根據業主的需求和投資的規模設計這個項目。”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