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古舊書拍賣迎來井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07:26 江南都市報
有著十幾年歷史的古舊書拍賣,只有到了2007年晚春節氣,才終于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井噴行情。這幾年的蓄勢也不該總“待發”的,是該有個像模像樣落在實處的價位來回報買方賣方了。中國嘉德春拍的2000多萬元成交額,德寶的1200多萬元,還有下面要說的中國書店春季大拍的1000多萬元,這都是各自有史以來的最高單場成交額了,不用“井噴”形容還真沒別的恰當的詞。這里還需解釋一句,“井噴”只能代表價位的上揚,并不意味著拍品品質也同步上揚。 本次中國書店春拍拍得最高的是宋慶齡英文書札,4.4萬元成交,其他名人錢學森、吳印咸、葉公超、沈雁冰、丁玲的書札都是千余元的價位,這說明現代名人手跡存世量相對較大。第一個高潮是魯迅簽名本引發的,魯迅簽名本是第一次在中國書店拍賣會出現,其意義自不同一般,最后的成交價達6位數——12.1萬元也不出意外,后面的朱自清簽名本拍了1.76萬元,稍出意料。第二個高潮是寫本《參議員毛澤東在渝市之動態》,這件拍品含幾重價值,集政治性、文獻性、唯一性(孤本)于一身,自不愁買家,但是這種拍品不見得大藏家看得上,買回去干什么用?所以它的買家面相對較窄,個人參與的積極性不大,最終成交價17.05萬元。 古香齋刊本的來歷被藏界津津樂道,有來頭(皇帝準制)、有賞玩性,區別在于年頭,乾隆版的10倍于光緒版的,還有一個小的區別,是內容。光緒九年(1883年)刊《古香齋鑒賞袖珍春明夢余錄》4函24冊5500元成交;乾隆十三年(1748年)《古香齋鑒賞袖珍初學記》兩函12冊4.4萬元成交。 清雍正內府銅活字印本《欽定古今圖書集成》,規模浩大,全份存世只寥寥幾部,私家藏家未聞有藏,那么收藏一二零冊,即成為可行的藏法,單冊價位萬元上下浮動,本場一件9900元成交,一件1.98萬元拍出。清中期內府寫本《圓明園內工現行則例》乃文獻兼實用之書,11萬元成交;元刊本《東萊先生南史詳節》12.1萬元成交;清康熙內府朱墨套印本《御選唐詩》18.7萬元成交,這些十數萬元拍品本場很多,它們是行情的中堅力量。有藏家稱近來上拍的古籍多數在過去是上不了臺面的,“賣一部少一部”的現狀,也許是絕對的事實了,上不了臺面也只得愣充著胖子上,賣出善價才是硬道理。黃裳的藏書已為拍場常客,本場一件明嘉靖元年(1522年)《淵穎吳先生集》1函4冊估價8萬至10萬元,最后13.75萬元成交。私家藏書絕無恒定之理,守也守不住,現實的方式是及身而散。 歷史原版老照片近年大受追捧,有專家甚至預言老照片將是下一個收藏與投資的熱點。其實老照片早就是熱點了,老照片與藝術攝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前者重在歷史證據性,后者重在藝術性。本場拍賣的照片部分就鮮明地表現出這兩者的差異,市場只認歷史性不認藝術性。盧施福是“黑白影社”骨干,上世紀30年代曾在上海等地舉辦過十多次個人影展,與郎靜山、陳傳霖等名攝影家舉辦過聯合影展,1936年與陳傳霖合作出版《陳盧影展》。在攝影界,盧是第一個攀登黃山的攝影家,先后“登黃山十數次”,成為攝影界的“黃山派”,有《黃山影集》行世,拍賣中有他兩幅風光攝影還帶簽名,都慘遭流標。名攝影家吳中行的藝術攝影也是這個下場。 30多件老期刊組成的板塊,是本場大拍的一個亮點,中國近現代歷史的重大事件無一例外地于期刊中得到忠實記錄,期刊的價值被低估,是藏界的短視與無知,而外國研究機構卻一直不間斷地在搜羅我們自己看輕的這些歷史記錄簿。含《紅軍二萬五千里西行記》在內的《逸經》雜志34冊拍到9350元;淪陷時期的兩種重要文學刊物《藝文雜志》(北京)、《風雨談》(上海)分別拍到6050元和4180元;156期《論語》拍到1.1萬元,45期全份的《小說月報》拍了8250元,比之筆者10年前拍得的那套漲了5倍,雖不算多,但畢竟是漲不是跌,趨勢是良性的。 地圖部分有喜有憂,《清乾隆內府輿圖》1932年重印本拍到18.7萬元,日本1940年影本《乾隆京城全圖》拍到1.98萬元,而超大幅的(4平方米見方)《實測北平市內外城地形圖》(1937年)卻流標了,估價并不高(1.5萬元),問題還在于地圖收藏仍得不到資金支持。 謝其章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