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元青花收藏小心仿制品(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14:32 解放日報
關于元青花的面世數量,學術界有較一致看法:“目前全世界收藏的基本完整的元青花瓷器大致為300多件,其中大部分流失在海外,英國、法國、美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阿曼、日本、印度、伊朗、土耳其等國”,尤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館和伊朗阿德比爾寺院收藏最多,“前者收藏70多件,后者收藏30多件。國內收藏有120件左右,且大部分是1969年以后陸續出土的,其中較為重要的發現有:元大都遺址、江西省高安市元代窖藏、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等。”〔呂成龍《元代青花瓷器識鑒》、2004年第2期《故宮博物院院刊》〕 上述統計數,與馮先銘先生十年前所作“就目前的收藏來看,無論從質量和數量上,國內的收藏遜于國外。總計國內、國外的全部藏品在內,元青花瓷的總數大致在300件以上〔《中國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的估算,基本一致。稍有差異是“國內收藏”這部分,十年前估算“有100多件”,此次為“120件左右”,亦就是說,十年間增長一成。 然而近些年來,國內收藏圈子里不時冒出“民間藏有大量元青花”的驚人消息。一些涉獵古瓷時間不長的愛好者,靠著工薪,二三年里就收藏到數件、十數件完整的至正型元青花。更有人憑借手中擁有上百件或數百件元青花的“事實”,著書立說,證明中國“民藏元青花質量、數量都超過了人們的想象”,并且足以與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館和伊朗阿德比爾寺院所藏的中國元青花瓷媲美。根據這些資料,有學者推斷“全國民間收藏元青花約有3000件”,還有人估算出民藏元青花達5000件之多。 當然,這些人的愿望十分美好,只是愿望同考古發掘及客觀事實相去甚遠,顯出了天真與無知。 來源于窖藏與遺址 建國以來,重要的元代窖藏、遺址以及墓葬已發現二十來處,出土物中的元青花,成了填補國內博物館元青花空白的重要來源,亦是學術界統計出“國內收藏有120件左右”元青花的主要依據。 遺址中,元大都功不可沒。馬希桂在《簡論元大都遺址出土的瓷器》〔2005年第7期《收藏家》〕一文中說:“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博物館中收藏元青花瓷最多的單位。現有出土和傳世元青花瓷16件。其中尤為重要的是1970年舊鼓樓大街豁口東發掘的元代窖藏。窖距地表深不到半米,上面覆蓋著一個瓦盆,內藏青花瓷10件,青白瓷6件。從元大都出土的青花瓷可以看出,有些器形獨特新穎,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為國內其他地方所不見。如舊鼓樓大街豁口東窖藏出土的青花鳳首扁壺,全國僅此一件,彌足珍貴。”但是,筆者見到完整的青花鳳首扁壺,起碼有十件。有一愛好者一人庋藏了兩件,他說,舊鼓樓那件是破的,是幾個士兵喝完酒后隨手扔掉的,而他的,系來自元代統治者的老家內蒙古大草原。 河北保定窖藏的規模不大,秘藏元瓷總共11件。除2件白釉器和3件藍釉繪金彩器外,有元青花梅瓶和玉壺春瓶計4件,還有元青花釉里紅鏤雕花卉紋蓋罐一對。這6件,件件堪稱國寶,由此讓保定名震天下。 窖藏規模最大的數江西高安,出土元龍泉窯青瓷168件,元鈞窯瓷3件,元景德鎮窯的青花、釉里紅、青白釉、卵白釉瓷68件〔參見1999年第4期《收藏家》〕。在這批239件出土元瓷中,尤以18件元青花瓷〔觚1、罐2、梅瓶6、高足杯9〕和4件元釉里紅瓷〔罐、瓶、匜、高足杯各1〕最為稀世名貴,精良的瓷質、別致的造型、細膩的紋飾,令中外陶瓷專家為之傾倒。 內蒙古出土 內蒙古地區亦屬元青花“高產地”。為此,呼和浩特市趙愛軍先生很自豪地在《內蒙古出土之元代青花瓷》一文里講道:“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內蒙古地區發現了十幾件元代青花瓷器,主要有:內蒙古博物館藏瓷罐和大盤各l件,呼和浩特市博物館藏高足杯l件,錫盟多倫縣文化館藏盅2件,赤峰市翁牛特旗文管所藏高足杯2件、龍紋玉壺春瓶l件,赤峰市林西縣博物館藏高足杯2件、碗和盤各l件,赤峰市松山區元代窖藏出土龍紋高足杯6件,通遼市博物館和文物商店各藏玉壺春瓶l件,興安盟烏蘭浩特市文物站藏碗l件。此外在阿盟額濟納旗綠城子遺址和伊盟烏審旗三岔溝古城內還發現了許多元代青花瓷片。”趙愛軍說“從以上資料看,內蒙古元青花發現數量名列全國前列,均為餐飲用具” 筆者之所以把內蒙古發現元青花的相關報道較詳細地記錄在案,是因為眼下涉及內蒙古發現元青花的故事特別多。一些持“寶”人經常錚錚有聲道,“此件扁壺出土于內蒙古”,“那一件大罐也出土于內蒙古”,好像內蒙古遍地是元青花,元青花多得不得了,而且,精到得件件堪稱頂級文物。實際上呢?偌大內蒙古大草原,元青花平均每三年才發現一件,而且幾乎都屬“餐飲用具”,少見美輪美奐擺設器,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由上可知,除遺址及一些窖藏外,國內從其他方面獲得元青花皆十分零星。所以,元青花的面世量,其增長速度只能是緩慢與平穩的,不可能在十年內翻幾番。至于傳世件,歷來就少,連保存傳世器物最多最全著稱的北京故宮,其舊藏中“既有宋代五大名窯的貢品,也有明、清兩代各類御用器,唯獨沒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即使是現存的元代其他品種舊藏瓷中,也只有少量的祭祀用品,如元龍泉窯藏草瓶,元龍泉窯大尊,元鈞窯天藍釉大罐,元景德鎮藍釉白龍盤,元卵白釉盤等。”〔葉佩蘭《元代瓷器》〕。為此,故宮博物院于1949年后,不得不靠“收購或外地博物館撥交的墓葬出土物”,來彌補這一歷史空白。 現仿如潮 元青花的仿制歷史并不長,總共只有30年。可市面上涌現出的元青花則鋪天蓋地,這是為什么? 簡言之,供銷兩旺:就仿制者與賣方而言,乃利潤或暴利的誘惑在使然;于藏家和愛好者來說,維系著對文化與財富的憧憬。 元青花,系中國古陶瓷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瑰寶。加上其青翠又凝重的圖案裝飾,氣勢恢弘而優美的外觀造型,以及較少存世量,故在世界藝術品市場上大受青睞,一件元青花瓷,動輒以數百萬或上千萬港元成交。2003年秋在北京華辰拍賣的一件元青花行龍牡丹紋獸耳大罐,罐的口與頸有殘、用金屬物鑲配,但經過多輪角逐,仍以高出估價四倍多的209萬人民帀成交。而一件27.5厘米高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2005年7月于倫敦佳士得拍得2.3億人民帀,不只創下中國古瓷成交價之最,還使中國古代藝術品一躍登上世界藝術品十大天價的排行榜。在價格與利潤的驅動下,大量元青花贗品源源不斷從景德鎮流向全國。其中,有些作為仿古工藝品,有的則以假亂真。與此同時,各地新生出一大批元青花愛好者。這些人士中,既有高學歷者和事業有成者,亦不乏剛夠溫飽、靠縮衣節食收藏藝術品的工薪階層。他們在視收藏為一項高雅的文化活動的同時,大多又把藝術品收藏當作一種時髦的投資行為,也就理所當然地演繹著一幕幕財富神話。 其實,人的很多失敗,都不是發生在未知的世界里,而是跌倒在常識里。鑒于此,當“元青花”出現在面前時,一些淺顯的道理無論如何是不可被忽視或忘記的。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