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楊仁愷:我發現了清明上河圖真跡 (5)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 22:43 光明網
楊仁愷:是啊。事情大致是這樣的:1936年“西安事變”之后,張學良被關押,他的東北軍部下也都散了。張學良的外文秘書,也是東北人,后來在營口的一個工廠里當職員。20世紀50年代初,這位外文秘書從營口到長春去看朋友,在長春逛地攤時,發現了一些從偽皇宮搶來的文物碎片,就買下了,包了一大口袋帶回營口。不料跟他同去長春的一個工人見財起意,在回營口的路上把他推下車子害死,把東西搶走了。那位秘書的夫人是一位教師,她很懷疑自己丈夫的起因,于是就到法院去控告,結果案子破了,那個害人的工人被抓了起來,包裹也物歸原主。這家人雖然知道這包東西不一般,但是并不確切知道它們到底具有什么樣的價值。后來,這家人想用這包破片賣幾個錢補貼家用,到哈爾濱、長春、沈陽都試著賣過,結果都賣不掉,最后才來到北京,被榮寶齋看上,收購了。 別人開玩笑問我是哪個大學畢業的,我說我是琉璃廠大學畢業的 楊仁愷出生于四川省岳池縣,幼年喪失,家道中落,勉強就讀于舊制高中理科,輟學后在成都一家私立女子中學教語文和歷史,學校附近的古玩街時常令他流連忘返。1945年,30歲的楊仁愷來到北平,在琉璃廠書肆坊間多所瀏覽,見識到很多法書名畫,逐漸練就了鑒別古書畫的深厚功力。 主持人:很多人說您在書畫鑒定方面獨具慧眼。我們采訪馮其庸先生的時候,他曾經說過:一幅畫,楊先生只要打開三分之一就能看出真假。您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楊仁愷:從哲學上講,這屬于認識論的范疇,它是多年經驗積累的結果。我從小就對歷史文物有偏好,二十多歲的時候還在中學教過歷史,對這些東西一直都非常喜歡,一直沒有停止過摸索和研究。我對文物的認識也是一點一點逐漸深化的,我看過很多文物鑒定方面的書,親眼看過國內國外大約6萬多件東西,所以,慢慢積累得多了,也就對各個時代的東西有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我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中國書畫鑒定學稿》,專門闡述這個問題。 我到東北以后才算走上了專業道路。當時,全國剛解放,我有一個同學的朋友在東北當組織部部長,他說東北缺少這方面的人才,通過他介紹我才到了東北文化部,隨后轉調博物館。 主持人:聽說到東北之前,郭沫若還給您介紹過工作? 楊仁愷:郭老跟我很熟,他的夫人于立群寫書法,我提供資料、字帖之類給她看。郭老曾經推薦我到國家文物局。當時文物局局長是鄭振鐸先生,我跟他不太熟,后來鄭先生錄用了徐邦達先生,這時,正好東北文化部來請我,王冶秋同志轉告北京這邊又沒有編制,所以我就到東北去了。 主持人:聽說您經常說自己是琉璃廠大學畢業的? 楊仁愷:對,我沒有正式上過大學,只是個旁聽生。年輕時候,我有很長時間在北京琉璃廠度過,即使后來到東北工作了,我也經常回到北京,在琉璃廠泡著。那時候東北博物館盡管有溥儀那一百多件東西,但還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就在國內、在北京收購東西。那時候東西便宜,不像現在動輒就是幾十萬、幾百萬。當時我有這個機會,可以在琉璃廠待著泡著,所以有時候,別人開玩笑問我是哪個大學畢業的?我說我是琉璃廠大學畢業的。我跟琉璃廠的老板們很熟,他們有什么問題都會來找我。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