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2月23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承辦的“2017中國債券論壇”今日在中國北京大飯店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活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紀敏參會并發表演講。
紀敏:大家上午好!簡單談一談利率和杠桿兩者之間的關系。
債券市場去年三季度以來一個變化,各個期限、各種利率有明顯上行。但另一方面,從2017年以來情況來看,杠桿率在轉好。無論是整個部門杠桿率的上升速度的放緩,還是非金融部門杠桿率略有下降。整個宏觀杠桿率上升速度在明顯放緩,金融部門杠桿率下降的更加明顯,很多指標可以反映出這一點。這兩個變化大體上是同步發生的,這就使得對一些理論上的東西覺得有點詫異。從杠桿率來講,是債務和GDP,應該利率低,分子名義債務可以減少,分母GDP可以增加,因為刺激投資、刺激消費,GDP應該增加。通常應該是利率下降時,杠桿率降低;相反,利率上升時,杠桿率上升。但去年以來出現的變化似乎相反,利率上升,包括貸款利率也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杠桿率要么是上升速度放緩了,要么出現了下降。
其實不僅僅發生在這一輪,從1989年到現在,往往在貨幣政策寬松、降息時,杠桿率是上升的,貨幣政策緊縮時、加息時,杠桿率反而下降。這種現象不僅是在這一次出現,在之前也有這么一個大體的規律,從1989年到現在, 有四次降息、四次加息,這一次雖然沒有調整存貸款利率,但調整了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等利率,也算是一次加息。四次降息、四次加息都是這么一個特點,即降息時杠桿率上升,加息時杠桿率下降。
既然是這樣的話,可能會有一個思考,問題出在哪里。為什么和剛才所說理論上想當然的變化不太一樣,這個問題就出在資產收益率跟利率的關系上。即在降息時,資產收益率比利率降得還要快,由此就會出現杠桿率上升情況。換言之,降息能否降杠桿,其實是取決于實體經濟資產收益率和利率之間變化的動態對比關系。從最近這一輪變化看,2009-2016: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7.97%持續下降到5.44%,年均降幅6.64%;同期單位資本GDP所需的資本投入量由3.5上升到6.7,即以資本產出比衡量的投資回報率年均8年下降近1倍,年均下降11.25%。這種情況肯定就是杠桿率上升,不是說降息沒有用,但資產收益率掉得更快,所以就出了問題。
2017年這一次為什么有變化呢?這一次的變化有一個特點,即所謂PPI相對于工業增加值的彈性明顯增大。換句話說,這次工業增速,包括整個GDP實際增速的變化非常有限,6.7%、6.8%,幾乎沒什么變化。但是名義GDP的變化或PPI的變化——價格的變化,非常顯著。去年大概名義GDP增速在9%多一點,今年估計能達到13%左右,中間差3個多百分點。
這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如何才能降杠桿?以往降杠桿時,總是從需求側角度出發,擴大需求,怎么把GDP做大。但是往往GDP增加了,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也好,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也好,從擴大需求角度去做,方向沒有問題,但問題是為了擴大需求所增加的債務,往往比GDP本身的擴大還要快,結果就容易陷入債務擴張——GDP擴大——產能擴張——產能利用率下降——價格下跌——資產收益率下降的不良循環。最后往往事與愿違,利率下來了,杠桿率和過得產能上去了,看起來效果并不好。
這次的變化讓我們看到其實更多是從供給側降杠桿,去產能、加強環保督察。在實際工業增速幾乎沒有變化,甚至于略有下降情況下,生產者的價格以及由此帶來GDP名義值的變化非常顯著。結果是企業利潤的顯著改善,并且這個上升速度估計快于利率上升速度,最終是既去了產能,又帶來了杠桿率的下降。
進一步看,我國利率是高是低?可以從不同維度進行比較。從最優貸款利率比較,美國是4.5%(聯邦基金利率1.5%+3%的溢價),我國是LPR是4.3%;與投資回報率差不多的新興經濟體來比,我國也低于“金磚國家”。此外,還要考慮通貨膨脹率,考慮匯率變動,看利率是高還是低,可以由很多視角、很多因素,不是簡單拿兩個利率水平相比,就說我們利率是高是低。事實上,從長期看,利率取決于由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決定的所謂均衡利率。
最后小結一下,去年三季度以來利率上升,總體上是良性的,實際上是對投資回報率的還原,是對原先監管套利的還原,對資產定價不合理的還原。在利率上升的同時,由于我們從供給側發力,去產能,加強環保督察等,相應帶來企業效益的好轉,實現了良性的去杠桿。
以上變化啟示我們未來的去杠桿之路,既要關注適度擴大需求,更要從供給側發力,能夠使得企業的效益真正好轉。過去經驗教訓表明,如果主要從需求側降杠桿,就可能帶來債務以及產能更大規模的擴張,導致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的下降。而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的下降,就會加劇資產泡沫、監管套利等問題,最后的結果反而是杠桿率的上升和金融本身亂象叢生。相反,從去年以來的變化可以看到,著眼于從供給側來做去產能等提升企業效益,同時通過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和加強金融監管,使利率回歸到風險和收益對稱的水平,反而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謝謝大家!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