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7年12月23日10:44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12月23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第一創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第一創業債券研究院承辦的“2017中國債券論壇”今日在中國北京大飯店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活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出席會議并發表主題演講,孫國峰表示,要打好防范金融風險的攻堅戰。

  以下為文字實錄:

  孫國峰:很高興今天參加實驗室的債券論壇,想談一下關于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點體會。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而且提出要服務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這個提法很重要,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什么是金融風險發生的深層次原因?怎樣有效防范金融風險?三個循環指出了金融風險發生的原因以及防范金融風險的主要思路。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要形成良性循環,才有可能避免發生金融風險。如果出現了循環不暢,沒有形成良性循環,有可能導致金融風險。其中我想重點談一下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問題。既然是一個循環,應當是一個相互的關系。一個方向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過去說的比較多,另一個方向應當是實體經濟支持金融,也就是說金融的發展也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持。體現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良性循環關系的一個重要紐帶就是金融機構的資本。金融機構能不能脫離實體經濟無限擴張?金融機構擴張的邊界在哪兒?它要受到資本的制約,特別是銀行。金融機構的資本誰來提供?實體經濟為金融機構提供資本,這個資本不是金融自身創造出來的資本,或者說不屬于金融體系內部產生的資金,而應當是實體經濟提供的。當然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所有的貨幣都是銀行創造的,但是在分析給金融機構提供資本這一問題時,強調的是投資決策是由實體經濟部門做出的,投資的主體是實體經濟部門,而非金融體系自身的主體。實體經濟提供給金融多大資本,金融業才能發展到多大規模,這樣就自然形成對金融業發展規模的制約,也能夠避免發生由于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發展出現不協調不平衡而導致的金融風險。

  從歷史上看,各方面對金融機構資本的認識經歷過一個發展深化的過程。1988年巴塞爾協議出臺之前,整個金融體系對金融機構資本的認識不是非常清楚,也沒有高度重視。1988年發生了聯邦德國銀行、美國富蘭克林銀行的倒閉事件,給金融體系敲響了警鐘,大家發現金融機構需要資本,特別是銀行需要資本,資本是金融體系防范風險、彌補損失的重要防線,并且資本要和作為風險載體的資產相聯系,這才產生了首次對資本充足率做出明確要求的巴塞爾協議。資本充足率一方面可以理解為防范金融風險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對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發展規模和邊界的一種制約。幾年前業界曾熱烈討論過,中國銀行業每年都是高速增長,銀行的規模是不是會漲到天上,多大規模是上限?銀行擴張有沒有邊界?應當說有一個最終制約,這個制約就在于實體經濟提供給金融機構資本的數量。

  再回到銀行的本質來分析。按照傳統的貨幣理論,認為存款是銀行擴張的制約。實際上,在現在的信用貨幣制度下,貸款創造存款,銀行通過資產創造負債,因此存款不是銀行擴張規模的制約。銀行在貸款創造存款進而創造貨幣過程中,本身資產負債是自求平衡的,也就是說銀行的擴張沒有預算制約(Budget Constraint),這一點不同于宏觀經濟中的其它部門,企業部門、居民部門、政府部門都有預算制約,只有銀行沒有預算制約,它的資產負債規模在理論上可以無限擴大。怎么制約銀行的擴張呢?首先是貨幣政策,銀行在貸款創造存款的同時,面臨現金制約、清算制約和準備性制約,中央銀行可以控制銀行體系流動性,通過控制流動性還可以調節利率,以此來調控銀行體系的資產擴張。但貨幣政策的制約不一定夠,還需要資本控制。1988年為什么會出現巴塞爾協議,還有另外一個背景是日本銀行業的快速擴張,日本監管當局沒有對銀行資本的嚴格要求,導致銀行在缺乏資本的情況下急劇擴張,而貨幣政策也受到干擾,80年代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沒有能夠制約銀行擴張的進程。伴隨著日本銀行業的盲目擴張,最終導致了重大的金融風險和“失去的十年”。巴塞爾協議出來后對銀行體系的擴張增加了一個制約,資本制約。銀行要擴張必須要有資本,相應的有了微觀審慎監管和宏觀審慎政策,從不同的角度去控制銀行的資本和資產之間的關系。

  從微觀審慎監管的角度看,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資本的角度,要保證資本質量,一方面是資本的真實性。金融機構的資本不能是金融體系內部創造的,必須來自實體經濟。另一方面是根據承擔吸收損失的能力不同將資本區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第二是資產風險的角度,資產是風險的載體,對資產風險的權重要進行判斷。因此微觀審慎監管強調從資本質量和資產風險劃分兩個角度進行監管。近年來中國出現的金融風險,從微觀審慎角度分析,既有金融機構資本質量的問題,也有金融機構資產風險屬性的問題。關于資本質量問題,一些金融機構的資本是由實體經濟提供的?還是金融機構通過各種金融手段自己創造出來的?金融機構的資本有沒有承擔風險和吸收損失的能力?關于資產風險屬性問題,一些金融機構資產的風險特征有沒有被掩蓋?近年來興起的影子銀行,實際上是銀行影子,一些銀行將對企業的貸款,在會計科目上故意記為同業、投資,或者轉移到表外,掩蓋了資產風險的真實特征。因此,需要加強微觀審慎監管。

  從宏觀審慎政策的角度看,從時間、空間兩個軸去采取措施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從時間軸來講,主要是通過逆周期資本緩沖,對金融機構資本金施加額外要求來進行逆周期調節。從空間軸來講,主要是對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要求系統重要性附加資本,來防止風險在金融體系中的傳染。微觀審慎監管加宏觀審慎政策,其重點是控制金融機構的資本和資產之間的關系。

  前段時間有很多關于金融體系內部杠桿的討論,有不同的看法。我個人理解什么是金融體系內部杠桿率呢?重點還是資本,也就是說與資本相關的資本充足率等指標,這就是金融體系內部杠桿率的重要體現。當然,資本充足率既反映了金融體系自身的擴張程度,也反映了實體經濟對金融的支持程度,因為金融機構的資本是由實體經濟提供的。

  回過頭看,我們在分析金融和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問題時有兩個重要的指標。第一是宏觀杠桿率,這個指標在我們分析宏觀金融風險的時候經常用到。宏觀杠桿率通常用債務和GDP之比來表示,債務指標也可以換成其他金融指標,比如說廣義信貸、M2。分子是金融指標,分母是實體經濟指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情況。第二是資本充足率,分子是金融機構的資本,分母是金融機構經風險權重調整后的資產。如果資本是由實體經濟提供的,分子實際上是實體經濟指標,分母是金融指標,因此反映了實體經濟對金融的支持力度。

  綜合看這兩個指標,通過宏觀杠桿率觀察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通過資本充足率觀察實體經濟支持金融,金融和實體經濟相互支持,相互影響,形成循環流轉的關系。這兩個指標作為一個整體,可以為我們在分析實體經濟和金融之間的循環關系時提供一個比較簡單的、框架性的描述。具體而言,宏觀杠桿率反映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GDP增長,GDP是總體經濟運行狀況的體現。實體經濟運行中能拿出來多少資本來支持金融,就反映在資本充足率上面。這兩者之間形成一種循環關系,我們希望這種循環關系是一種良性循環關系,這樣才能真正防控金融風險,能夠建立防控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剛才我也談到貨幣政策對于管理金融機構規模擴張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和防控金融風險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微觀審慎監管、宏觀審慎政策、貨幣政策更好地配合,防范金融風險,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良性的循環,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今后三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

  我的匯報就到這兒,謝謝。

  主持人 李揚:

  謝謝國峰,他從貨幣當局角度怎么落實三年攻堅戰,信貸、貨幣供應、資本等等,微觀審慎、宏觀審慎等等。

  看起來警報已經拉響了,防范風險方面,大家今年要做好準備,不是明年,三年,甚至更長時間。理解這個事情,大家不要短期考慮,理解這個事情一定要考慮習總書記是站在全國的角度,為中華民族謀一個廣闊的未來。

  我們說它的意義是新時代,希望各位牢牢把握“新時代”這個詞的含義,理解我們的政策。很多人對這些政治性文件看的不多,回顧一下十八大以來每年的經濟工作會議,習主席所有講話是一以貫之,從來沒有變過。他從來都說是長期的問題,是新常態。總書記說明年就反彈了,沒有這回事,我們在講一個長期的現象。

  這部分到此結束。

責任編輯:牛鵬飛

熱門推薦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