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微博] 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 期貨業協會副會長
關于國債期貨重啟的許多問題理論界已經討論的非常充分了,我從中國期貨市場發展歷史的角度談談國債期貨上市的戰略意義。同時,從我國期貨市場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對一些負責任的質疑觀點談點看法。
我國的期貨市場從誕生那天開始就是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服務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講也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體現。改革三十多年來,主要集中在商品和勞務領域,其重要的標志就是放開了商品和勞務領域的價格管制,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替代計劃機制配置資源,適應這一經濟體制轉換的客觀要求。
我們為了取得價格改革的成功,建立能夠合理配置資源的商品價格體系,不失時機的建立了大宗商品的期貨市場。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成功運行標志著我國價格改革由計劃價格體系徹底轉向市場價格體系,完成了商品價格改革的歷史任務。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金融領域始終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徹底的改革,許多改革措施還只是試點的性質。例如我們也建立了證券市場,但是我國仍以間接金融為主,據2008年出版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所提供的資料,我國的金融結構過度畸形,日本是典型的商業銀行主導型,也只有38%的金融資產在商業銀行里,而我國這一數據是60%左右。據祁斌先生測算,今年這一比例上升到了73%。
我國直接融資的比重比日本都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國的資本市場是融資與投資失衡的市場,連小股民都清晰的認識到,股市就是一個圈錢的市場,投資者信心徹底喪失,積重難返。再例如,利率市場化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基本上還是管制利率,許多措施只有文字意義,不是真正的改革。
當前,習李新政開啟了第二次改革的航程,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將會邁出歷史性的步伐。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改革的重點之一必須對金融體制進行徹底的市場化改革,消滅計劃經濟的堅固堡壘,才能形成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的新體制。
金融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應該是價格改革,三十年前商品和勞務領域的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價格改革闖關,以物價改革為突破口。借鑒歷史的經驗,我們要想取得金融改革的成功,必須從資金的價格入手,放開管制形成市場。否則的話,只能是文字改革,也就是總書記一再批評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進行資金價格的改革要有建立利率市場的配套,我們已經有了三十年的改革經驗,不能再走任何彎路。根據物價改革的經驗,放開資金價格的管制,同時形成利率的期貨市場,來保證形成能夠合理配置資源的合理的市場利率信號,由此,利率期貨就應運而生。
我國現在上市國債期貨,就開始了利率期貨的新航程。因此我們對國債期貨的上市,不能僅僅從品種的角度,技術的角度來進行討論,應該從戰略的角度充分認識到它的戰略意義。
由于國債期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現過“三二七國債” 事件,因此許多對期貨市場研究很少,但對宏觀經濟有很深造詣的人不免有些擔心,從各個角度提出了善意的質疑,實際上,“三二七國債”
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用股票的規則做期貨,萬國證券不使用保證金進行交易。股票現貨的規則與期貨的規則是有本質不同的,所以才出了問題,當時,同樣是國債期貨品種在鄭州等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沒有出現任何問題,運行平穩。
國債期貨上市,也引發了一些經濟學家關于資金分流的擔心。我國的股市已經相當脆弱,無法在經歷任何的負面消息的打擊,因此一些經濟學家們擔心國債期貨上市利空股市,原因是分流資金。實際上,這種擔心沒有必要,因為國債期貨品種的保證金規模不會太大,可能比不上一只股票的市值。再者,做國債期貨的專業投資者可能是一些做國債的機構,他們就從來不參與股市。
國債期貨的上市,標志著利率期貨的發足,未來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展,還有一些利率期貨的品種不斷上市,從而推動我國利率市場的健康發展。